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7-02-27 14:07:31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ganlinlous (乾您老斯)
標題 [新聞] 如果一個陸生,走進二二八的歷史記憶
時間 Mon Feb 27 13:18:46 2017


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227-opinion-jiaxuanning-student228/
如果一個陸生,走進二二八的歷史記憶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圖]
那門課的教授提醒我:情緒化的愛與恨,只是不曾參詳史料的偏見。| 端傳媒是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新聞機構。我們以原創調查報導和數據新聞為特色,致力於以新聞專業的立場,深度解析大中華地區及國際事務,為全球華人提供中立自由的專業新聞。 ...

 

如果一個陸生,走進二二八的歷史記憶

二二八與我生命的最初關聯,來自《悲情城市》(1989,侯孝賢導演)。對於一個電影專
業的本科生來說,這部電影作為台灣影史上的豐碑,實在難以繞開。單是裏面的固定機位
長鏡頭,就足以被一再致敬。只是當年十七八歲的我,對台灣並無共情,因而「神作」看
得似懂非懂;鏡頭當然是美的,也懵懵懂懂能捉摸到寫實的力道,只是片中那「二二八」
的歷史魂魄,距離我的成長背景實在太遙遠。


前幾天國臺辦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表示大陸有關部門會舉辦「二二八事件」70週年系列
紀念活動,我有點哭笑不得——

紀念些什麼?又為誰而紀念呢?截至我上大學前的整個歷史教育脈絡中,教科書裏從沒提
過與二二八有關的隻言片語,甚至連台灣近現代史都完全空白,因而對於在大陸成長起來
的青少年來說,二二八是個非常陌生的事件。


然而,中共的官方論述卻又將二二八定位為「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一部分」。二二八六十
五週年時,在台盟中央、全國台聯和社科院台灣史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上,「
二二八」被稱為「台灣同胞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重要體現」。

九份的夜,化為實感的台灣悲情

每種史觀背後都有各自的論述需要,但歷史與「人」真正產生共鳴的連結中,卻一定有情
感的參與。大學畢業後我長居香港,對台灣事毫不關心。相比每年維園燭光映照出,那些
香港與中國命運的糾結牽絆,台灣對我來說是一個與大陸近乎「無關」的地方。


直到有一年秋天來台北出差,臨回香港前的最後一晚深夜,一位朋友帶我去了九份——深
夜空無一人的九份,昏黃而安靜光暈裏的九份,那個屬於《悲情城市》的九份。

當年侯孝賢電影埋下的美學種子突然化為實感,電影與現實的關聯,宛如前世今生被一夜
打通。我記得那晚朋友講了許多關於他的家族痛恨國民黨的理由,而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
二二八「清鄉」,以及緊隨其後的「白色恐怖」。


夢魘一般的敘述,讓我聽得目瞪口呆,也成了我理解台灣歷史與命運的起點。

後來,我開始大量讀台灣史書籍、來台北看二二八紀念館、也請更多台灣朋友講他們所了
解的史實,這才發現,生在大陸長在大陸,大學畢業去了香港的我,對於「兩岸三地」裏
的台灣,陌生得近乎一無所知——我過去從沒關注過,被共產黨打敗的「國民黨反動派」
,離開大陸後究竟做過些什麼。


那段日子,很多次在讀到本省人被「濫殺」的回憶和記錄時,我會難過到哭出來,完全不
懂得,為什麼一個外來政權可以對當地人民如此殘暴。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對二二八的
認知,和不少厭惡國民黨的台灣朋友並無二致,覺得一切都是國民黨的錯,每一年的和平
紀念日,這個帶有原罪的黨都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戰後政經情勢,將台灣民情煮成沸水

真正理解二二八,是來台灣念博士班,開始從學術角度去理解台灣政治之後。讀政治學帶
來的最大改變,是教會我「結構」的重要。抽離當時台灣的政經結構去理解二二八,必定
是偏頗的。


博士第一年影響我最深的課是「台灣政經專題研究」,我選那門課的唯一理由就是二二八
——我心目中沉重的、理解台灣苦難的原點。即便各種文字報導、口述歷史、紀念展覽早
已爛熟於心,該流的眼淚全都流過,認為國民黨不可饒恕的情感積澱也足夠扎實,但那門
課的教授卻提醒我:情緒化的愛與恨,只是不曾參詳史料的偏見。


族群衝突的表象背後,是當時行政長官陳儀在台灣執意推行統治經濟造成的惡果。他沿用
了日治時期的專賣制度,還更變本加厲——不但米、糖、鹽等物資必須專賣,由行政長官
公署統籌運銷,到1946年,連煙酒、樟腦、度量衡等日常必需品,也不再准許私人販售。
政府禁止私煙,而台灣當時又通貨膨脹物資匱乏,婦孺靠走私洋煙養家,才有了因販賣私
菸被查緝員擊傷倒地,意外引爆二二八事件的林江邁。


更深一層,在國共戰時物資供應大陸的政策下,行政長官公署強制收購米糧,導致一年二
、三收的台灣居然陷入無米可食的窘境。從光復伊始到二二八前夕,米價在台灣漲了四百
倍,恆春一帶的貧民甚至要吃檳榔葉止饑。特別是二二八發生前的那一個月,城市裏的中
下居民深受米荒之苦——他們在鄉下沒有地,在城裏又買不起米,而政府少量配米只能滿
足體制內的「外省人」。


民生問題牽動族群仇恨,本省籍知識精英在光復後又一直得不到重用,並未得到他們想象
中脫離日治後的「出頭天」,因而當時台灣的狀況一如法國大革命前夕:饑餓的災民加上
中產階級的鼓動,革命一觸即發。


貧困的饑民上街發洩怒火(軍統也混入其中製造混亂)、想要吃飽,中產階級則要求政治
改革,爭取權利,兩者的訴求完全不同。然而相同的是,他們都在面對一個和路易十六一
樣無能的政府——當一個前現代的政府機關,去接收在日治時期已經初具現代化規模的台
灣時,會出現的狀況就是無力駕馭。二二八 誠然是「官逼民反」,只是當時的「行政長
官公署」,是封建的官而非現代文官,所以二二八 前夕的台灣,更接近混亂的無政府狀
態。


光復初期的政經情勢,將島內民情煮成沸水;二二八,則只是將那鍋水掀翻。
二二八敘事的平行空間

然而,以政經結構檢視二二八成因的分析視角,與許多場域中的二二八論述,卻又像交集
有限的平行空間。網路上「二二八真相」鋪天蓋地,但時至今日,連這場事件中的確切傷
亡人數都難以被精確統計。


李敖就曾撰文指出其中矛盾:楊亮功的調查報告中說死了190個人,辜寬敏說死了五萬人
,《台灣:苦悶的歷史》和《台灣四百年史》兩書則皆指死難人數十幾萬。而每年紀念日
在網路上廣傳的文章中,常見用「每三百(或兩百)個台灣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喚起讀者
的悲憤。除了數字出入,混亂中死難的外省人如何統計?而因掠奪物資、軍民糾紛、乃至
私人恩怨造成的死傷又如何界定?


不同版本對二二八事件的定性也有出入。台灣最「主流」,最能喚起台灣認同的版本着眼
於「族群衝突」,認為國民黨政權接管台灣後,帶着「正統漢人」的優越感偏見,認為台
人深受日本奴化,視本省民眾性命如草芥,故而以殘暴武力鎮壓抗爭──初期「見人就開
槍掃射」,後期更「有計劃地拘捕殺害台籍精英」。


而與之相對應的「外省人敘事」中,「見人就殺」的「暴民」,則變成了仇恨無處發洩的
本省人。而在這個版本中,蔣介石「派兵平亂」是為了恢復社會秩序,而且是「先暴後鎮
」,並非血腥屠殺。且蔣介石派兵也跟「族群衝突」扯不上關係;他關心的只是二二八是
否為「共產動亂」,而其各個情報派系卻都揣摩上意、不約而同向他匯報「台民不滿與暴
動肇因於共黨煽動」,且已嚴重到「叛國奪取政權階段」。既是叛亂,自要下令剿平。


海峽對岸,中國官方則將二二八解讀為「台灣人民抗爭國民黨專制」的起義,所謂「紀念
」則是為了「緬懷起義中被捕和犧牲的先烈與同胞」,進而「繼承和弘揚台灣同胞愛國愛
鄉的光榮傳統」、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這些文字讀來荒
誕,但其片面扁平的程度,與上面兩種版本不相伯仲。

歷史的政治符號化,遮蔽真相追尋

造成這種眾說紛紜,主因當然是黨國威權的咎由自取。二二八在解嚴前是令人噤若寒蟬的
禁忌。國民黨一直遮遮掩掩不肯將資料公開,更不願直面過錯,也已為這種對歷史的遮掩
,付出巨大代價。正因後人所看到的二二八圖像不清晰,故被口耳相傳填蓋的空間也很大
。被當成事實傳播的眾多坊間版本中,仍有重重疑點。


二二八事件當年的重要癥結在於「資源」──包括戰後的資源不足,內戰動員體制下的資
源挪用,乃至本外省族群間的相對剝奪感。而當今對二二八的若干詮釋,似乎也隱含資源
誰屬的暗示。二二八和「反蔣」、「反國民黨」等符號,潛移默化着現實政治中的認同,
也暗示資源要掌握在土生土長的台灣「自己人」手中,不該被帶着歷史原罪的國民黨再染
指。


而二二八既已成為符號,成為情感認同投射的框架,再去詳盡追索歷史中的疑點,似乎反
而變得不那麼重要。有些人面對那段歷史留下的情感創傷,真正在乎的是如何以此為槓桿
,改變現實中的利益與權力分配。而持續探究史料,挖掘歷史理解的不同角度,反而與這
個目的牴觸。


然而,如果人們面對和處理的「二二八記憶」,只是從各自論述脈絡中窺見的歷史切片,
那麽「記憶」也就成為各說各話的詮釋場域,大家都可選取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讀。所以
也就會出現中國官方竟也紀念二二八、一副要和「台獨論述」爭搶話語權的滑稽局面。

「勿忘二二八」意義的自我質問

「如果我們不再追索那些未經放大的『真相』,不去釐清歷史中的重重疑點,那麼二二八
這個符號,是否更容易用於服務現實政治的各說各話,以迎合各方的論述需要?」上學期
,我兼職在台灣某大學公行系開設「影像中的政治」課程時,嘗試與學生們一起討論這個
問題。


那次教學經驗,也迫使我對歷史的態度更為謙卑。我自己的成長背景(從大陸到香港到台
灣),與學生們成長背景(台灣的新世代)的巨大落差,使我必須避免任何過於「主觀」
的論述。尤其涉及到「二二八」這樣的議題時,我幾乎難以用「教」的心情去面對他們—
—面對一群土生土長的台灣學生,我有什麼資格去「教」屬於他們的歷史脈絡呢?


我只能回到當初認識二二八的起點——電影,與他們分享我對這一事件的認知過程,和其
間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維轉變。我更必須將自己的角色放到很低很低,用最謙卑和誠惶誠恐
的態度去面對他們、啟發他們,分享屬於他們的思考。


所以,透過《悲情城市》,和那些平均比我小上七八歲的台灣本土世代討論二二八,也是
令我自己重新檢省「勿忘二二八」真正意義的重要經驗。我不斷嘗試去問他們:

歷史敘事,是不是可以不要大而化之地蓋棺定論?

是不是可以不要立場先行,淪為政黨操作下的議題動員?

我們可以透過不完整的碎片去拼湊出歷史的原貌嗎?

我們可以相信小說、電影的記錄嗎?

還是要自己想方設法,竭盡所能找資料去距離那個「歷史的真相」更近一些?

追索真相才是真正的反省,是為歷史負責的唯一方式。
中國共產黨,是否能借鑑二二八?

我記得自己過去和一位朋友說「我每一次看着香港,看着台灣,然而透過它們所看到的,
依然是那個我來自的中國大陸。」目睹那些「別處」的經驗,映照出的卻是對血脈裏那個
「本土」的想望。


所以每一年台灣的二二八也好,每一年香港的維園燭光也好,我總是忍不住去設想,大陸
可以從「別人的民主軌跡」中學到些什麼?而大陸的知識分子對於推動更接近真相的史觀
,透過深入民間又能夠做些什麼?


事實上,如果威權時代的國民黨,有足夠勇氣去承認二二八真相、釐清傷亡數字,盡早予
以調查和賠償,亦不會在民主化之後處於如此被動的地位,背上「歷史原罪」。正因為政
府長期遮掩歷史真相,採取迴避和否認的態度,才致使民間的各種描述層出不窮──其間
難免有立場與情感先入為主,或以情感詮釋歷史的誇張乃至不實版本。


中國至少在這一點上,或可以對岸為鑒——不再蒙蔽真相,竭力還原當年歷史,既是執政
黨應有的承擔,更是穩固自身正當性的必要路徑。與此同時,任何一位對歷史懷有基本尊
重的國民,亦有責任敦促政府趨向這樣的選擇。


(賈選凝,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生)


從中國到香港念書,再到台灣念博士班! 由一位陸生看台灣228,應該算中立吧!

這篇文寫的不錯!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4.62.188
※ 文章代碼(AID): #1OixQwkG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88172730.A.B90.html
sazdj: 中國都紀念228了 台灣64放假可以吧 反正7天假都被砍了1F 02/27 13:20
whiteseyes: 好喔 64放假吧2F 02/27 13:24
sjlee1127: 給推3F 02/27 13:24
JPChinbotsu: 只要還是大陸兩字,中國人說的話我就是聽不下去4F 02/27 13:25
JPChinbotsu: 整天稱自己大陸人,先清潔自己腦部的中共毒素先
hk416: 這人的文筆真棒!!  不愧是教授級6F 02/27 13:26
Ilat: 不就是個節日嘛 扯什麼情感連結 假掰到噁心7F 02/27 13:26
Ilat: 人家耶穌生日又干你屁事 還不是到處慶祝的不要不要的
Ilat: 放假不好好放在那邊五四三的廢話一堆
ddd1935: 愛湊熱鬧阿幹10F 02/27 13:27
mk5520: 陸生一定大哭11F 02/27 13:33
redsa12: 這篇寫得真的很好 值得精讀12F 02/27 13:39
attackJ: 消費64~13F 02/27 13:40
bigtien6292: 可惜不是每個阿陸仔都是政治博士生14F 02/27 13:41
ptta: 值得一看,寫得真好!15F 02/27 13:41
AMANDYOU: 64呢?16F 02/27 13:52
AMANDYOU: 如果一個台生,走進六四的歷史記憶
chinafree: 說個笑話:中國人18F 02/27 14:01
Galm: 這篇不錯啊,比一堆9.2腦袋還清楚XD19F 02/27 14:01

--
※ 看板: K_ho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38 
作者 ganlinlous 的最新發文:
  • +10 Re: [爆卦] 9.2崩潰,六月來台觀光人數年增2.22% - Gossiping 板
    作者: 114.41.178.22 (台灣) 2017-07-24 12:30:09
    看一下中國 2012.2014及2015 ,都是為了選舉才大舉放人! 日本/港澳的標準成長才是台灣要的。 東南亞經濟慢慢崛起, 現在開始養"自由行"的客人正好,且越來越多人當You …
    21F 13推 3噓
  • +44 [問卦] 電子錢包為何在歐美日大國不普及? - Gossiping 板
    作者: 125.231.166.164 (台灣) 2017-06-09 18:08:32
    中國每每強調支付寶,我滿想問的..... 各國都知道中國支付寶非常便利,非常多優點,那為何歐美日等大國卻不普及呢 ? 我個人覺得, 金融交易 首重 安全 及 個人資訊.... 而電子交易最大的風險就是 …
    116F 50推 6噓
  • -10 [FB] 黃暐瀚: 親中,不賣台 ? - Gossiping 板
    作者: 125.231.166.164 (台灣) 2017-06-07 12:04:20
    親中,不賣台? 2007年11月,我和馬英九,一起去了日本訪問三天。 去日本的原因,是因為馬英九當時參選總統。身為一位被日本朝野各界,普遍認為「反日 」的台灣政治人物,馬英九想在選前,親自去見見日本 …
    55F 13推 23噓
  • Re: [新聞] 小英:前瞻計畫投入2,500億治水 - Gossiping 板
    作者: 114.26.114.43 (台灣) 2017-06-03 21:51:53
    推 chigo520: 怎麼不想想是不淹水根本不可能= = 06/03 21:23 日本50年來最慘水患 緊急撤離17萬人 --蘋果日報20150911 日本颱風豪雨成災 3死26失蹤 北海道沒颱風也 …
    5F 2推 2噓
  • +130 [新聞] 稱過去8年是中國同意「台灣省」以「中華 - Gossiping 板
    作者: 36.234.54.231 (台灣) 2017-05-22 07:00:20
    自由 稱過去8年是中國同意「台灣省」以「中華台北」身分參與 〔特派記者呂伊萱/瑞士日內瓦廿一日報導〕本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廿二日登場, 台灣因中國打壓無緣與會,中國並致函常駐日內瓦各國代表團,聲稱 …
    313F 169推 39噓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