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 dinos.bb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2-07-29 07:24:01
看板 SAN
作者 標題 Re: [問題] 劉封對蜀國來講到底是好是壞?
時間 Sun Jul 29 02:23:46 2012
推 :我想您說的是對的。這事就先這樣打住吧。07/28 23:17
→ :再刺殺董卓~討董之役我認為是忠於漢沒錯 迎獻帝於許都後07/28 23:21
→ :就已經開始不把漢室放在眼裡了...當然也不是放在心裡
→ :就已經開始不把漢室放在眼裡了...當然也不是放在心裡
有關於曹操以及袁紹權力部分,筆者主要參考的是趙立新,〈西晉末年至東晉時
期的「分陜」政治-分權化現象下的朝廷與州鎮〉的第一章。有關於東漢末年部分的
資料。
期的「分陜」政治-分權化現象下的朝廷與州鎮〉的第一章。有關於東漢末年部分的
資料。
曹操權力的增強是歷史繫年問題,所以筆者不打算爭辯。僅陳明筆者的見解基礎
:曹操掌權以來,權勢是不斷在增強的。自然會有許多雜音及政敵攻擊。筆者繫年的
原因在於:
:曹操掌權以來,權勢是不斷在增強的。自然會有許多雜音及政敵攻擊。筆者繫年的
原因在於:
一、
195之前的反董時期,及立劉虞為帝的爭議兩件事例,說曹操此時是心向漢室的。
應該不為過。雖然,曹操是受盟主袁紹「承制」的權力,攻殺各地原官派的官吏(如:
張邈、張超等),受到臧洪乃至獻帝(李榷)下詔譴責,以承制行濫殺之實,但是這主
要是政治派閥上的火拼。
應該不為過。雖然,曹操是受盟主袁紹「承制」的權力,攻殺各地原官派的官吏(如:
張邈、張超等),受到臧洪乃至獻帝(李榷)下詔譴責,以承制行濫殺之實,但是這主
要是政治派閥上的火拼。
二、196-200
爭議點:
1. 「奉天子以討不臣」是否仍為純臣?
此時,曹操任命的官吏多僅在許昌附近,其他地方並不多見,控制力有限。
袁紹在外「承制」亦可任命官吏,且位階尚在曹操之上。曹袁兩人皆為三公,為
分陝二伯,至少,臺面上眾人以為如此。
袁紹在外「承制」亦可任命官吏,且位階尚在曹操之上。曹袁兩人皆為三公,為
分陝二伯,至少,臺面上眾人以為如此。
光是「奉天子以討不臣」難論其有「就已經開始不把漢室放在眼裡了」的貳
心。若是這樣,則在諸多曾意圖奉迎漢室的諸侯之中,只有張揚真做到「以天子
為天下人之天子」,能夠稱得上是純臣。
心。若是這樣,則在諸多曾意圖奉迎漢室的諸侯之中,只有張揚真做到「以天子
為天下人之天子」,能夠稱得上是純臣。
筆者以為是。
但是持反觀點者,亦無不妥。筆者尊重之。
2. 擅殺大臣?
首先要定義清楚何謂擅殺?曹操奉迎漢室之後,即有假節鉞,本來就有權可
以誅殺。因此,要辨明事件的性質:受到誅殺者,是否與忠於漢室有關?抑或是
雖同為輔漢派,但政見不合的政治追殺(曹操本人性格亦為外寬內忌,難容不附
己的異己)
以誅殺。因此,要辨明事件的性質:受到誅殺者,是否與忠於漢室有關?抑或是
雖同為輔漢派,但政見不合的政治追殺(曹操本人性格亦為外寬內忌,難容不附
己的異己)
此時期受到追殺的漢廷重要人物(取事蹟較詳的尚書、太尉、車騎等級高官)
有:
(1)尚書馮碩
建安元年辛亥,鎮東將軍曹操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曹操殺侍中臺崇、
尚書馮碩等。封衛將軍董承為輔國將軍,伏完等十三人為列侯,
筆者認為,馮碩等人忠心追隨獻帝流亡,屬保漢派無誤,此時曹操殺他們是
否代表其有謀反之心?
依照我們的後見之明,董承、伏完都是保漢派。在此同時均獲升官發財。實
在難謂有謀逆之心,倒像是同樣保漢派的政見不同,而互相殘殺。如同張邈、張
超故事。(史料所限,不知臺崇、馮碩等為何被殺,但推測是政見不同)
在難謂有謀逆之心,倒像是同樣保漢派的政見不同,而互相殘殺。如同張邈、張
超故事。(史料所限,不知臺崇、馮碩等為何被殺,但推測是政見不同)
(2)太尉楊彪
即說明 G君所引的後漢書 孝獻帝紀
建安元年(196),後漢書 孝獻帝紀
九月,太尉楊彪、司空張喜罷。
冬十一月丙戌,曹操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
首先要理解後漢書的記事方式,後漢書比三國志晚出,史料證據能力較弱,且
其受到微言大義的意識型態限制較亦重
(相對地,三國志則是崇尚簡潔,且政治隱諱處較多,兩書各有優缺)
對於作者意識型態拘束之處,在解讀時必須更加謹慎。茲以G君所引的孝獻帝紀
對於作者意識型態拘束之處,在解讀時必須更加謹慎。茲以G君所引的孝獻帝紀
前後文為例說明:
後漢書孝獻帝紀
建安二年三月記載:
「袁紹自為大將軍」。
此用語頗重,看似袁紹完全無視漢廷,自立自行。若依後漢書見解,就很難理解
後來袁紹官渡之戰檄文,居然還在鼓吹各路眾諸侯戮力王室。這樣根本是自打嘴巴……
但是由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可知該事始末:
建安元年
九月,車駕出轘轅而東,以太祖[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
天子之東也,奉[楊奉]自梁欲要之,不及。冬十月,公征奉,奉南奔袁術,
遂攻其梁屯,拔之。於是以袁紹為太尉,紹恥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辭
,以大將軍讓紹。天子拜公司空,行車騎將軍。
史實是漢廷酬庸曹操護駕,而袁紹不爽,曹操只好乖乖的讓出位子。
漢晉之間兩部史書取重之處(如:後漢書孝獻帝紀的記載與三國志武帝紀的記載
有差異),僅需注重陳述事實原始史料之處,由作者自行追加解讀的部分,已屬記載
人的想當然爾,若當做 100%可信的證據,而更加以延伸推論到某些境界,則將史書的
「筆誅論」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去脈絡化」更加徹底。
有差異),僅需注重陳述事實原始史料之處,由作者自行追加解讀的部分,已屬記載
人的想當然爾,若當做 100%可信的證據,而更加以延伸推論到某些境界,則將史書的
「筆誅論」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去脈絡化」更加徹底。
同樣的,曹操行車騎將軍事,背景是當時漢廷衰敗,朝廷新建,而袁術已即將稱
帝,構成漢廷的最大威脅,
後漢書孝獻帝紀:
建安二年春,袁術自稱天子。
保漢派的楊彪不巧為大逆的袁術親家,因此受到連累,遭到嚴刑逼供。後同為保
漢派的力保,而使楊彪得以身免。(當然,曹操藉此機會,酷刑打擊楊彪,但是若說
與其楊彪保漢有關,則屬太過;如此解釋,則後楊彪子楊修亦曾為曹府入幕之賓完全
無俚頭,且楊修因案被殺後,楊彪還活著:《後漢書》記曹操問楊彪:「公何瘦之甚
?」楊彪說:「愧無日磾(金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漢派的力保,而使楊彪得以身免。(當然,曹操藉此機會,酷刑打擊楊彪,但是若說
與其楊彪保漢有關,則屬太過;如此解釋,則後楊彪子楊修亦曾為曹府入幕之賓完全
無俚頭,且楊修因案被殺後,楊彪還活著:《後漢書》記曹操問楊彪:「公何瘦之甚
?」楊彪說:「愧無日磾(金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因此情況近乎軍事戒嚴,但是說道曹操真能做到「百官總己以聽」,恐怕問題很
大,首先外部的袁紹第一個不服,朝廷內部之嘴泡王孔融、保漢派荀彧等也未必同意。
(3)董承案
史料:
一、董承與曹操曾有軍事糾紛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軍臨武平,袁術所置陳相袁嗣降。
太祖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乃遣曹洪將兵西迎,
衛將軍董承與袁術將萇奴拒險,洪不得進。
二、在遷都許昌後,董承與曹操兩人權力同時上升(可能是整肅尚書馮碩派系人馬後
的權力競逐),造成權力衝突。
後漢書孝獻帝紀
建安
元年 封衛將軍董承為輔國將軍
四年春三月, 衛將軍董承為車騎將軍。
五年春正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受密詔誅曹操,事泄。
壬午,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
這事 G君所引的後漢書記事本末,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亦云受有密詔。
先主傳
曹公自出東征,助先主圍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復得妻子,從曹公還許。
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袁術欲經徐州北就袁紹
,曹公遣先主督朱靈、路招要擊術。未至,術病死。
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袁術欲經徐州北就袁紹
,曹公遣先主督朱靈、路招要擊術。未至,術病死。
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
。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
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
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
。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
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
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
但是此事係屬重出,即:
後漢書之記載並未提供更多相關史料依據(幾乎可說是直接抄三國志編年記載)
可能是同源資料。不同來源資料,可互相印證,方不為孤證。若是同源史料,則
要看其有無考證,若然,則可增添史料可信度。(司馬光之資治通鑑,全書照抄
要看其有無考證,若然,則可增添史料可信度。(司馬光之資治通鑑,全書照抄
,即工在考證。)反之,若同一件事重出兩次,便為可信,無異於三人可以成虎。
這件事的疑點在於,據先主傳,劉備受有密詔,則劉備至徐州舉兵,當即有
密詔傳檄州郡,至遲待董承事發之後,亦可傳檄不遲。然至最後,劉備兵敗奔袁
紹處,袁紹檄文亦未張揚此事(此事可為袁紹方清君側最大利器)。可說是非常
奇怪。
密詔傳檄州郡,至遲待董承事發之後,亦可傳檄不遲。然至最後,劉備兵敗奔袁
紹處,袁紹檄文亦未張揚此事(此事可為袁紹方清君側最大利器)。可說是非常
奇怪。
在對應於 G君所自行舉例的董卓事例:史書明載,當初反董卓的檄文係屬偽
照。而州郡深信不疑而舉兵。而今有真密詔,劉備、袁紹通通是白癡,不拿出來
嘴泡一番,與常情相違。就算是沒有,嘴泡嘴泡,說不定會有州郡信以為真而舉
兵相應也說不定。
照。而州郡深信不疑而舉兵。而今有真密詔,劉備、袁紹通通是白癡,不拿出來
嘴泡一番,與常情相違。就算是沒有,嘴泡嘴泡,說不定會有州郡信以為真而舉
兵相應也說不定。
但是很可惜的,不僅沒有,而且連袁紹檄文廣為宣傳曹操是漢室罪人都唬爛
不過去。(無人響應:當時主要勢力,如劉表即持觀望政策;有別於後來劉備興
復漢室時,曹操野心已漏,劉備、關羽兩路北伐,馬上有各路豪傑響應,遍地烽
火,魏闕震動。按此時魏武之強遠勝於官渡之時,但人心思漢,響應強度自有高
下之別。)
不過去。(無人響應:當時主要勢力,如劉表即持觀望政策;有別於後來劉備興
復漢室時,曹操野心已漏,劉備、關羽兩路北伐,馬上有各路豪傑響應,遍地烽
火,魏闕震動。按此時魏武之強遠勝於官渡之時,但人心思漢,響應強度自有高
下之別。)
此事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如下:
袁術自敗於陳,稍困,袁譚自青州遣迎之。術欲從下邳北過,公遣
劉備、朱靈要之。會術病死。程昱、郭嘉聞公遣備,言於公曰:「
劉備不可縱。」公悔,追之不及。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
劉備、朱靈要之。會術病死。程昱、郭嘉聞公遣備,言於公曰:「
劉備不可縱。」公悔,追之不及。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
至下邳,遂殺徐州刺史車胄,舉兵屯沛。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謀泄,皆伏誅。公將自東征備,諸將皆曰:「
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後,若何?」
公曰:「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
見事遲,必不動也。」郭嘉亦勸公,遂東擊備,破之,生禽其將夏
侯博。備走奔紹,
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後,若何?」
公曰:「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
見事遲,必不動也。」郭嘉亦勸公,遂東擊備,破之,生禽其將夏
侯博。備走奔紹,
再查先主傳裴註,裴松之引出了獻帝起居注,如果真有密詔事,則當有相當
記載可資應證:
承等與備謀未發,而備出。承謂服曰:「郭多有數百兵,壞李傕數萬人,
但足下與我同不耳!昔呂不韋之門,鬚子楚而後高,今吾與子由是也。」
服曰:「惶懼不敢當,且兵又少。」承曰:「舉事訖,得曹公成兵,顧不
足邪?」服曰:「今京師豈有所任乎?」承曰:「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
碩是我腹心辦事者。」遂定計。
但足下與我同不耳!昔呂不韋之門,鬚子楚而後高,今吾與子由是也。」
服曰:「惶懼不敢當,且兵又少。」承曰:「舉事訖,得曹公成兵,顧不
足邪?」服曰:「今京師豈有所任乎?」承曰:「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
碩是我腹心辦事者。」遂定計。
裴松之引獻帝起居注,僅言於此。亦未聞密詔事,即找不到資料補充。
三件記載一對照,可知
1.董承案系保漢派權力衝突,且劉備與董承同謀。
2.密詔一事,不得而知,似有若無,如今根本無從查證起。
註:
以上僅僅是筆者一家之言,並非定論。如威逼王室,達何許程度為反漢,亦
或是張楊故事,天子者,天下人之天子,僅要「奉天子以討不臣」,就是漢賊。
或是張楊故事,天子者,天下人之天子,僅要「奉天子以討不臣」,就是漢賊。
不同意見的主張,均屬有道裡。
=========================================================================
筆者繫年於208-212 係基於兩起重大事件。
208 殺孔融始 212 荀彧自殺,曹操稱魏公
此兩者,均為漢廷高官保漢派,受漢廷俸祿而非曹操僚屬。
208前,孔融即多方戲侮曹操,並挑戰曹操底線
如:
薦禰衡(禰衡痛侮曹操僚屬。)
保楊彪(如前述)
酸曹操父子
(孔融:武王伐纣,以妲己賜周公。曹操未解其意,
融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曹操仍能尊重孔融、荀彧,表示心中尚且有以漢室為念,對漢官給予尊重。
208後,曹操野心欲求愈來愈大,殺孔融,任丞相,對漢官生殺與奪均在此時。
故繫「名雖漢相,實為漢賊」於此時。取此三者:
1. 天下大定。同為分陝,具有「承制」權力的袁氏徹底消滅。除曹操外,再無
人可自命地方官吏。
2. 曹操任漢丞相(名為漢相),一人獨大,獨攬權力。而非僅是三公之一。
(此時天下大定,本無須軍政獨裁,而曹操反之。顯露其狼子野心。)
三國志
魏書‧武帝紀
建安
十三年春正月,公[曹操]還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師。
漢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為丞相。
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
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公進軍江陵
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
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公進軍江陵
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憙救合肥。
權聞憙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
,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權聞憙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
,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2.無罪殺孔融(孔融無罪被殺,孔融子:覆巢之下無完卵),始有賊漢官之實。
(有別於之前可解釋為政治糾紛,或為漢廷,或為自保,或確保權力而誅殺,但
是尚有理由辯護,實難謂是有目的的揀除漢官)
(有別於之前可解釋為政治糾紛,或為漢廷,或為自保,或確保權力而誅殺,但
是尚有理由辯護,實難謂是有目的的揀除漢官)
後漢書孔融傳
時袁﹑曹方盛,而融無所協附。左丞祖者,稱有意謀,勸融有所結納。
融知紹﹑操終圖漢室,不欲與同,故怒而殺之。
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意廣,迄無成功。……
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婦子多見侵略,而操子丕私納袁熙妻甄氏。
融乃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不悟,後問出何經典
。
對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後操討烏桓,又嘲之曰:「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昔肅慎不貢楛矢,
丁零盜蘇武牛羊,可並案也。
時年饑兵興,操表制酒禁,融頻書爭之,多侮慢之辭。既見操雄詐漸著,
數不能堪,故發辭偏宕,多致乖忤。又嘗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
不以封建諸侯。操疑其所論建漸廣,益憚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
,而潛忌正議,慮鯁大業。……
數不能堪,故發辭偏宕,多致乖忤。又嘗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
不以封建諸侯。操疑其所論建漸廣,益憚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
,而潛忌正議,慮鯁大業。……
曹操既積嫌忌,而郗慮復構成其罪,遂令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狀奏融曰:
「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見王室不靜,而招合徒觿,欲規不軌,云『我大
聖之後,而見滅於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與孫權使語,謗訕朝
廷。又融為九列,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宮掖。又前與白衣檷衡跌蕩
於言,云『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
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燦中,出則離矣』。既而與衡更相讚揚。衡謂融曰:
『仲尼不死。』融荅曰:『顏回復生。』大逆不道,宜極重誅。」書奏,
下獄□市。時年五十六。
「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見王室不靜,而招合徒觿,欲規不軌,云『我大
聖之後,而見滅於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與孫權使語,謗訕朝
廷。又融為九列,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宮掖。又前與白衣檷衡跌蕩
於言,云『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
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燦中,出則離矣』。既而與衡更相讚揚。衡謂融曰:
『仲尼不死。』融荅曰:『顏回復生。』大逆不道,宜極重誅。」書奏,
下獄□市。時年五十六。
妻子皆被誅。
此後,陳群等人亦漸次由漢官成為曹府僚屬。至 212 曹操受魏公,荀彧自殺。
完成野心家晉身的第一部曲。
以上為筆者將「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繫年於208的原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9.39.70
推 :討董時期有個很重要的問題點,漢室=獻帝?這個論點至少在1F 07/29 02:30
→ :關東諸侯的想法是行不通的,他們遵奉的是少帝,獻帝不過是
→ :董卓立的偽帝,正如同典論自序所言:山東牧守
→ :咸以春秋之義,「衛人討州吁於濮」。所以曹操和袁紹的對話
→ :放在那個時代背景就很詭異,他西向什麼呢?而跟他有相同
→ :立場的袁術卻被認為是心懷鬼胎,那曹操的打算又是什麼?
→ :當然曹操不見得不忠於漢室,只是那些記載的信憑姓真的要
→ :多加思考。
→ :關東諸侯的想法是行不通的,他們遵奉的是少帝,獻帝不過是
→ :董卓立的偽帝,正如同典論自序所言:山東牧守
→ :咸以春秋之義,「衛人討州吁於濮」。所以曹操和袁紹的對話
→ :放在那個時代背景就很詭異,他西向什麼呢?而跟他有相同
→ :立場的袁術卻被認為是心懷鬼胎,那曹操的打算又是什麼?
→ :當然曹操不見得不忠於漢室,只是那些記載的信憑姓真的要
→ :多加思考。
--
※ 看板: dinos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437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