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1-06-14 03:51:40
※ 本文轉寄自 applejone.bbs@ptt.cc 時間: 2011-06-13 17:27:57

看板 PC_Shopping
作者 ChangElvis (羽神翼)
標題 [開箱] ASUS Crosshair V Formula AM3+主機板
時間 Mon Jun 13 15:51:40 2011


改朝換代好讀版
http://www.xfastest.com/viewthread.php?tid=62115&fromuid=38227
==============================================================================

AMD將於今(2011)年Computex發表990FX晶片組,隨著AMD新一代主機板晶片發布,華碩當
然也會將各系列產品線就緒搶市,像是之前高階的890FX主機板,推出的Crosshair IV
Formula/Extreme早已搶下AMD平台效能王座,可見得ASUS是越來越看重AMD主機板這塊市
場,此次推出搭載990FX晶片的Crosshair V Formula主機板,提供AMD及Nvidia顯示卡多
卡顯示卡(SLI及CrossFireX)運算模式,讓使用者可以在同一主機板上安裝Nvidia系列的
顯示卡組成SLI。 SLI技術不只可增強多卡繪圖處理工作,使得遊戲效能可以得到將近線
性的提升,更可大幅增加AMD CPU平台升級顯示卡時的選擇彈性,這是針對AMD 990FX晶片
組所全新打造遊戲用主機板,提供使用者AMD及Nvidia顯示卡多卡繪圖平台的選擇。


ROG玩家共和國最新推出採用990FX晶片組的Crosshair V Formula主機板,本次ASUS推出
Crosshair V Formula,將是搭載推土機CPU平台ASUS在990FX晶片組產品規格最完整、最
高階的產品之一,擁有包括Core Unlocker、Mem Ok!(GO Button)以及Turbo Key一鍵超頻
等功能配置,在用料也是全板固態電容,CPU供電部份採用DiGi+數位供電8+2相配置,另
外也加入了最夯的USB 3.0支援能力,提供多達6組的連接能力,而不是使用HUB擴充方式
,使用者馬上就享用USB 3.0帶來的10倍於USB2.0高速傳輸速度。另外主機板所搭配的

SB950南橋晶片提供了原生的SATA 6Gbps連接埠,提供較佳的傳輸性能。加上目前採用
SATA 6Gbps介面的硬碟及SSD也越來越多,但對於未來的產品相容性確是增加不少。這片
主機板屬於ATX規格,一般人喜歡用來裝機的選擇,也提供新一代的圖形化UEFI BIOS介面
,另外BIOS的設定也相當完整。以下將帶領各位了解ASUS ROG主機板在990FX晶片組的高
階產品Crosshair V Formula的面貌及效能。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Crosshair V Formula外盒正面
[圖]

一樣採用ASUS ROG產品令人想敗家的熱血設計。

Crosshair V Formula外盒
[圖]


Crosshair V Formula支援的技術
[圖]

採用AMD 990FX晶片組,屬於AM3+腳位,記憶體使用DDR3,除支援最新的8核推土機外,也
可支援上一代AM3腳位 45nm的CPU產品,
如Phenom II X3、Phenom II X4及Phenom II X6等,CrossfireX支援16X+16X、
8X+8X+8X+8X等。
(另外也支援開核技術。)

主機板功能及特色介紹
[圖]

包括ROG Connect、Game First、Intel Giga級網卡、DiGi+數位供電、X-FI MB2技術,4
組PCI-E 16X,當然也包含之前ROG系列主機板備受好評的功能如CPU Level UP、Mem
Ok!(GO Butten)。

高階主機板常見的視窗式包裝
[圖]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圖]

[圖]

包括支援AM3+腳位CPU、990FX晶片組主機板、技術、規格,並以簡單圖示簡介主機板支援
的功能跟特色,如ROG Connect、UEFI BIOS、X-FI MB2技術等,
讓使用者快速透過簡圖了解主機板的特色。另外就是還是MIC(世界工廠產品)。

盒裝出貨版
[圖]


內包裝
[圖]

[圖]


主機板配件
[圖]

[圖]

主機板、配件有驅動光碟、ROG Connect傳輸線、SATA排線6組、IO檔板、EZCONNECT、
SATA標示貼紙、ROG專屬貼紙、SLI及CF橋接線及說明書等。

主機板正面
[圖]

[圖]

[圖]

[圖]

這張定位在高階990FX主機板,主機板電容採用全固態電容,主機板設計以提供更佳的用
料給予使用者,
供電設計採用DiGi+數位供電8+2相,MOS區以面積加大的水晶元素設計熱導管散熱片使MOS
負載時溫度降低,可有效控制熱量,
CPU端使用8PIN+4PIN輸入,並提供8組風扇電源端子(8組均為PWM)主機板上提供6組
SATA3+1組SATA3(無IDE),
此外整體配色採紅黑雙色為主,也保有ASUS一貫ROG產品質感。

主機板背面
[圖]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金屬製防彎背板,南北橋晶片組及MOS散熱片使用螺絲固定扣具,MOS
區也使用金屬背板強化並導熱。

主機板用料
[圖]

多達8層板的高階主機板用料。

主機板IO區
[圖]

如圖,有1組PS2鍵盤滑鼠共用接頭、1組Gb級網路、1組ESATA、4組USB3.0、7組USB2.0、1
組ROG Connect傳輸專用孔、1組光纖輸出及音效輸出端子。
CLEAR CMOS快速鍵。

CPU附近用料
[圖]

屬於DiGi+數位供電8+2相供電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全版採用固態電容,MOS區也都加上
散熱片加強散熱,
CPU側 12V採用8PIN輸入及1組CPU及1組輔助CPU PWM風扇端子。

主機板記憶體及電源輸入區
[圖]

支援4DIMM的DDR3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POWER風扇4PIN PWM端子亦放置於本區。

主機板介面卡區及內接裝置區
[圖]

[圖]

提供4組PCI-E 16X(組成SLI或CrossFireX平台為16X+16X,或是8X+8X+8X+8X)、1組PCI-E
及1組PCI,
這樣配置對使用者來說對PCI-E介面卡越來越多的情形下,可說是因應市場需求。
PCI-E x16插槽採用海豚尾結構的卡榫,安裝及移除顯示卡時簡便性相當不錯,也蠻穩固
的。另外也提供1組大4PIN輸入,增加PCI-E供電穩定性。
提供7組SATA3、USB2.0可擴充至12組。

主機板上控制晶片

USB3.0晶片
[圖]

[圖]

採用ASMEDIA ASM1042晶片組

前置USB3.0晶片
[圖]

採用ASMEDIA ASM1042晶片組,前方為19PIN的USB3.0連接埠。

網路晶片
[圖]

網路晶片採用Intel 82583V Gigabit晶片。

音效晶片
[圖]

[圖]

音效晶片採用8-Channel High Definition Audio CODEC,支援X-Fi MB 2技術,實際晶片
為Realtek 889。

主機板快速開關
[圖]

包含POWER、RESET、Turbo KEY及Core Unlocker開核開關。

ProbeIt及Q LED
[圖]

[圖]

並將Q LED集中讓使用者可以輕易檢視系統開機檢測情形。

iROG晶片
http://picx.xfastest.com/wingphoenix/MB/ASUS/C5F/IMGP8412.jpg

TurboV及iROG晶片
[圖]


時脈產生晶片及SATA控制晶片
[圖]

採用ICS產品,
另外SATA 6G控制晶片為祥碩科技ASM1061可提供2組SATA連接能力支援AHCI。
http://www.asmedia.com.tw/eng/e_show_products.php?cate_index=117&item=118

環控晶片
[圖]

環控晶片採用ITE8721F

電源管理晶片
[圖]

DiGi+電源管理組合

散熱片
[圖]

[圖]

Crosshair V Formula採用具有水晶概念作為整體外觀設計的散熱片,也將ROG的設計元素
融入散熱片中,紅色部分可見敗家之眼的LOGO,
也將MOS區、北橋、南橋熱量以大面積的熱導管或散熱片導熱,以有效控制系統原件溫度


移除散熱片主機板全貌
[圖]

可明顯看見CPU側用料。

北橋晶片
[圖]

移除散熱片,北橋晶片較為靠近後方。

南橋晶片
[圖]


大4PIN輸入
[圖]

強化PCI-E的供電能力

BIOS的相關圖片
ExtremeTweaker設定選單
[圖]


AI Overclocker設定
[圖]

超頻模式的調整,有關超頻選項幾乎都在這個頁面設定就能搞定。

OC Tuner
[圖]


CPU倍頻
[圖]

[圖]

4到39.5倍。

AMD的Turbo Core技術
[圖]


CPU外頻時脈設定
[圖]

設定範圍可從100-600,預設為200,以目前AMD的CPU來說這樣的調整範圍應能滿足玩家的
需求。

PCIE頻率
[圖]

調整範圍從100-150

記憶體除頻設定
[圖]

調整範圍從DDR3 800、DDR3 1066、DDR3 1333、DDR3 1600等。

CPU/NB頻率設定
[圖]

調整範圍相當多,只要你CPU夠強加上冷卻系統夠猛,可以依CPU體質調整囉!!

HT-Link頻率設定
[圖]

調整範圍為800-1800等,只要你CPU夠強加上冷卻系統夠猛,可以依CPU體質調整囉!!

CPU及PCIE展頻設定
[圖]

[圖]


EPU POWER SAVING MODE
[圖]


ExtremeTweaker設定選單下方
[圖]


記憶體相關參數設定
[圖]

相當完整的調整範圍。

DRAM Driving Control
[圖]


GPU.DIMM POST
[圖]


DiGi VRM/POWER Control
[圖]

[圖]


加壓保護設定
[圖]

Extreme OV極限加壓啟用與否

CPU&NB電壓調整模式設定
[圖]


預設電壓CPU加電壓設定
[圖]

[圖]

最小0V最高2.1V,每段為0.00625V。加壓設定對玩家應該是相當夠用。


預設電壓CPU NB加電壓設定
[圖]

[圖]

最小0V最高1.875V,每段為0.00625V。加壓設定對玩家應該是相當夠用。

CPU VDDA電壓設定
[圖]

2.2V到3.1875V

記憶體電壓設定
[圖]

1.2V到2.9V,DDR3加壓到1.65V以上,請注意散熱。

VDDR電壓設定
[圖]

1.2075V到1.802V。

DRAM VREFDQ電壓設定
[圖]

0.59V到0.975V

DRAM VREFCA電壓設定
[圖]

0.59V到0.975V

DRAM VREFCA ON CPU電壓設定
[圖]

0.59V到0.975V

DRAM Voltage Switching頻率設定
[圖]


DRAM過電壓保護設定
[圖]


NB電壓設定
[圖]

0.8V到2.0V

NB HT電壓
[圖]

0.8V到2.0V

NB 1.8V電壓
[圖]

1.802V到3.0075V

VDDR PCI-E電壓設定
[圖]

1.113V到2.00075V

SB電壓設定
[圖]

1.113V到1.802V

NB Voltage Switching頻率設定
[圖]


NB 1.8V電壓Switching頻率設定
[圖]


VDDR PCI-E電壓Switching頻率設定
[圖]


BIOS環境
[圖]

系統資訊

多國語言
[圖]


進階選單
[圖]


CPU進階設定
[圖]

可針對CPU的支援的技術進行設定。

NB
[圖]

IOMMU設定及顯示卡優先選單設定

SATA裝置資訊
[圖]


SATA裝置
[圖]

支援IDE、AHCI及RAID模式,SB850支援RAID0、1、5及10。

USB設定
[圖]


Core Unlocker
[圖]

除了開核設定外,也可以關閉核心。

主機板內建晶片選單
[圖]

可調整內建音效、雙網路卡、USB3.0、E-SATA及SATA晶片設定。

APM設定
[圖]


iROG裝置相關設定
[圖]


ROG CONNECT設定
[圖]


LED設定
[圖]


電源監控相關設定
[圖]



硬體監控設定及數值
電壓部分
[圖]


溫度部分
[圖]


風扇轉速部分
[圖]


風扇轉速控制部分
[圖]

支援SMART Q-FAN

開機裝置設定
[圖]


ASUS Tools
[圖]

有OC Profile、EZ FLASH2、GO BUTTON及SPD Information。

SPD Information
[圖]


OC Profile
[圖]

總共有8組。

GO BUTTON file
[圖]


Exit及EZ Mode
[圖]


測試環境
CPU:AMD Phenom II X6 1100T
RAM:Kingston KVR DDR3 1333 4G Kit
MB:ASUS ROG Crosshair V Formula
VGA:AMD HD6870
HD:Kingston SSD NOW+ 64G
POWER:Cooler Master Silent Pro Gold 1200W
COOLING:CPU水冷+主機板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測試效能表現
By AUTO下CPU+DDR3 1600效能表現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及WPRIME效能測試
[圖]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圖]


MaxxPI2M&MaxxPI2
[圖]


MaxxMEM&MaxxMEM2M
[圖]


LINPACK效能測試
[圖]


AIDA記憶體頻寬
[圖]


HWiNFO
[圖]


BLACKBOX 2.2
[圖]


壓縮/解壓縮效能
[圖]


PCMARK 11
http://picx.xfastest.com/wingphoenix/MB/ASUS/C5F/C5F-10-1.jpg
http://picx.xfastest.com/wingphoenix/MB/ASUS/C5F/C5F-10-2.jpg
http://picx.xfastest.com/wingphoenix/MB/ASUS/C5F/C5F-10-3.jpg

3DMARK 01
[圖]


3DMARK 03
[圖]


3DMARK 06
[圖]


3DMARK VANTAGE
[圖]


3DMARK 11
[圖]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圖]


MHF Benchmark
[圖]


MHF Benchmark 絆
[圖]


BIO5 Benchmark DX9 1920*1200
[圖]


DX10 1920*1200
[圖]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圖]


DX10
[圖]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High
[圖]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Low
[圖]


HEAVEN BENCHMARK 2.1
[圖]


異形戰場 Benchmark
[圖]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圖]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A 1920*1200
[圖]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B 1920*1200
[圖]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A 1920*1200
[圖]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B 1920*1200
[圖]


CINBENCH R10 X64
[圖]


CINBENCH R11.5 X64
[圖]


FURMARK
[圖]


DirectComputeBenchmark
[圖]


ComputeMark
[圖]


Co CoresMark2010
[圖]


超頻能力及效能測試
LINX穩定度測試
[圖]

輕鬆達成4.125G及DDR3 2000

測試效能表現
By AUTO下CPU+DDR3 1600效能表現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及WPRIME效能測試
[圖]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圖]


MaxxPI2M&MaxxPI2
[圖]


MaxxMEM&MaxxMEM2M
[圖]


LINPACK效能測試
[圖]


AIDA記憶體頻寬
[圖]


HWiNFO
[圖]


BLACKBOX 2.2
[圖]


壓縮/解壓縮效能
[圖]


PCMARK 11
[圖]

[圖]

[圖]


3DMARK 01
[圖]


3DMARK 03
[圖]


3DMARK 06
[圖]


3DMARK VANTAGE
[圖]


3DMARK 11
[圖]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圖]


MHF Benchmark
[圖]


MHF Benchmark 絆
[圖]


BIO5 Benchmark DX9 1920*1200
[圖]


DX10 1920*1200
[圖]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圖]


DX10
[圖]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High
[圖]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Low
[圖]


HEAVEN BENCHMARK 2.1
[圖]


異形戰場 Benchmark
[圖]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圖]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A 1920*1200
[圖]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B 1920*1200
[圖]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A 1920*1200
[圖]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B 1920*1200
[圖]


CINBENCH R10 X64
[圖]


CINBENCH R11.5 X64
[圖]


FURMARK Benchmark
[圖]


DirectComputeBenchmark
[圖]


ComputeMark
[圖]


Co CoresMark2010
[圖]


軟體部分
安裝光碟
[圖]


工具程式
[圖]

包含AI SUITE II、ROG Connect、ROG Connect Plus、ROG GameFirst、X-Fi MB 2、
DAEMON Tools Pro、及Kaspersky防毒軟體

影片
[圖]


X-Fi MB 2  EAX5.0
[圖]

[圖]


Kaspersky Anti Virus 1授權版軟體
[圖]


AI SUITE II系統工具
[圖]


系統資訊
[圖]

[圖]

[圖]


工具
AUTO TUNING
[圖]


Turbo V EVO
[圖]


DIGI+ VRM
[圖]

[圖]


EPU
[圖]


FAN Xpert
[圖]

[圖]


Probe II
[圖]


Sensor Recorder
[圖]


AI Charge+
[圖]


Sensor 監控
[圖]


CPU 監控
[圖]


BIOS更新
[圖]


My Logo
[圖]


相關工具程式設定
[圖]


小結
Crosshair V Formula表現的效能真的很強,不愧是問鼎AM3+平台的頂級主機板,
接下來應該要等AM3+的CPU產品正式出現才會有新的對手作品吧,
搭配上高速的RAM,將1100T OC4.125G+DDR3 2000幾乎是輕鬆平常,
990FX+SB950平臺將會是推土機平台的最高階組合,
當然也具有AMD家最完整的RAID功能外(RAID0、1、5等),
也有繼續保有ROG系列BIOS設定的功能(如CPU LEVEL UP)
及相關的工具軟體(AI Suite II、TURBO V EVO),

也加入Intel6系列晶片組平台主機板為使用者新設計的細節功能如圖形化的UEFI BIOS,
提升主機板本身耐用度及效能調教方式,務求提供使用者最簡便的方式來達成,
也為了AMD處理器保留開核功能,特別在BIOS上保留開核選項,
使用者一樣可開機進入BIOS設定,將CPU開核(不過前提是CPU能開核),
畢竟使用者不見得馬上就能買到新的推土機CPU,
舊的能開核的CPU可以先拿來擋著先(而且據說推土機貌似也能開核)。

Crosshair V Formula完整支援AMD的推土機及舊款45nm的Phenom II X6系列CPU產品,
整體表現蠻全面,不管是提供的功能來說都是目前AMD平台的頂級配置,
例如採用Intel Gb級網路晶片,全固態電容,DiGi+數位供電8+2相設計,
及整合後相關的工具軟體(AI Suite II)相當方便,

網路晶片採用Intel 82583V Gigabit晶片也讓一直有怨念的高階玩家們接受度更高,
也支援目前最夯的USB 3.0,透過內建3組Asmedia ASM1042 USB3.0晶片
提供後4前2共計6組個USB 3.0連接埠,
使用者無須額外擴充就能擁有USB 3.0世代傳輸速度。
版子缺點就是價位向來就是較不具親和力,風扇端子採用黑色設計,
個人覺得與主機板底色相近,不容易發現,
建議可以改為紅色較為鮮明也配合整體配色設計,讓使用者可以輕易發現及安裝使用。

沒力氣排版了QAQ
謝謝收看!

--
herculex:聽你在屁                                               05/01 22:4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3.46.24
kill0210:板子很漂亮,東西給不給力很難說1F 06/13 15:52
denix:推土機給力嗎?2F 06/13 16:22
Radeon:這次新板子出來沒像SB那時新版出來時的令人期待....3F 06/13 16:23
WeAntiTVBS:不給4F 06/13 17:05


--
※ 看板: PC_Shopping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377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