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angelplume.bb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2-05-14 08:36:14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HITACHI (壹週刊見習生)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Minolta的八卦
時間 Mon May 14 04:29:19 2012


※ 引述《Cute00 (可愛玲玲)》之銘言:
: 前一陣子拿到我爸退役的單眼 Konica-Minolta D7D
: 在我還不知道這個牌子以前總覺得買單眼相機就應該要買
: Canon, Nikon, 其他的都是雜牌
: 在看了維基百科的介紹後
: 這個牌子在相機的發展上似乎有一定的地位
: 在我拿到這台數位單眼的時候這個牌子就已經從市場上消失了
: 現在被SONY買下為SONY研發數位單眼
: 有沒有Minolta的八卦?  它有這麼冷門嗎?

時代的眼淚
http://images.plurk.com/8f3a5025e6185fcbd53af0c062e14c73.jpg
http://images.plurk.com/06530e722c0432c22e03000f2df2fed8.jpg
[圖]
 
[圖]
 

Minolta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8年(昭和三年)
時年29歲的田嶋一雄先生在大阪市開設了「日独写真機商店」(日德相機公司)
(順帶一題,日本光學工業[Nikon]成立於1917年;旭光學工業[Pentax]成立於1919年;
Canon則在1935年獨立)

1929年推出第一台相機商品「ニフカレッテ(Nifcalette)」,命名由來是取了
「日独写真機商店」的首音節「ニ」、
Photography(フォトグラフィー)的「フ」、
カメラ(Camera)的「カ」、
表示小型的「レッテ」等義組成

1933年,田嶋氏結束了與外資的合作關係,開始獨立生產相機
Minolta(ミノルタ)品牌也正式問世。
Minolta的命名字源是Machinery and INstruments OpticaL by TAshima
ミノルタ這名字同時也包含了一個日本文化的意涵
創辦人田嶋一雄先生的母親時常提醒他「要像成熟的稻穗一樣保持低著頭的謙虛姿態」
(稔るほど頭を垂れる稲穂のように、常に謙虚でありなさい)
而「稔る田(みのるた)」這個詞也就這樣被放進了公司的名字。

1937年,公司改組為千代田光學精工株式会社,當時的主要業務是炮彈的雷管
與海軍用的雙眼望遠鏡(為了獲得業務量以支持生產開發能量,社長不惜以虧本價競標)

1942年(昭和十七年),基於業務上的友好信賴關係,日本帝國海軍決議與該公司
合作建設自有的光學玻璃製造廠以確保原料供應。

1944年6月,千代田光學精工伊丹光學玻璃廠竣工


1958年10月,推出SR-2,這是日本第一台採用插刀式接環的135單眼相機


1962年2月20日,水星計畫太空人John Herschel Glenn Jr.帶著Minolta Hi-Matic
成功登上地球軌道並於五小時內繞行地球三周,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人

1966年4月,SRT-101問世,是為世界上首部具備全開光圈TTL測光的單眼相機
持續生產18年與超過100萬台的產量是該廠生產時間最長的機種。


1968年,Minolta與NASA合作開發了Space Meter測光錶,並獲得阿波羅8號的採用
成為科學影像紀錄的基準儀器。(後來的市售版型號為Auto Meter 1)

1972年,Minolta與德國Leitz(今Leica母公司)簽訂技術合作協議,
授權Minolta生產部分Leica鏡頭與Leica機身零件。


1977年10月,推出XD,這是世界第一台同時具備了光圈先決自動曝光(A/Av Mode)與
快門先決自動曝光(S/Tv Mode)的單眼相機

1978年,Minolta延請廣告設計界巨擘Saul Bass為該公司設計全新的企業標誌與識別系統
這個以地球為模型的圖案,象徵著無限擴展力,
是對全球的廣大客戶提供新價值的表現,可稱之為「地球印記」。
橢圓的形狀體現了對客戶提供的信賴感.安心感和廣泛的技術力的調和,
而模擬光線的5條線條體現了在視覺影像領域廣泛的技術力的調和。
另外,作為象徵的基調色 ─ 藍色,代表了獨創的革新,所以也可稱作為「革新藍」。

1981年2月,CLE問世,這是世界第一台具備TTL光圈先決自動曝光模式的可交換鏡頭式
連動測距相機,同時也是有史以來體積最小的Leica M接環相機。


1985年2月,Minolta發表Alpha-7000,震撼全球攝影界。
Alpha-7000以高度電子化的設計完美整合了相位差測量系統、自動對焦馬達、
自動上片馬達(2.5fps)、自動回片馬達、TTL鏡後測光與閃燈自動曝光系統。

Alpha-7000是世界上公認第一台真正在市場上獲得商業成功的自動對焦單眼相機系統

除了拿下1985年日本單眼相機銷售冠軍,高達200萬台的產量也是該廠記錄
Alpha-7000幾乎可說是現今所有自動對焦單眼相機的設計基礎。

1988年5月,Alpha-7700i問世,導入插卡式控制功能,並將閃燈熱靴改款為iISO介面
http://zh.wikipedia.org/wiki/IISO
IISO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圖]
iISO 熱靴 (intelligent ISO Flash Shoe)是美能達於1988年提出的一種新型熱靴設計,用於閃光燈的快速安裝與更安全的連接,在Minolta AF第二代以後的機型和Sony α所有機型上均能看見。 ...
 
這個介面改進了傳統ISO-518熱靴的一些問題
1.塑膠滑軌可自行滑入並定位,可免除手動熱靴旋鈕鎖定閃燈的麻煩
  同時可將TTL熱靴接點未精準定位的失誤風險降到最低,拆卸也更快速
2.同步接點為陰面設計,可以減少閃燈接腳接觸金屬面的短路危險
3.塑膠熱靴提供一個可犧牲的緩衝,在意外發生時將損害控制在熱靴而不會禍及本體
針對手動機身的部份,Minolta則設計FS-1200作傳統熱靴-iISO閃燈的轉換使用
而新款機身也可以透過FS-1100轉接座實現iISO閃燈使用在手動機熱靴上的方式

1991年6月,Alpha-7xi與新設計的xi系閃燈問世,

閃燈內建無線接收器,透過相機外加的閃燈遙控發報器
或是具有無線操控功能的5400xi閃燈作主控,便可完成具備四無線電頻道的無線TTL控制
,在使用頂級閃燈5400xi的情況下,可以控制閃燈出光比

1993年10月,Alpha-707si誕生,機身內建有四頻道閃燈遙控發報器,
一機一閃(第二級以上)即可完成無線閃燈TTL控制,且連結數無上限。
(此後Minolta的單眼機身都內建有閃燈)


1995年,與德國AGFA公司合作,推出3CCD式的RD-175
該機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台可更換鏡頭式的數位單眼相機。

2000年Alpha-7(Dynax7)問世,Alpha-7與同時推出的(D)系閃燈融合了HSS高速閃燈同步
和WL無線閃燈TTL控制,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高速無線TTL同步功能,即使是在離機閃燈時
依然可以使用高速同步到1/8000的快門,並且具備TTL自動曝光功能。


2003年,由於自產感光元件晶片投資失利導致的財務危機,於同年8月1日
與柯尼卡(Konica)公司進行交叉持股合併作業,成為Konica Minolta

2006年4月1日,Konica Minolta寫真機材事業部售予SONY,正式退出相機製造商行列。


Minolta之所以讓許多老用戶感到可惜,在於它曾經是日本唯二(另一間是旭光學工業,
也就是Pentax的母公司)有能力自行製造光學玻璃的相機鏡頭廠
(其他相機鏡頭廠均需外購玻璃磚,再自行裁切與研磨為所需的鏡片形狀)
這樣的技術優勢讓Minolta在研發複合式非球面鏡片或壓鑄式非球面玻璃鏡片領先業界
(Minolta的複合式非球面鏡片在1985年就進入商業生產)

Minolta底片機系統雖稱不上威震四方,但至少也擁有一群死忠擁護者。
原因不是Minolta擁有最強大的鏡頭群(就某方面而言)
而是其最接近人類身體曲線的機身外型設計與近乎完美的人機介面
比美魔術師帽子的閃燈系統,遺傳自專業手持測光錶的測光與曝光精度,
還有相當完整的機身功能設計。Minolta在功能控制卡(1991)的失敗後,

開始把機身本體的功能設計的包山包海(在機身上的無線閃燈切換簡單到近乎腦殘)

,就是為了讓不需太多配件的客戶享受到完整的樂趣,也藉此拉低配件價格。

但Minolta追求創新的作風,卻因為步伐太大,每一次改變都離開的多,進來的少。

Minolta總是走在時代尖端,最後就被刺死了。

--

                               專業三單阿宅  參上
          平面攝影系學士學位.十一年自行車技師資歷.二十六年單身生活
                     http://www.wretch.cc/album/hitachich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74.167
captdavince:推.所以他的工廠全部給sony了嗎?1F 05/14 04:41
medama:專業2F 05/14 04:58
yusuke362:看八卦長知識3F 05/14 06:26
cs12600:每到一定的時間就有一定的問卦出現4F 05/14 06:50

--
※ 看板: layzer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058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e)編輯 d)刪除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