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 MindOcean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9-08-05 00:13:27
看板
作者 標題 Re: [問卦] 為什麼海水是藍的?
時間 Wed Jul 31 23:49:22 2019
※ 引述《ShenVen5566 (三代自耕農)》之銘言:
: 小弟我文組
: 從小一直想不透為什麼海水是藍的
: 以前問過我們老師
: 他跟我說因為天空是藍的
: 所以把海水也照藍的
: 有聽過這解釋的朋友可以打個+1嗎
: 但我還是覺得很奇怪
: 真的是因為天空是藍的所以把海水照藍的嗎?
: 還是我們老師在唬爛我
: 有沒有理工大大能替我解釋呢?
常言道:「藍色的大海」,但大海為何是藍的?(當然也有其他顏色。)
底下讓我們來談談這位解釋這個問題的老兄,他更因此獲得諾貝爾獎唷!
強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Raman, 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1888.11.7~
1970.10),印度物理學家。
先撇去他的求學時期,我們將場景拉到地中海上,一艘從英國開出朝向印度孟買的客船,
一位印度母親正帶著八九歲的小男孩,(我們先假設一下他的名字叫『小明』),
在甲板上對話著:
小明指著甲板問媽媽:「為什麼地上濕濕的?」
媽媽說:「因為天在哭...。」
小明:「為什麼妳在哭呢?」
媽媽說:「因為隔壁的王伯伯死了...。」
站在這對母子身旁的拉曼聽到這段對話之後,不禁用著憐憫的眼神看著眼前的小男孩。
唉~如果愛是一道光,那一定是RGB(0,255,0)
對於母親的回答,小明不懂,但拉曼懂。
小明又問:「媽媽,為什麼大海是藍色的呢?」
一時語塞的媽媽連忙將向拉曼求救:「乖…去問隔壁的怪叔叔!」
拉曼一聽,隨即轉過頭,先是瞪了那位母親一眼接著親切地對小明說:
「海水所呈現藍色是因為它反射了天空的顏色!」
小明哦地一聲點點頭,將視線又轉向地中海耀眼的蔚藍海水。
拉曼的回答其實是引用瑞立爵士(Lord Rayleigh,英國物理學家,因發現惰性氣體而
獲得1904年諾貝爾獎)解釋過天空的藍色是因為光線與大氣中分子的彈性散射所造成的,
也就是,海洋的藍色只是天空的反射而已,但拉曼認為這值得商榷。
ps. 當時33歲的拉曼是代表印度加爾各答大學出席在英國牛津召開的大學會議。他主要
研究的是光學和聲學。4年前的他被聘為加爾各答大學的巴里特物理講座教授
(Palit Chair of Physics)。為了要接教授的職位,他必須離開名聲好且高薪的
文官工作,但他也終於能完全奉獻心力於科學上。
他邊踱步邊沉思,在回到自己的房間後,立刻拿出一個約口袋大小的分光儀和稜鏡,
來檢查海水,終於確信水分子就像氣體分子一樣,也可以將光散射,所以他一抵達孟買
港口,就馬上投稿一篇快報式論文到《自然》(Nature)期刊。
隔年,他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證明了水分子對光線的散射使
海水顯出顏色的機制與大氣分子散射陽光而使天空呈現藍色的機制完全相同。
其實海水呈現藍色和天空呈現藍色的理論很相似,都與光在分子間的散射有關。
光經過物質會發生吸收、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現象。海水呈現藍色的因素有很多,
部分是它會反射了天空的顏色,一部分是水分子或是水中懸浮物對光的散射的影響,
不過它的機制是很複雜的。
他從研究海水藍色的普通常識出發,進而深入到分子與可見光相互作用。
先說明一下,在20世紀初期,德國科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論,愛因斯坦更是大膽地指出
光量子的概念,這些讓大家了解到光的粒子性。1922年,康普頓(Arthur Compton,
1927年獲得諾貝爾獎)發現,X射線在和電子非彈性碰撞後,會損失能量,因此波長會
變長。1929年,海森堡曾預言光也存在類似的粒子效應。
1927年獲得諾貝爾獎)發現,X射線在和電子非彈性碰撞後,會損失能量,因此波長會
變長。1929年,海森堡曾預言光也存在類似的粒子效應。
早在海森堡之前,拉曼相信類似康普頓效應的情形也可被證明出會出現在可見光與分子
的非彈性散射上。
1928年2月,拉曼將研究成果寄到《自然》(Nature)雜誌,標題為〈一個二次輻射的新
類型〉,在論文中他們描述所檢查過的60種不同的普通液體,在所有液體中都觀察到些許
程度的光散射效應,它對量子理論提供了另一種確認,在分子振動與旋轉的研究方面
類型〉,在論文中他們描述所檢查過的60種不同的普通液體,在所有液體中都觀察到些許
程度的光散射效應,它對量子理論提供了另一種確認,在分子振動與旋轉的研究方面
很有用。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這種效應稱為『拉曼效應。』
在短短幾年間,化學家就都用拉曼光譜學做為化學分析之用。
在短短幾年間,化學家就都用拉曼光譜學做為化學分析之用。
1930年拉曼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這是印度第一人也是亞洲第一次被授予這個獎項。
4年之後,拉曼發起創立了印度科學院,他是院長兼任物理部主任。
在科學院大樓竣工時,他望著一台台嶄新的實驗設備與窗明几淨的實驗室,內心激動
不已。在大家的簇擁下,他站上講台,看著底下歡呼的人群,緩緩地說:
十年以前,穆柯伊爵士跟我在此討論如何提升印度的科學研究,當時我說,
「歐美能辦得到的事情,印度人也能辦到。」
十年過去了,與我志同者仍為此奔走不已。
我從他鄉漂泊重臨,印度的科學研究,於我而言,不可同日而語。
今天,再道印度的科學研究是否能超英趕美,
我會說:
『Yes We can!』
語畢,底下的群眾歡聲雷動,而拉曼的眼眶早已分不清是汗水還是淚水!
『拉曼大人讓印度興奮啦! go to DMI ! go to DMI !』
每個人口中不斷地重覆這句口號。
拉曼注視著一位前來上花的小男孩,從他稚嫩的臉上似乎映射出在地中海輪船上的
那位父不詳的小明。
一直以來,拉曼積極倡導並參加印度國內科學機構的建設,他創立了印度科學會議,
也創辦了印度物理雜誌,他不僅開拓了印度物理研究的新里程,更培養了一大批
科學人才,像薩哈(Saha Meghnael, 1893-1956)與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
1894-1974〉。他在晚年更是轉向晶格力學與人體生理機制的研究。
1970年10月,這位偉大的印度物理學家與世長辭,在他謝世前夕,他還在向聽覺理論
領域前進著…
在印度加爾各答的海邊,似乎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女孩:「呵呵呵~來追我啊!」
男孩:「呵呵呵~小北鼻,不要跑那麼快,小心跌倒啊!」
才說著當下,女孩一不注意,噗啾一聲,被竄出的螃蟹給絆倒了。
她呆望著這隻被踩扁的可憐小生物,無法瞑目的眼睛正注視著前方湛藍的海水。
男孩趕緊趨前扶起女孩,深情款款地注視著說:
『我...我可以沒有妳,但妳絕對不能沒有健康…
妳聽過安X嗎? 』
『不,我只聽過拉曼! 』女孩斬釘截鐵地回答。
於是女孩開始講述藍色大海的故事,講述著過去的科學故事…
因為她相信,或許有一天,眼前的大男孩可能會變成未來的拉曼
Ps.為了紀念拉曼和他的發現,印度將每年的2月28日訂為國家科學日,以茲慶祝。
參考 & 改編:
1.物理雙月刊 33卷1期 發現拉曼散射
2.科學五千年 8
3.Wiki pedia
4.十月圍城
--
對流血一週仍然不死的生物千萬不能大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7.114.110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TGRY6pP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64588166.A.CD9.html
推 : 哇!一天兩篇耶@@這篇還更長1F 42.73.206.63 台灣 07/31 23:51
噓 : 瑞利散射2F 111.71.37.203 台灣 07/31 23:51
推 : 跟我想的一樣3F 27.52.168.47 台灣 07/31 23:54
推 : 先推4F 103.77.192.195 香港 07/31 23:57
推 : 推5F 223.137.31.196 台灣 07/31 23:57
推 : 推推6F 1.162.28.63 台灣 08/01 00:23
推 : 十推內7F 110.28.195.243 台灣 08/01 00:30
推 : 太神啦8F 111.241.234.112 台灣 08/01 00:35
推 : 看不完啦9F 118.166.147.76 台灣 08/01 00:41
推 : 推10F 27.52.38.91 台灣 08/01 01:12
噓 : 你紅色那句有誤導之嫌 天空主要是Rayleigh11F 45.19.61.246 美國 08/01 05:08
→ : 水是吸譜線本來就吸紅光多
→ : 拉曼是因為海是藍的開始研究沒錯 但不代表拉
→ : 曼散射和水藍有關
→ : 海是藍色就跟玻璃正面看是透明但側面看是綠
→ : 色一樣原理
→ : 水是吸譜線本來就吸紅光多
→ : 拉曼是因為海是藍的開始研究沒錯 但不代表拉
→ : 曼散射和水藍有關
→ : 海是藍色就跟玻璃正面看是透明但側面看是綠
→ : 色一樣原理
--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1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67
作者 jfsu 的最新發文:
- 若真有煉出長生不老的神藥,那可以試著在街市找找有沒有活到現在的古代人… 很多仙丹的幕後煉製作業都是神(經病)作,根本就是思覺失調下的產物。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曾對此提出批評,認為水銀與丹砂本身雖然有其 …98F 79推
- 相當於工業革命等級。 過去高溫超導的發現,有人認為相當於鐵或是電的發現;若是室溫超導材料 實現並能投入應用,那絕對是全世界的工業革命。 最簡單的應用就是你我熟知的磁浮列車。一般的列車因為存在車輪與軌 …281F 205推 1噓
- : 『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它是基於所謂的『EPR實驗』。 EPR為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波多斯基(Boris Podolsky)、羅森(Nat …225F 185推 4噓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 ̄︶ ̄)b tsukiyumi 說讚!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