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HautGeist.bb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2-06-30 19:47:18
看板 C_Chat
作者 wanx (Big Choice)
標題 [閒聊] 坂道上的阿波羅考察-時代歷史篇
時間 Thu Jun  7 23:44:38 2012



那是一個混亂、令人惶然失措,卻又對未來感到有無限可能的年代。


本回考察通篇充滿濃濃歷史與社會學氣息,也許會讓板友們覺得索然無味,
筆者在此盡量以淺白的故事字句,將那個大時代的切片呈現給各位。
部份描述有主觀價值判斷,還請斟酌看待、多多包涵。(跪倒)


正文開始前,先說明動畫中曾出現過的相關詞彙──


左派:在政治上泛指社會主義的支持者,
   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等亦含括於這個範疇中。
   其基本內涵是要求能讓社會中的人們有較平均、平等的權利分配。


-


黨派(セクト;sect):
      sect一詞原是稱呼那些在宗教上承認相同信條、
      或學術上抱有相同思想的一群人;
      在此則特別指稱同為左派的人們。
      動畫第五回薰千上東京找淳一時,
      宿舍的人說淳一正被セクト的人馬追討中,便是指左派的學生。
      (因為淳一不肯繼續領導他們,背棄了他們的期望)


布爾喬亞(ブルジョワジー,即法語的bourgeoisie):
   乃是資產階級者(不以出賣勞力為工作的資產擁有者)。
   動畫第七回,
   星兒和千太郎他們的搖滾樂團就被學長蔑稱為布爾喬亞人的諷刺。
   當年持有樂器就等同是有錢人的炫耀、崇洋媚外的象徵。





---------以下正文---------

<坂道上的阿波羅>,時間背景自1966年開始直到1976年結束
(不含連載中的番外篇時間線)。

作為故事起點的1966年,正當美國的黑人、婦女及同志平權運動抬頭之際,
日本國內的泛左派運動早已如星火點燃東瀛本土,即將燒到狂暴的最高點;
其中又以青年知識份子為運動核心,

故六零年代末到七零年代中期可視為學生運動遍地開花的革命年代。

然而,事情究竟是怎麼開始的?

一切得追溯到那兩顆原子彈爆炸後,美軍在日本設立暫時佔領總部(GHQ)說起。

戰爭結束,日本瀰漫肅殺的自省氛圍,
年輕人對於掌權的軍人老鬼以及引起大戰的帝國主義感到噁心,
覺得他們是陰魂不散的舊時代標誌,
而GHQ樂得給這些憤慨的青年灌食西方民主思想的大補湯,兩者催化下,
吹起戰後第一波學生暨勞工運動風潮。同時,
原本被帝國主義囚禁在監牢深處的日本共產主義者*1,
在帝國枷鎖被除去之下也復活過來,竄回社會的各個縫隙,重組日本共產黨。
至此三大主角皆已登場。(GHQ、學運者、勞工共產者)
-

*1:帝國(法西斯)和共產,彼此可謂世仇,從希特勒vs史達林起就誓不兩立。
對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帝國主義有權力崇拜,而這是共產最討厭的。

那三位主角的蜜月期並不長久──三人行面對的天平只有兩端,失衡是必然。
GHQ發現這批他們養的學運人士越加不受控制,
老跟在勞工身旁協助罷工運動(而勞工背後則是日共在操縱);
在美國本土的老大也總算遲鈍地發覺自己隔了一個太平洋的床伴(=蘇聯)
居然心懷不軌,成天想暗中搞掉自己、赤化世界*2,
於是下令GHQ收緊在日本的韁繩,萬萬不能危及自己的當家地位;
而要控制學運,就要從那些知識份子的老窩──大學下手。

因此GHQ要求日本政府制定大學管理法案,
降低國立大學的地位,調高大學學費至三倍,
此舉當然使全國大學生震怒,學運人士統合這股力量,
「全日本學生自治會總連合」(全學連)於焉誕生,
那部大學惡法則胎死腹中。時值1948年冬天,三人行分手,
全學連決定和日共攜手走下去。(GHQ在日本恢復主權後便撤出)



-
*2:亦有人認為英明如老美,早知蘇聯野心,只是在納粹大敵臨門之際,
不得已將就一下這糟糠妻,待事成再休了她;
不料對方一條腿深劈整片大陸,不中用的蔣伯伯敗走,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連帶半個朝鮮都被捏在蘇聯掌心,
老美才驚覺那白拋拋胸脯下藏了顆蛇心。

全學連和日共這對伴侶,之後又一路分分合合,各自都生了不少孩子
(反共派、親共派;主和派,主戰派)
這般鄉土劇歹戲拖棚的過程容我不多贅述,只寫出幾個重要的轉捩點。

第一個轉捩點是1959~1960年的反安保條約修改抗爭*3,
這時兩大組織內部的勢力是:
A.  日共在五零年代初期由主和派領導,打算走參與議會的和平路線,
    但未隔幾年日本政府在老美的壓力下,把公家機關裡的共產黨人士全革職了,
    五零年代末期日共實質上已式微

B.  全學連由反日共的共產黨人士把持*4,吸引原本在日共裡的主戰派加入,
    在美方提出重新修訂安保條約內容之際,
    全學連帶領日本的勞工轟轟烈烈開了足足一年的抗爭party,
    意圖用民意力量逼迫內閣拒簽條約。
    (續)
-

但最終內閣竟然無反對票通過條約簽署,
並隨即(在眾人眼中看來)很沒種地總辭。
耗費精力物力換來如此鬱悶的結果,
使得接下來數年日本進入學生運動的冬眠療傷期,生活安穩了好一陣子。


*3:安保條約是美日安全保障條約,
由美國保護(=監視)日本不受外國勢力侵略──這是原本的內容,
後來美方認為日本應該要有自衛能力,以便美國需要時也能借用兵力,
因此提出修改條約內容的請求。
恰好1959年當時的內閣總理是原帝國主義者,
那位先生想藉機擴張兵力、令帝國主義死灰復燃,所以惹了一身民怨。


*4:當時全學連覺得走和平路線的日共一點也不共產黨,還過度崇拜史達林。
而就算是全學連內部,也分成四個派系,甚是複雜。




-

第二個轉捩點是1965~1972年,也就是<坂道>的主要舞台
當知識份子們沉潛休養之時,日本的經濟正突飛猛進發展,
積極與亞洲各國合作,出口擴張賺進大把鈔票;

其中與日本合作最密切的便是南韓。
但此舉看在知青們眼中,卻是日本企圖以經濟力量對韓國進行軟殖民;
而在戰後賠款方面,由於美國老大哥居中協調,
日本原本要賠給韓國的鉅額款項和漁業權利就這麼搓小了。
(因為美國還需要日本當東方的反共防線,自然百般拉攏日本)

於是乎,1965年學運風捲土重來,
打破了日韓會談(後來改在韓國舉行)作為重新登臺的劇碼。

緊接在後的是1966年越戰白熱化,
同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喧天鑼鼓地展開,
老美為了介入這兩處紛爭,
要求日本長期出借港口給美軍停泊補給之用。
日本掌權的帝國主義者當然樂不可支,只要答應這筆deal,
最新式軍備武器會像進口小麥般、大箱大箱運入本土。
左派看到這裡肯定看不下去了,紛紛上街抗議表態,
「反越戰*5、反帝國、要和平」是主要訴求。
-
另外,由於日本為了出口競爭力、壓低匯率,
政府不斷釋出本國貨幣回收流動在市場上的外匯,
導致國內有很強的通貨膨脹壓力,政府決定調漲大學學費,
這又再度觸碰到大學生的逆鱗,全國學生們群起展開反擊,
超脫自治會及黨派、不分你我,

於1968年組成了「全學共鬥會議」(全共鬥),
這股力量與民間反戰運動合流,成為日本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久的學運顛峰。

不過,這些鬥爭,最後通通以失敗收尾──激情總是無法長長久久。
手無寸鐵的人民也比不過鎮暴警察的棍子與盾牌。

*5:日本左派是反對美國、支持北越(共產主義),
但越戰卻是北越先挑起……嚴格來說,日本根本不是”反戰”而是反美啊。
(美國則是想找藉口打北越想很久了)

將鏡頭縮小至<坂道>的地點──佐世保,這個美軍港口之城,
在這段歷史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將<坂道>的時間線與現實事件結合,表現如下頁:
(時間表有雷!請謹慎閱讀,關鍵處我都有馬賽克XD
完整版時間表會在動畫第十一回心得PO出)

-
  1960年美日安保條約簽訂,長崎佐世保和東京橫須賀成為美軍基地港口

        ↓

  1965年日韓會談破裂 (薰的父親過去八年都在從事船運出口的事業,
             與日本經濟史相符)
        ↓

  1965年8月,越戰爆發(美國通過「東京灣決議」,決定明著干涉越戰),
             日本國內反越戰反美運動興起
        ↓

        ↓   1966年4月,西見薰轉入佐世保的東高(現實中的北高)

        ↓   1967年11月,動畫第八集,淳一、百合香、千太郎線clear

        ↓

  1968年1月,美國核能航空母艦「企業號」登入佐世保,引發大批民眾抗議

        ↓
-
        ↓

        ↓    1968年4月,薰千律三人升上高三

        ↓    1968年8月,千太郎XXXX事件發生,之後…

        ↓    1968年9月,千太郎 No Answered

        ↓    1969年4月,薰律兩人畢業

  1969~1970年,薰就讀的東京T大醫學部(現實為東京大學醫學部)
        正為了實習醫生的登記制度而教授學生一同罷課抗議中
        ↓

        ↓     1976年,薰結束實習醫生任期,轉調XXXX

      1977年,<坂道上的阿波羅> Fin.




-

<坂道上的阿波羅>的致敬作品

提到以佐世保為舞台的作品,
最有名的便是村上龍的第一部小說<69>。

先淺談一下村上龍這位作家,
他和小玉老師同樣是佐世保北高校的學生,熱愛藝術與搖滾樂,
而<69>這本小說即是以他在1969年夏天~1970年
他在高中裡"抗爭"、組搖滾樂團開演唱會的經歷改編而成的小說,
小說的主角恰恰好──是兩位男主角。
<69>這部小說已翻拍成電影,個人覺得很值得一看。

說了這些,很明顯看得出<坂道>是向<69>的故事架構作致敬,
但只是骨架,兩個作品的核心意涵大相逕庭。

而爵士樂作品的選曲部分,
有許多和村上春樹的爵士書籍中的推薦曲相同,
也許是致敬,或者是日本人爵士迷的口味都很一致,
這則不得而知了。

-
文章最末要為日本學生運動這段歷史做個總結:

  歷經那段革命歲月的青年們,現在都已是日本社會的中流砥柱,
或許是廚藝高超的料理職人,也可能是大企業的總經理。
他們或許曾向兒女吹噓過自己年輕多麼風光、勇敢,
對社會的異象打抱不平;
比較看清自己的,可能會不願多回憶年少的輕狂往事。
但他們都已是大人了──

  這群大人就是大家耳熟能詳但不太清楚其意義的「團塊世代」。

    誕生於戰後嬰兒潮(1945年後),
讓人口金字塔圖形橫向凸了一大塊,故以團塊稱之。

他們成長於混亂的年代(學運)、
茁壯於輝煌的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前夕)
然後在接下來二十年大蕭條的消磨中活到今日。

這些人都曾經是左派、曾經是個革命家,
──但其實他們根本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

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早已在熾烈的革命過程中化作灰燼,
或喪命,或埋名隱性,成為歷史的陰影。

剩下來絕大多數的人,都是享用過泡沫經濟的繁榮果實,
最終擁抱金錢與現實的人。他們口中曾反對過的事物,現在的日本一樣都不缺。

筆者對於左右派並無定見,
只是有感於,這些人的理想,
居然是如此輕易就消逝在時間裡,
耐久度似乎比不上百元商店販售的的廉價商品。

他們回首年輕的自己,或許會嘲笑當時那樣的傻瓜吧。
年輕的他們若看見未來的自己,會有何感想呢?

某人曾說革命是「知難行易」,我認為這句話的本質不是鼓勵,
而是指明,革命是非常危險的。

──尤其當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時候。


--本回考察結束--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110.211
※ 編輯: wanx            來自: 114.44.110.211       (06/07 23:45)
synparabola:頭推1F 06/07 23:46
synparabola:看完再推一次
Galm:這篇真的有夠專業3F 06/07 23:48
mikeneko:推!有看沒有懂XD4F 06/07 23:55
lauto:好精彩5F 06/07 23:57
gj6sm3:專業推! 6F 06/08 00:10
agra:有看有推,繼續期待下篇!7F 06/08 00:10
kaj1983:覺得現在的安穩是種奢侈的幸福,感謝神人po文,讚啦~~~8F 06/08 00:28
tdk4:有看有推9F 06/08 00:33
arrakis:1966年,也是現在被部分人稱為"漫畫審查"、"火之七日"10F 06/08 00:53
arrakis:的"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的公布年。從這一年開始,往後數
arrakis:年間,台灣政府陸續頒布了數款相關規定,開始了台灣漫畫的
arrakis:黑暗期。

喔喔我之前倒是一直沒注意到原來漫畫審查法案也從1966年開始!受教了m(_ _)m
這還蠻有道理的,因為當年那些漫畫大師全部都是左派啊XDD!!
(手塚治蟲已經左到看不見了XD)

ianwallace3:快推免得人家說我看不懂...14F 06/08 01:02
Piceman:好文!15F 06/08 02:25
jingtz:超用心考察 這部份的學運背景其實在漫畫裡可以在多著墨些16F 06/08 06:34

我覺得不講太多是怕被政治力干涉 @"@
日本當局基本還是右派執政(看看那精美的石原),至今對學運事件仍頗感冒
而<坂道>終歸是在少女雜誌上連載,寫太多學運的事,
應該會被編輯部施壓...(作惡多端的小學館)
但在漫畫許多小細節有表現出一些史實,ex.核艦入港 等等
算是某種程度上的折衷吧

comipa:原來坂道結束的年代...我剛好出生阿..17F 06/08 07:16
啊樓上不小心暴露年齡了(ry
如果薰千律三人都還活著,現在都是阿公阿嬤了(難以想像XD)
※ 編輯: wanx            來自: 114.42.129.95        (06/08 08:48)
rob666:好文推18F 06/08 18:25
asagi777:這不推實在不行,太強了19F 06/10 00:37

--
※ 看板: ACG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418 
※ 本文也出現在看板: TheBigFly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e)編輯 d)刪除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