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TLdark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3-10-08 03:21:12
看板 Isayama
作者 akanokuruma (做自己,好自在)
標題 [閒聊] Outside攻 諫山訪談節錄
時間 Tue Oct  8 03:12:33 2013



以下是訪談的部分,自己照著KEY了一些...
要看詳細請開燈..
 http://tieba.baidu.com/p/2637300625?pn=2

還有一些人物設定跟立體機動設定等等..

當時你對自己抱有壓迫感與對漫畫的思考方式全都融入這部作品裡面了呢

諫山:現實世界的我搬到大房子這事追迫著,
為了這個兒戰鬥著,而在作品當中的艾倫他們則是抱著
不戰鬥就會死得必死信念去戰鬥,
現實當中巨人是不存在的,唯有被腰斬這一個也許存在於未來的現實
而我就是為了不讓這個未來實現而戰鬥著。在那裏誕生出來的是普通的漫畫,
還是怎麼看都能成為好作品的漫畫,這些都是取決於自己

那工作又是怎麼展開的呢?

諫山:一個星期內完成草稿分鏡
兩周作畫
最後一周想著下次原稿要畫什麼
睡覺的時候做想像訓練
在一話裡面對話時間推進是多少,都是必須考慮的部分。
有時候還要在整體的時間軸中明確標記位置的話術,這樣可以方便日後的思考
要是不做到這樣,就會出現選擇困難了,就是不好判斷這個事件或人物出現的時機
,所以幾乎都是從零開始的工作呢。

接下來目標是甚麼?果然是「完結」嗎?

諫山:接下來的目標就是過上不用工作的生活(笑)。
這次跟打工時代不同,是為了畫漫畫而生活的現在,

沒有甚麼工作的實感呢。沒有成為這個世界中一個齒輪的感覺。

所以現在的感覺就是不用作畫,做一個說故事的人,或者
以小說家維生這樣的夢想。但是受到電視動畫的影響,我又有別的目標了。

那是不用工作以外的目標嗎(笑)?

諫山:現在有很多人都喜歡<進擊的巨人>,所以我也感受到了不能完結他的壓力...
所謂的義務感?大概就是這樣的東西油然而生。但是當然的,作品也終有一天會完結,
但時候我就會好好地完結了他,讓大家留下一個深刻而長久的回憶。
說不定會是這樣,要重新再努力一下了。

那你自己的部落格上「找不到想畫的場景很痛苦」
說的是走向完結之路上的場景嗎?

諫山:我是個需要有目標才能行動的人。
「想畫這樣的場景」就是目標,帶著這樣的目標我就會進行發想
,故事怎樣展開,與女巨人的戰鬥,在街道上的戰鬥,野獸巨人等
這些都是我想畫所以才會出現的場景,也是「我一定要畫這樣的場景!」。
作為故事來說也許是必須要的,像「只有這裡!」
這種必要性以「想畫的場景」
就是下一個我想到達的島嶼,也是我的下一個目標
,到了一個島嶼後,我就會向著下一個前進,
如此循環,周而復始。說不定能發現下一個島了喔


超大型跟女巨人的造型由來是這個
http://www.posemaniacs.com/
如果有志畫圖的人應該都知道這網站..:D


---以下是個人感想

看完之後覺得,他算是天才,當然也有運氣成分在。
雖然他是因為不符合JUMP"友情努力勝利"的屬性而沒進JUMP,
不過以他的畫圖程度我想在JUMP很難不被腰斬..XDXD

但我覺得先天靈感豐富佔了多數了些

我認為他不是畫圖的料子,雖然我看得下去。
看了老師的草稿就知道,他完全是刻出來的
畫了四年多了...而且他算是本科生...
有很多漫畫家在四年內早就不只這樣的畫工
雖然每個人都看得出來他跟他初期比起來進步的很多

但他在分鏡跟說故事能力上卻十分優越,無庸置疑

他能夠融會貫通那些不到20年的人生的經歷..融合那些看過的各式作品
而創造出巨人,真的不簡單

很多創作者都同意
看得「作品」太多,其實會侷限了創意

宮崎駿說,奇幻的想像力對他的影片非常重要,但現實主義更重要。
他說,奇幻的形式下必須「有真實的心、頭腦和想像力」。
google關鍵字: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警告:動畫片不宜多看

曾在網路上看過一位網友說過:

當你因為看到某個作品而感動, 立志有朝一日要並駕齊驅時, 你已經輸了.
因為你想做的是 "一樣好", 你的腦筋裡不敢去揭逆鱗, 做不出 "更好".
當一樣好的成品端出來, 所有的人會稱讚先行者的創意與高瞻遠矚,
同時為了追隨者的低劣仿冒而吐口水.

我聽說當時編輯跟他說"你的作品很有可能三話就會腰斬"
所以叫他盡量把想畫的先畫出來,
我想很多讀者都覺得當初他的圖根本就沒辦法看下去吧
到現在仍然有人喊看不下去
更何況這是一本剛創刊的雜誌,而日本漫畫雜誌的種類是破百的..讀者的選擇可多了
沒辦法吸到讀者眼球基本上就是完蛋
有日本鄉民說過如果沒連載巨人的話,他壓根沒聽過<別冊少年Magzine>這本雜誌

而這篇訪談有提到他因為上東京之後要付大房子的房租,要給助手們用。

所以背負著經濟壓力,畫連載的時候就是受到這樣的壓迫,不想被腰斬而努力的

這的確是一件很大的原因。

2009年媒體報導日本很多派遣員工
因為金融風暴影響被裁員,無家可歸,最後有NGO團體跟工會組織協助,
他們才有棲身之地,住在公園的派遣村裡
http://zh.globalvoicesonline.org/hant/2009/01/27/1760/
日本:派遣村,派遣員工失業收容村 ·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圖]
日本從去年除夕到今年1月5日,有超過300位失業民眾,聚集在東京都日比谷公園所開設的過年派遣村。這些暫時棲身於派遣村的村民,都曾經是派遣員工一族。過去幾個月內,擁有不同工作經驗且不論年齡的男女派遣員工,相繼遭到企業的裁員命運。 ...
 

每個漫畫家/創作者的心路過程都是不同的
我想諫山老師算是一個滿有趣的例子,雖然他也不是第一位年輕就得志的創作者
(例如:村上春樹)

我說真的,我滿喜歡這諫山的談話,包括他的網誌
有時讓我覺得感慨....要是我在更年輕的時候遇見這個人就好了: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110.164
※ 編輯: akanokuruma     來自: 61.62.110.164        (10/08 03:15)

--
※ 看板: Isayama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883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