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layzer
作者 layzer. (layzer.bbs@ptt2.cc)
標題 [轉寄][八卦] 有沒有Canon、Nikon相機龍頭的八卦
時間 2011年01月21日 Fri. PM 11:40:01


※ 本文轉寄自 layzer.bbs@ptt2.cc

看板 
作者 ZZZZZZZZZ9 (Z9)
標題 [轉錄]Re: [問卦] 有沒有Canon、Nikon、Fuji三大龍頭的八卦
時間 Fri Jan 21 21:52:36 2011


作者: HITACHI (壹週刊見習生) 看板: Gossiping
─────────────────────────────────────

※ 引述《ASKA (壞羊男有點溫柔)》之銘言:
: DC市場Fujifilm或許算有一席之地…
: 不過如果你從Sensor角度來看,不管DC or 數位單眼,大廠就只有Canon 和 SONY
: 而韓貨鳥雖鳥,但是人家也還是有自己生sensor的。
: 我實在很不懂為啥原po覺得SONY只是賣外型,然後Fujifilm的市佔率算是稱霸... = =

SONY厲害的地方在於,這家公司確立並實踐了二十一世紀的消費型數位相機
(Consumer Digital Still Camera)設計哲學

1.消費型數位相機是3C(Computer電腦、Communication通訊、Consumer electronics
  消費型家電產品)產品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2.承上,消費型電子商品有其生命週期,應累積足夠開發能量支撐。
  同時廠商應不遺餘力推動生命週期的運行。
3.「消費型」數位產品意味著主要客源將由特定人士轉變為不特定大眾。
4.承上,行銷與開發重點應針對一般大眾行之。
  應透過行銷建立品牌價值與消費者認同感。
5.隨著潛在客戶數的上升,產品的種類與訴求應追求多樣化。
6.在多數情形下,數位相機是炫燿財而非實用財,設計上首要目標應力求美觀。
7.消費者多自作聰明,可用表面數據迷惑之。

最早領悟到其中一二的其中一間廠商是Casio,該廠於2002年推出的Exilim EX-S1
有著亮麗輕巧的外表與不錯的性能,堪稱是初代消費型數位相機的設計典範
今天各大廠設計的輕薄型數位相機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EX-S1的影子
[圖]


但是Casio並非傳統光學大廠,電子實力也不特別見長
(EX-S1的成功主要歸功於Casio對於小體積電子設備的造詣,透過簡化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板]設計和壓縮液晶螢幕體積,EX-S1所寫下的
1.1cm機身厚度紀錄在往後數年內居然無人能破...)這無形中也限制了
Exilim後繼機種的開發進度,使Casio在數位相機市場上錯失先機,殊為可惜。

還有一間應用其中條件的廠商是傳統相機界的老牌吸血鬼Canon
洞察到底片相機的沒落,Canon憑藉著自身在相機機械、光學設計與半導體方面的實力,
於2000年時著手將使用傳統APS底片的超小型傻瓜相機IXUS
(日本稱為IXY,北美稱為ELPH)系列(當年日本地區代言人是酒井法子小姐)
改裝為數位中樞,成了紅極一時的Digital IXUS S100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canondigitalixus/
S100是當時體積最小(W87mm*H57mm*D27mm)的兩百萬畫素級距(實際為1.92MP)
光學變焦(兩倍,等效於35mm規格的35-70mm)數位相機,
其基本設計與外觀一直沿用到2007年的Digital IXUS 75才真正的消聲匿跡

雖然IXUS在消費數位相機市場上獲得極大成功,但Canon的另一消費型數位相機產品線
PowerShot系列並沒有相對應的工業設計水平加持,而是非常具有功能性的器材
主打強大性能,但專家認為好的東西,對一般人而言未必如此。
PowerShot無法獲得廣大消費族群的青睞,早年產品線獲利一直不如Digital IXUS
而Digital IXUS的性能與規格數據表現又有數年時間沒有突破性進展,
這樣的狀況到最近幾年才有明顯改善。

SONY憑藉著豐富的攝影機設計與製造經驗,早於1981年即推出世上首款
商業化的數位單眼相機Mavica(雖然其紀錄的是類比訊號而非數位訊號,但其使用CCD
[Charge-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進行光電訊號轉換的技術確實是現今
所有數位相機運作的基礎),Mavica系列初期採磁性方式(軟碟)紀錄影像,後期由於
數位相機的發展,Sony於1998年發表了DSC-D700,這是Cyber-Shot產品線始祖。
由於對市場的良好直覺,1999年DSC-F55問世 http://www.dcviews.com/_sony/55_.htm
雖然在體積上的表現並不出色,但其獨特的旋轉鏡頭使得F55
非常適合特殊角度拍攝與自拍,F55與其後的F55V/F88一直都極受到固定族群歡迎,
即使在停產多年後仍有買家尋找相關型號。

同樣於1999年問世的還有DSC-F505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sonydscf505/
過去不曾有外觀經過如此精心設計的高性能
(五倍光學變焦Carl-zeiss 38-190/2.8-3.8大光圈變焦鏡頭+2"可翻轉大螢幕)
消費型數位相機,F505與其後推出的F505V/F707/F717和直系血統的F828
都被視為是Sony高性能數位相機的代表之作。

2002年,根基於P系列性能的DSC-U20發表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specs/Sony/sony_dscu20.asp
85x48x29mm的超小體積與多樣化的外殼配色
使U系列機種博得了「壽司機」的外號,相機的外觀也開始脫離傳統。

2003年10月22日,SONY發表了DSC-T1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specs/sony/sony_dsct1.asp
由於應用了Minolta所發明的潛望鏡式鏡頭技術,
T1是當時最薄(21mm)的五百萬畫素級距三倍光學變焦數位相機。
除此之外,T1以91x60mm(3.6x2.4")的面積,卻放入了相對上極大的2.5"液晶螢幕,
消費機市場為之震動。直至今日,T系列依然是Cyber-Shot產品線的重要成員。

常言道,好的產品需要好的行銷;不好的產品需要更好的行銷。SONY便是如此。
透過與專業形象的連結、對品牌價值的營造、豐富而全面的機種訴求、
高階機種有漂亮的規格數據;消費機種有優秀的工業設計加持,
加上SONY本身在廣播、電視領域的專業知識,SONY Cyber-Shot數位相機的成功
或許有點誇大,但絕非全靠偶然與運氣。

--

「這是我的相機。有很多相機長得跟她很像,但這一台是我的。我的相機是我的摯友,
  我的生命。我將運用她如同運用我的生命。沒了我,我的相機一無是處;沒了相機,
  我將形同廢人。我與我的相機知道,拍照時無論擊發多少次快門、點亮多少次閃燈、
  換過多少顆鏡頭,都是沒意義的。只有拍到照片才有意義,我們會拍到的。阿門。」
                                      http://www.wretch.cc/album/hitachichen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12.252
a1234957:二十一世紀才剛過十年 還早勒1F 01/21 00:44
v66leo:等等補推。日立大出手 便知有沒有2F 01/21 00:45
a1234957:不過同意2673F 01/21 00:45
a1234957:尤其是6
ryusumo:看到這個文章就猜到日立大百科會來回文5F 01/21 00:46
xanlich:宅宅孤芳自賞,跟Linux有異曲同工之妙6F 01/21 00:46
wenchii:panasonic最近也追的很勤...7F 01/21 00:47
stloje:iPhone8F 01/21 00:47
v66leo:補推9F 01/21 00:48
a343408065:panasonic跟三星同等級的吧10F 01/21 00:51
a1234957:有差11F 01/21 00:52
wadechen:同等級? 拍阿凡達用的機器是panasonic的12F 01/21 00:53
atpx:Sony在廣播級攝影器材領域本來就很屌, 沒知識的酸民才會罵13F 01/21 00:53
atpx:Sony重包裝不重功能
a1234957:現在是講消費型 22K也買得起的那種15F 01/21 00:54
wadechen:消費型 那每家都一樣等級 XD16F 01/21 00:55
atpx:消費型產品不正是Sony重行銷所以是他強項 -.-17F 01/21 00:57
atpx:廣播級屌代表有技術實力, 不是酸民在酸的有行銷沒功能
sandyfanss:推日立大,鼓勵專業文!  莫名奇妙的文都比這篇推的多= =19F 01/21 01:00
badboy123:日立大必推20F 01/21 01:02
volgarv:Casio S1是手機等級定焦鏡,怎麼比?21F 01/21 01:03
volgarv:要也拿這台比http://www.rowa.com.tw/Konica C2.htm
volgarv:Casio Exilim能說嘴的是Z3.....ok?
volgarv:和Pentax Optio一模一樣的東西...還有Minolta Xi夾攻
volgarv:「Pentax Optio S」sorry補上S ^^;
volgarv:建議你...U系列第一台是U10不是U20,代表性也不是U系列
volgarv:請Google : QUALIA 016
mozarts:新聞http://tinyurl.com/2bm2pol28F 01/21 01:10
volgarv:樓上...那只是人為因素..29F 01/21 01:12
devin0329:此篇專業30F 01/21 03:30
MAGICMCGRADY:日立大要不要也講解一下三星相機的發展過程??31F 01/21 03:46


--
            ◢    ◣                                                ★★★
            ◥◣◢◤         嗚哇哈哈 嗚哇 !  我是神龍 ZZZZZZZZZ9! ★★
             ◥ .\/.   ★★
    ★★    __ ≡ __ ★★  ★★      **s 你有什麼特別的願望呢  
   ★★★  ..      ★★                      
    ★★   ▼▼﹌  ﹌▼▼      ★★    集滿七顆龍珠      ★★   願望就會實現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14.45.178.192


--
※ 看板: layzer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470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e)編輯 d)刪除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