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Jaie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2-01-31 15:13:38
看板 DummyHistory
作者 ThomasJP (筆劍春秋梁父吟)
標題 [小說] 天志救國記--第二章 西山日暮 Part II
時間 Wed Jun 22 21:54:34 2011


「葡萄牙革命,葡王被逐,正是機不可失。只要朝中訓令李准提督,率廣東水師至澳門,
與葡澳總督談判,即可收回。如此朝廷聲威大振,必能得到士林輿論的支持。再憑此聲威
民望,推行改良政策,一切困難自當迎刃而解。」


北京城的禁衛軍訓練處內,禁衛軍訓練大臣良弼正與某人交談。良弼聽了那人的話後,沉
吟片刻,說道:

「朝廷派兵船收回澳門,香港英督必不自安,恐怕引起英人交涉甚至阻撓,如此一來又將
奈何?」

那人卻冷笑道:

「自從英皇愛德華第七薨後,德皇威廉第二自命為歐洲霸主,整軍經武欲奪英人執列國牛
耳之地位。五年之內歐洲必有大戰,英國此時已是不暇東顧。縱有交涉,亦不過派兵艦略
作示威而已。在收回澳門的同時,我朝可對英使承諾,絕不侵犯英國在香港之權利;並且
私下提議將來英德交戰,我大清可與英國同盟。如此一來,英國自會懂得息事寧人。」


良弼幾個月前才與欽差載濤一起赴英,出席了愛德華七世的葬禮,對於歐洲局面亦頗有了
解。他想了一下後,點頭說道:

「如此謀略雖好,只恐載洵郡王不贊成。」

「廣東水師又不歸長江、巡洋兩艦隊統轄,干他海軍部甚事?賚臣兄若不放心,可先與薩
鼎銘提督商量,載洵郡王不懂海軍,都聽薩鼎銘的。另著外務部派得力之人赴廣州與英、
葡談判,抱定宗旨收回國土,不對洋人示弱退讓,如此大事可成。」


「唔……這事卻須先與攝政王商妥,否則必難以實行。」

「如今之事,我皇室若能學日本、暹羅,則振作不難。倘似奧、俄那般,因循執迷、不思
更張,只怕──葡萄牙便是前車之鑑!」

「暹王朱拉隆功近日也已薨逝,聽聞新王名為哇旨拉佛,曾在英國習軍事。可歎我朝主少
國危,人心浮動,為臣子者唯有盡心效命而已。」

良弼搖頭嘆道。當今攝政王載灃在他的書齋外面貼著一副對聯,寫道「有書有富貴,無事
小神仙」──如此作態的人,哪裡又能是什麼果決之輩?以前慶王奕劻和學士那桐大搞「
慶那公司」,專門賣官,良弼還有話可說。如今檯面上的這幾個,卻是不學無術、只會攬
權,偏偏個個又都是宗室貴冑。良弼自己也是紅帶子出身,自然找不出說他們的道理。


那人卻說:

「暹羅一國人口不及千萬,華人居三之一。但溯自咸豐年間,其職貢已絕,使節不通,彼
邦華僑已成我國亂黨之淵藪,是一恨事。若非我朝積弱不振,如此蕞爾小國,當循新疆設
省之例,與朝鮮、安南並為行省。然西人有言,今日東亞唯有三自主之國,即中、日、暹
三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聖人尚且不恥下問,暹羅之政誠可為我朝取法。其政以軍事
、外交為先,農商為次,文教又次。唯其國貴胄皆通習西學,而未聞暹人有亂黨。雖中暹
國情有異,但其治道也合於老子虛其心而實其腹、弱其志而強其骨之理……」


良弼無語甚久,忽問:

「難道日本的中學,便教這些嗎?」

「在日本唸個高中也就短短兩年時間,學不到什麼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不過日本的報章雜
誌,對如今亞細亞大陸之局面,卻甚是關注。往往有長篇大論、條分縷析之報導文字,可
謂洋洋大觀。如今日人見識大開,多半便是因此之故。」


原來與良弼說話的,卻是個十七、八歲年紀的妙齡女郎,身穿一件綢緞面的月白對襟女外
衣,領口、袖口上都滾著紫色花邊,顯出幾分貴氣。一張略帶稚氣的瓜子臉,兩道細眉毛
和一對柳葉般的鳳眼,兩片薄薄的雙唇抿成一條彎彎的線。秀髮垂肩,卻是那種最簡單的
清湯掛麵學生髮型。


「當初肅王送妳留東,可真是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良弼不以為然的說。

「你又管得著這事?」

那女郎佯怒嗔道。

「管不著……本大臣自然管不著。我只是個紅帶子覺羅,哪裡敢管親王家的事情?」

良弼只得苦笑著認輸討饒,又道:

「只不知這暹羅的維新振作,其中有何特殊之處?雨文可詳細為我言之,讓我也好好研究
一番。」



暹羅始建國於元代,在明朝時便向中國朝貢。清朝建立後,1652年暹羅的大城(Ayutthaya)
王朝遣使來貢,清廷遂規定暹羅每三年經由廣東來朝貢。暹羅凡易一新主,必遣使來朝,
歸國時帶回冊封國王的敕書和印信。


1767年大城王朝為緬甸所滅,華人鄭信起兵抗緬,於1768年自立為王,建都於吞武里
(Thonburi)。翌年鄭信遣使朝貢,請求冊封,乾隆以其「擅自稱王」不允冊封,但許其來
貢。1782年鄭信被其義弟卻克里公爵通段發動政變,將其裝入袋中用檀香木棍亂棒打死。
通段心中有鬼,不敢繼續居住於吞武里,於是在湄南對岸的曼谷稱王,是為卻克里

(Chakri)王朝,被稱為暹王拉瑪一世。

1785年,拉瑪一世偽稱鄭信世子鄭華遣使入貢,報鄭王喪,表奏請封。終於得到清廷的承
認,冊封其為暹羅國王。1809年拉瑪一世去世,拉瑪二世即位。次年遣使入貢,自稱王世
子鄭佛,請求冊封。1824年拉瑪二世去世,拉瑪三世即位。又在次年遣使入貢,自稱鄭福
,請求敕封。


拉瑪三世登基前曾任員警隊長、港務總監、王家資產總監,還擁有一艘商船,對世界局勢
相當了解。1826年,拉瑪三世藉英緬戰爭的機會,與英國簽訂條約。以禁止英國輸入鴉片
為條件,對英軍提供戰象、馬匹和運輸支援。此後暹羅打開國門,積極與海外通商。


同時暹羅趁緬甸與英國交戰的時機,出兵與安南爭奪對高棉、琅勃拉邦、萬象等小國的宗
主權。經過數次戰役,最後暹羅與安南兩國共有對高棉的宗主權。

1851年拉瑪三世去世,其弟茂固(Mongkut)繼位。自稱鄭明,向中國朝貢請封。然而咸豐
三年暹羅使者回程行至河南商邱時,使團為盜匪洗劫一空。返國途中經香港,英國總督鮑
林趁機勸貢使與中國脫離宗藩關係。1855年鮑林率砲艦開進暹羅灣,溯河直闖曼谷,強迫
暹羅簽訂不平等條約。隨後暹羅又相繼與美國、法國、丹麥、瑞士、葡萄牙、荷蘭、德國
、瑞典、挪威、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簽下不平等條約,喪失關稅自主權並給予列
強治外法權。


拉瑪四世幼時出家為僧,曾師從美國傳教士學習英語,是當時唯一會說英語的亞洲國王。
他聘請歐洲顧問,改革政治和軍事。1857年暹羅向歐洲派出第一個外交使團,1861年拉瑪
四世致信美國林肯總統,對他推動廢奴表示欽佩。他還為自己的子女聘請英國人安娜‧柳
諾文為家庭教師。後來安娜女士將在暹羅宮廷的見聞寫成著名的小說「國王與我」。


1868年,拉瑪四世率西方外交使團赴暹羅南部觀測日全蝕,旅途中因染上瘧疾而去世。其
子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即位,是為拉瑪五世。次年即同治八年,福建船政總監葉文
瀾奉沈葆楨之命,赴暹催貢。暹方回以「傳說各地髮匪未平,無人敢任貢使」。並要求「
廢貢獻之禮,以後贈獻用授受儀式,與西洋各國同」,為清廷所拒。


即位三年之後,十八歲的拉瑪五世即出訪新加坡,爪哇和印度。歸來後即下令宮廷中改穿
西式禮服、用西式髮型,免去跪拜之禮和廢除肉刑等。1874年暹羅廢除了奴隸制度。

1876年廣東總督再度致書暹羅政府,催問貢職。1878年曾紀澤使英,要求暹羅照舊入貢,
暹方不允;暹方要求與清帝國訂立商約,則被回絕。中暹兩國從此互不來往,但華僑仍不
斷移入暹羅。


1881年拉瑪五世創辦宮廷侍衛學校,並在同年開辦圖書館。1884年暹羅開始設立民間學校
。1887年,暹羅設立教育部,管理全國新式學校,又創辦陸軍軍官學校。隨後還創辦了陸
軍士官學校和海軍學校。


十九世紀末,英法在中南半島展開了激烈角逐。除了暹羅以外,中南半島幾乎全部成為英
法兩國的殖民地。普法戰爭後,法國力圖擴大其在「黃金半島」上的殖民地,以重振其國
際威望。1883年法國佔有安南後,對暹羅的屬國琅勃拉邦、萬象和占巴塞(高棉)提出領土
要求。1886年,暹羅與法國簽訂界約,將除琅勃拉邦以外的湄公河以東領土讓與法國。


同年英國將緬甸變為印度的一個省,此後英法兩國多次就暹羅進行談判,雙方同意保持暹
羅的獨立地位,以作為兩國殖民地之間的緩衝國。

為了制衡法國的勢力,暹羅聘請英國人為王室顧問。將北部山區的柚木採伐權和南部的錫
礦開採權給予英國商人,在森林、礦產、水利和資源調查部門都聘請英國顧問,藉此尋求
英國的保護。


1893年,法國與暹羅之間的邊境摩擦越演越烈。法國指責暹羅舉兵侵入湄公河東岸地區,
要求暹羅割讓琅勃拉邦,並嚴懲越境軍官。隨後法國砲艦以慶祝法國國慶為藉口,駛入湄
南河,與暹羅砲台發生交火。法艦隨後停泊於曼谷法國大使館前示威,英國見狀急忙派遣
在新加坡的兩艘巡洋艦前往暹羅,威懾法艦。


後來由於法國公使採取強硬態度離開曼谷,並以軍艦封鎖暹羅灣,在英方的建議下暹羅不
得不退讓。最後暹羅將湄公河以東的寮族居住區與河中全部島嶼割讓法國,並同意不在湄
公河西岸建設軍事設施。


1896年,英法之間達成協議,維持暹羅的邊界,不允許任何第三國在暹挑起事端。不過在
1907年為了交換法國放棄在暹的治外法權,暹羅又割讓部份領土給法國。1909年暹羅也放
棄了馬來半島的部份領土,換取英國取消治外法權。


1897年,拉瑪五世成為東亞首位訪問歐洲的君主。先後訪問法、俄、德、英、奧、義、瑞
典和比利時等國。拉瑪五世身穿西服,用流利的英語同各國國王以及法國總統交談。拉瑪
五世還在自己的宮廷內設立「玫瑰園學校」教育王室成員,並將自己的十九名子女都送往
西方留學。


至十九世紀末,暹羅的國家政務幾乎完全由受過良好西方教育的王族掌握。暹羅政府在國
內推動改革,進行鐵路建設,改革稅制,建立郵政、電報系統。由於鐵道路線的開通,出
口稻米成為暹羅最大的收入來源。以國王為首,暹羅王族和華僑紛紛投資碾米廠、罐頭工
廠、水泥廠和紡織廠。


暹羅利用財政收入推動建設,開挖運河、修築水閘,鋪設鐵路,架設電線。並建立警察部
隊,創辦醫院、博物館和圖書館,開設新式學校。根據暹羅王室的英國財政顧問的報告,
1909年暹羅的財政收入已達480萬英鎊,約合清帝國歲入的40%,如果按人均計算則是清帝
國的十七倍多。


1907年,拉瑪五世再次出訪歐洲。回國後頒佈了頒佈了比照西方法律制定的民法和刑法。
在拉瑪五世的統治時期,暹羅人口從從五百多萬增為九百萬,平均壽命也提高了五歲。至
1910年,暹羅軍隊實力已經足以與印度支那的法國殖民地部隊相抗衡,法國方面稱暹軍為
一支「真正現代化」的軍隊。




「若是如此,暹羅實在可畏!」

聽完雨文的話,良弼大為驚嘆道。

「似暹羅這般,又算什麼?全國經濟依賴出口和輕工業,自然資源和礦產開採都操諸外國
之手,於重工業上毫無發展。一旦開戰,軍火來源即為他人控制。如此說來,暹羅不但比
不上日本,甚至還不及本朝呢!」


那雨文卻如此笑道,又說:

「只恨時無英雄,徒使豎子成名耳!賚臣兄且看我填詞一首──」

說罷,便拿出鋼筆,隨手在紙上寫道: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蜡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無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良弼見了,驚呼:

「好詞!此詞氣勢,竟不亞於那亂黨汪兆銘的『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不過…….
唉,若非你也是出身鐵帽子王爺之家,此詞便是現成的反詞了。」

雨文只道:

「世人都稱道汪某人之才,連父王也不例外。可惜此人還不在我眼裡。男兒若不能安邦定
國,那還不如老太后一個婦人家呢!」



梁天志與蔣百里談了一下午,無非是世界大勢、歐洲局面、臧否時政、議論國是之類。另
外有些話題,在北京城裡還是不能公開談論的,只能夠私下關起門來講。

1910年初,革命黨人汪兆銘、黃樹中、羅世勳等人前往北京,在琉璃廠江西會館附近開設
守真照相館,掩護刺殺攝政王戴灃的行動。黃樹中和羅世勳先在騾馬市大街鐵舖中定製鐵
罐,裝置炸藥。但因為照相館並不營業,兩人又時常在攝政王附近徘徊,引起滿人巡警祥
和的懷疑。


舊曆二月二十一日(西曆三月卅一日)晚,巡警發現二人在攝政王上朝必經的地安門外甘水
橋下埋設自製地雷,於是事跡敗露被捕。

汪兆銘隨後也在照相館內被捕,入獄後作詩一首,題為「被逮口占」,詩曰:


  銜石成癡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

  侘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歿軀付劫灰;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此詩被每日探監給他送飯的陳璧君帶出牢外,在京師傳誦一時。連時任民部尚書的肅親王

善耆讀了都大嘆此人是個人材。當時法部尚書廷杰主張立即判處三人死刑以儆效尤,善耆
卻主張採取懷柔政策,以免激起民間更大的反感。結果僅判處汪兆銘和黃樹中終身監禁,
羅世勳十年徒刑。


蔣百里也對梁天志大嘆此人詩做得好,奈何要在獄中了此殘生。梁天志卻說:

「汪精衛此舉,太過衝動。當了一回恐怖份子,就算炸死了攝政王,那時換成載濤、載洵
執政,難道就能改變什麼嗎?」

蔣百里聽他如此說,便問道:

「荊軻之事,古稱義士。依天志兄弟之意,卻竟然不足道哉?那麼天志兄弟以為,何等人
物才可以稱為傑出之士呢?」

「當然是行張良之事了。若汪精衛能夠做到那一步,我便承認他真正了不起。」

「天志兄弟未免也要求太高,古人所為,今人誠難企及啊。」

蔣百里苦笑道。

「愚弟倒是以為,今日之事,縱使古人所難為,也要有人去做。若以古人也做不到為詞,
自縛手腳,則我中國面臨此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必亡。所謂『有亡國者,有亡天下
者』,此節上卻不可無真正傑出之士,出而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否則日俄虎視之
下,滅種之禍,近在眼前!」


「這道理愚兄又如何不知?然而當今局面,卻是苦無良策。看來愚兄也不是那真正傑出之
士,只好附其驥尾、拾遺補缺了。」

「百里兄大可不必過謙。我等今日能為國盡一分心力,便是一分,倒也不需計較高下。」

「天志兄弟說得有理。是愚兄亦不免於虛榮之心了。」


這時卻見門房進來,說有位軍官找管帶有事。梁天志正要告辭,被蔣百里一手拉住道:

「我今天休假,不理公事。不如喚他進來,若真有什麼要務,再送你出去不遲。免得為一
些雞毛小事擾了興致。」

於是那門房領了一名穿著禁衛軍制服的軍官進廳來,也不管有客人在,先對蔣百里行一個
軍禮。

「報告,標下李景林,有公務向管帶大人請示。」

聽到「李景林」這三字,梁天志心念微動,卻聽蔣百里說:

「本官今日休假,何事不決,可以問督隊官。你特地來此,是否有要事?」

「報告,標下奉命傳達,明日早十時禁衛軍訓練大臣良弼,在禁衛軍訓練處召集禁衛軍管
帶以上所有軍官。請管帶務必到場。以上,完畢。」

「知道了,你先回去。」

蔣百里打發李景林走後,對梁天志問道:

「天志兄弟莫非聽過這個李景林?怎麼剛才一直盯著他瞧?」

梁天志說道:

「在日本陸士跟我同期的孫傳芳有提過,李景林是他在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的同學。此
人現在在你手下?」

蔣百里答:

「此人頗為武勇,可惜他是練軍育字軍出身,舊氣息太重,在軍學上並不出色。所以現在
只任排長、代理隊官而已。」

梁天志卻說:

「若百里兄捨得放人,我這次到奉天可讓他當督隊官。」

「天志兄弟,你竟然想從我這裡挖人?也罷。你去奉天初來乍到,軍中必有人不服,倒是
需要個得力助手來幫你收拾。李景林這人有不少毛病,但好處是肯聽指揮,對提拔他的人
感恩圖報。我明日回營,就幫你問問他的意思。」


梁天志大喜,立刻對蔣百里道謝。李景林可是兼通武當劍法和太極拳的高手,按照「史實
」辛亥革命時他率北軍敢死隊攻下漢陽龜山,被清廷賞穿黃馬褂。雖然此人也有好賭、江
湖義氣的毛病,但終究是一員猛將,而且也未做過什麼大貪巨惡之事。只要能夠收攬其心
,將來就是一大助力。


唯一的顧慮是李景林是漢軍旗人。不過從他十四歲的時候不得不離鄉去奉天育字軍當娃娃
兵來看,這個身份既沒給他多少好處,估計他自己也不是那麼當回事。

當晚梁天志回到旅館,便收拾行李,準備搭京奉鐵路火車往奉天省城報到。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246.158.145
reinherd:有看有推 連李錦林這個國術大師都出來了1F 06/22 22:34
W8570637:Q_Q不知什麼時候可以追上新進度阿2F 06/22 22:39
jayleeabc:先推3F 06/22 22:41
ThomasJP:李景林以前的版本就有啦...只是提早出場而已4F 06/22 22:48
laal:看到雨文填詞那段,難怪後清要禁穿越~XDDD5F 06/22 22:53
jetzake:推 到了和雨文床上大戰的那篇記得叫我嘿~~6F 06/22 22:56
darthv:這雨文可不就是滿族的趙敏? (被我破梗了吧)7F 06/22 22:59
ThomasJP:老梗人人寫,巧妙各不同,我就是把她寫成猛將兄又如何?8F 06/22 23:04
savvik:太極劍!!9F 06/22 23:05
zhongxia:寫成建寧豈不是更好?10F 06/22 23:07
darthv:有FU,請續寫~~~11F 06/22 23:11
Hartmann:推12F 06/22 23:19
chungrew:推!背景鋪陳的很詳細13F 06/23 00:25
zaknafein987:推推 不知道何時能追到舊版進度14F 06/23 02:02
Trunicht:得到[劍仙]15F 06/23 13:51
qekye:新軍教頭提前上場~XD16F 06/23 16:24
ImprovingMe:推,有穿越有史實,長見識17F 06/23 18:14
hongtashan:要不要先幹掉彭家珍?18F 06/24 16:54

--
※ 看板: Jaies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39 
※ 文章分類: 第一卷
作者 ThomasJP 的最新發文:
  • +24 Re: [問題] 武俠在日本真的吃不開嗎? - C_Chat 板
    作者: 112.64.189.139 (中國) 2014-06-06 11:26:34
    其實也不見得日本人寫的中國故事就不能被接受 就不說田中大神寫的蘭陵王了(大陸有出版,個人評價是相當不錯) 井上靖寫的孔子,我覺得都比大陸拍的電影版孔子好N倍 (雖然現在的讀者可能會覺得那種故事很無聊就 …
    56F 24推
  • +3 Re: 信長時代的兵法 - Warfare 板
    作者: 58.35.255.34 (中國) 2012-09-23 19:11:44
    看板 Warfare作者 ThomasJP (筆劍春秋梁父吟)標題 Re: 信長時代的兵法時間 Sun Sep 23 19:11:44 2012 其實莫里斯改革的重點在於:荷蘭是低窪沼澤區 相較於瑞士 …
    3F 3推
  • +10 真‧海軍艦船科技樹 - Warfare 板
    作者: 114.94.236.177 (中國) 2012-09-14 23:26:14
    把到二戰為止的發展路線整理起來,做成簡明圖表... (省略驅逐艦和潛艇部分) 納爾遜時代 風帆戰列艦 風帆巡防艦 ├══════╤══════┴────────────┐ 蒸氣時代 砲廓式鐵甲艦 鐵甲 …
    14F 10推
  • +8 [小說] 第一卷後記:我為什麼寫天志救國記 - DummyHistory 板
    作者: 180.171.229.207 (中國) 2011-08-16 14:24:01
    關於天志救國記這部小說,它既不能算是歷史小說,也不應該屬於文藝作品,所以我想大 概可以把它歸類為幻想故事(Fantasy)的範疇。 以前在大學裡老師曾經強調,歷史是由過去的事實累積而成,所以歷史是沒有 …
    9F 8推
  • +16 [小說] 天志救國記--第二十章 新局II (第一卷完) - DummyHistory 板
    作者: 180.171.229.207 (中國) 2011-08-16 10:56:56
    為了向袁世凱表達善意,青水台會戰之後不久,奉天軍政府就釋放了以盧永祥為首的一些 北洋軍官,禮送他們去大連坐船到天津。 「這個梁天志……實在讓我看不透啊。」 袁世凱在書房裡沉吟道,他已經從電報裡得到盧永 …
    16F 16推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