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shohow99 (User2012)
標題 [新聞]12%青年失業的背後真相-遍地是工作,為何他們找不到?
時間 2012年08月31日 Fri. PM 03:36:56



台灣20~24歲青年失業率,常年維持在12%以上,成為失業率最高的年齡族群。年輕人不工作是不願意找?還是沒能力做?或是真的找不到?

撰文◎劉楚慧

國內5月整體失業率為4.12%,其中20~24歲族群失業率高達12.19%。而國際勞工組織(ILO)最近發表的《2012年世界青年就業趨勢》報告也指出,今年全球25歲以下青年失業率達12.7%,是2009年金融海嘯後的最高點,預料未來情況仍將持續惡化。

「隨著台灣人口老化,若年輕人無法順利就業,未來勢必造成勞動人力短缺,進而影響國力。」桃竹苗區就業服務中心主任丁玉珍一語道破青年失業問題的迫切性。也難怪日本會出現「搶救35歲」運動,認為提升1970年代族群的生存能力,是改變日本未來的首要課題。

青年失業不該只是數字遊戲,深入探討可發現,其背後原因非常複雜,來自於個人價值觀、世代特質、家庭風氣、企業求才環境,可說是「天非時、地不利、人也缺和」。丁玉珍指出,就求職者和企業的媒合來看,目前工作機會多過求職者數量。近5年來,只有2008~2009年是工作機會少於求職,當時平均一個人只有0.6個工作機會。除此之外,都呈現人才「求過於供」的狀況,以桃竹苗地區來看,求供倍數(=平均每人工作機會)甚至高達3~4倍。因此她認為,青年失業主因不在於工作機會太少,而是「意願」和「能力」的問題。

12%背後真相1:父母過度保護 心安理得當米蟲

目前畢業生父母在年輕時正值台灣經濟起飛,因為自己是苦過來的,加上子女數目不多,很願意也有能力提供小孩衣食無虞的生活。即便孩子已經20、30歲,只要說得出名目,如打工遊學、繼續念書、考公職、工作不好找、公司條件糟,父母都很樂意繼續養下去。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服務處處長徐玉雪說,父母常有「家裡不缺你這份薪水,也不多你一副筷子」的心態。她認為草莓族還好,至少肯出來工作,啃老族才是最可怕的。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子女安於現狀,有了穩固的靠山,對於工作挑三揀四,認為就算當米蟲、伸手向父母拿錢也沒什麼。

12%背後真相2:工作放兩旁 自我實現擺第一

但也有父母急得半死,但子女就是不願意出來工作。新北市政府就業服務中心主任陳爾嘉談到,他們遇到不少案例,是父母或民意代表帶來,拜託就服中心幫忙找工作,站台同仁費心找了幾份合適的工作,小孩的電話卻怎麼也打不通。好不容易接通了,他才說「我想繼續考試」、「我要上職訓課程」、「我已經報名記憶課程了」,或者乾脆不客氣回答:「是我媽要我工作,不是我想工作!」

他們甚至還遇過對方直接回嗆:「我在音樂祭啦,現在沒空!」就把電話掛了,讓就服同仁臉上三條線,心想「到底是誰要找工作!」在家庭的保護傘下,年輕人不愁吃不飽、穿不暖,不像上一代,畢業隔天沒找到頭路,連吃飯都成問題。他們非常重視「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看到父母大半輩子汲汲營營於工作,覺得很不值得,他們認為完成夢想才重要,生活不該被庸碌工作給占據。所以有些人其實也不那麼期待薪資福利,「實現自我」才是他們所在意的,對於工作是「寧缺勿濫」,甚至嫌棄就服中心的職缺不夠好。

12%背後真相3:不知自己會什麼,不知自己要什麼

對於未來徬徨,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也是造成現在青年高失業的原因。徐玉雪談到,很多人直到畢業,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要做什麼?也或許本身能力條件不足,因此缺乏信心,擔心很多工作不能夠勝任。有人選擇繼續念書,找個暫時避風港,有些則是帶著迷惘進入職場,發現不適合就辭職。

陳爾嘉認為,學校生涯輔導老師不足,學生不瞭解自己,也不知如何規劃未來。不過有趣的是,年輕人不知自己要做什麼,倒很確定自己不要什麼。每個人都想坐辦公室,不想做基層生產線工作,喜歡「穿水水,等領薪水」,寧願穿得漂漂亮亮到夜店、KTV工作,也不願意去工廠上班。

12%背後真相4:自由慣了!厭惡工作紀律

「崇尚自由,要做自己,工作只不過是賺取生活費罷了,」這是不少年輕人對於工作的認知態度。有個個案年紀30歲,大學念的是日文,現在當翻譯SOHO,月收入只有1萬元。他也曾經找過工作,卻諸多挑剔,不是嫌環境不好、就是不喜歡工作內容。問他為什麼不找份正職工作,他說喜歡自由,不喜歡被老闆管,反正住在家裡,每個月1萬元零花也夠了。

現在年輕人自由慣了,對於工作有很多自我設定:太遠了不行,因為每天要花太多交通時間;要輪班不行,這樣不能和朋友聚會。甚至認為「做一個正職,不如做很多兼職」,因為可以說不做就不做。

另一個個案是念美髮的高職生,原本選這科是對美髮有興趣,但後來發現實在太辛苦,錢太難賺。所以畢業後到超商、餐廳找了幾份兼職,每個月加起來也有2萬多元,不輸美髮助理,且工作相對輕鬆,何必找正職工作?

12%背後真相5:零準備!帶著空腦袋求職

陳爾嘉從就服中心諮詢案例發現,有些年輕人根本不瞭解就業市場,對職場生態也懵然無知,求職前毫無準備,任職後無法適應工作,導致不斷換職。

準備履歷面試,要有一定的文字或口語表達能力,但徐玉雪接觸到不少年輕個案,連履歷都寫不太出來、或者不願意寫,只寫個500~800字。進行自我介紹時也非常緊張,明明要他準備3分鐘,結果卻只講了30秒就結束。

這些都是求職的基本動作,有些年輕人卻不願花心思準備,更別說面談前先瞭解公司產品、產業概況。甚至還有人穿著牛仔褲、夾腳拖就去面試,這樣的求職態度不被打槍,那才是件怪事。

12%背後真相6:企業低薪剝削「吃人夠夠」

目前國內30歲以下的受雇者當中,高達63%的人月薪不到3萬元,其中25~29歲平均月薪為3萬元,20~24歲只有2.2萬元。這樣的數字,不禁讓人為年輕人感到委屈。

很多企業在政府推出22K方案之後,都只願意付出2.2萬元月薪聘用新鮮人,原本政府的美意,卻意外助長企業對新鮮人的剝削,年輕人對於這樣的薪資當然不可能滿意。當然,也有些年輕人與現實脫節,說出「1個月5萬元就好,在3萬元以上我也勉強幹」的夢幻數字。薪資期望落差太大,讓年輕人不願意屈就。

不過丁玉珍發現,「剛畢業就找到工作的薪資,比畢業半年後才找到工作的薪資多出3,000~5,000元,」因為企業主認為,剛畢業或畢業前就開始謀職,代表態度較為積極。反之,若在家裡蹲半年才找到工作,企業主會質疑這半年在做些什麼?是不是態度不積極?會對這類的求職者有成見。

站在企業角度,由於擔心工作上手度、企業文化認同問題,的確起薪給的不高。然而,一旦確定新人有不錯工作表現,也能融入企業文化,後續加薪幅度其實不小。所以新鮮人找第一份工作時,不要太在意起薪,應該把重點放在發展前景。

12%背後真相7:企業不培訓 只想揀現成人才

台灣多屬中小企業,常有「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用人心態,希望用最少的薪資找到人,而且找到的人能夠馬上進入狀況。但很少有新鮮人能夠一任職就上手,所以不少中小企業拒用新鮮人,也不想花心思培訓,缺乏工作經驗對新鮮人求職很不利。

反觀大型企業,較具人才培訓制度,也喜歡從白紙開始形塑新鮮人,對於生手的排斥沒那麼強烈。不過,也有部分科技業或大型跨國公司,由於人事訓練成本較高,若非名校出身或有相關證照,還是會以工作經驗做為用人門檻,這對於非名校出身的新鮮人相當不利。

企業感嘆找不到好人才,但有時也未免陳義過高。由於擔心年輕人抗壓性不足、穩定度不高,為了降低流動率,徵才開出一大堆條件,如工作態度良好、抗壓、穩定、團隊合作、可塑性、解決問題能力、創新、執行力、誠信、品德......,恐怕只有「完人」才符合標準。

有些企業要求研究所學歷,又要役畢,還希望有3~5年工作經驗,重點是年紀限制在25~30歲,這讓人怎麼去應徵?因為符合前3項條件的人,起碼29歲起跳,這樣的徵才條件實在是強人所難。

12%背後真相8:給我正職,其餘免談

企業求才環境變差,最明顯的就是非典型工作比例增加,如約聘、短期、臨時、外包、派遣、論件計酬等。國際金融危機接連不斷,許多企業對經濟前景持悲觀想法,寧願用加班、派遣或兼職人員,也不願意增加長期雇員,避免負擔人事成本。

面對這樣的就職條件,許多年輕人不願接受,覺得不夠穩定也沒有保障。雖說從派遣轉為正職的大有人在,但一直處於短期約聘、派遣外包,一做就是數年的人也不少,新鮮人看在眼裡無論如何還是希望能找到一份長期工作。

--
※ 作者: shohow99 時間: 2012-08-31 15:36:56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7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894 
( ̄︿ ̄)p Deformity, cuteman0725, WuJi, tchang5168, hill0708, npc, adiosgod 共 7 個人 說瞎!
1樓 時間: 2012-08-31 15:48:20 (台灣)
  08-31 15:48 TW
2樓 時間: 2012-08-31 16:10:32 (台灣)
     (編輯過) TW
用30年前的環境來看在年輕人....
某雜誌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
3樓 時間: 2012-08-31 21:14:18 (台灣)
  08-31 21:14 TW
失業率反映的是薪資條件不佳,那有怎麼多理由?
e)編輯 d)刪除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