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layzer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4-05-20 14:36:09
看板 DummyHistory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標題 Re: [假設] 如果趙匡胤不滅南唐以及南方的割據政權
時間 Sat May 10 11:36:44 2014


※ 引述《Tanbing (Tanbing)》之銘言:
: → calebjael:而日語那些就不行﹐要有詞序的前後調換、介詞助詞也不同  05/10 01:23
: 推 zeumax:其實方言字還是創新字居多,字體不偏離本身就是了,香港繁   05/10 01:26
: → zeumax:體字就許多新字,我們現在用的也藏著很多方言字             05/10 01:26
: → zeumax:原文有講了,我好像複述了一次……                         05/10 01:31
: 推 cobel0708:現在香港所用的白話字,歷史非常短,應該是西方殖民勢力  05/10 08:22
: 推 cobel0708:帶來的影響,反觀南亞的印度系字母,自古到今就演化出數  05/10 08:27
: → cobel0708:百種,兩相比較之下,竟有這麼大差距                    05/10 08:27

今天香港所使用的白話字, 是「重造」的結果,

1. 粵語各種字其實都是上古至中古時代某語言的語法或詞語, 能夠以
   漢字紀錄而且也有其漢字

2. 隨著歷史的推展, 在廣東以北的地方, 這些詞語和字的使用, 逐漸
   消失, 因此完全被遺忘, 但在粵語的日常使用中被保存下來.

3. 在清朝中葉, 廣東的經濟隨對外貿易發展, 文字也隨著商務需要而
   發展, 便開始白話入文 (可以找一些清中葉的廣東文獻) , 在那時
   候的文獻似乎是用文言用漢字相替. 反正那些漢字怎樣讀, 是由廣
   東人自己定義的, 有些是一廂情願把無關的字拿來權充.


4. 後來開始了北方的白話文運動, 產生了「國語白話文」, 但是國語
   白話文對於廣東人來說一點也不白話. 便衍生出「粵語書面語」,
   只是廣東人模仿北方人寫的方法, 讀起來卻是完全自己一套.


5. 國共內戰結束, 大量北方難民湧入香港, 同時也把當地的文體和教
   育, 文化帶來香港. 書面語的力量被大幅增強, 中文教育體系差不
   多被書面語完全征服, 書面語變成了「文雅的粵語」, 而白話文則
   被教育界視為「粗鄙的粵語」, 故此對教育人員來說, 那些粵語用
   字不合書面語的音和字, 都是不需要教的東西, 香港人和廣東人早
   晚都應該只用書面語就好, 便出現了斷層.


6. 香港人的身份慢慢出現, 廣東話文化開始繁榮, 電視媒體, 時裝粵
   劇, 港漫的產生, 民眾白話字出現了很大的需求. 可是因為白話會
   出現的字, 學校完全沒教, 教師也不認同. 根本沒有人知道那些字
   本來是甚麼字, 便用漢字的部首法則, 自己開始重新創造. 隨著媒
   體文化的繁榮而散佈.


舉一個例子就是「尐」, 同時相通「D」「o的」「的」. 漢朝時說文
解字已有此字, 也是一些北方甚至可能是廣東外已經完全遺忘的字.
他的用途相近似國語的「的」, 因此應該是在北方被「的」完全代替
了.


在清朝中葉的廣東文獻中, 如果你看到「的」, 其實就是指「尐」,
因此你今天看香港人打「行快D啦」, 在清中葉的廣東文獻很可能會變
成「行快的啦」, 但讀起上來還是前面那個. 在清朝中葉廣東人的理解
, 就是這就是官話裡的「的」.


去到香港及南洋的六七十年代, 則會變成「D」, 可以參考這一個當時
新加坡歌手上官流雲的歌曲. 南洋與廣東文化的關係, 也是很重要的課
題, 但現在寫下去就會變複雜, 簡單來說, 所謂香港文化, 其實是整個
南洋廣東文化圈的加總.


不能遺忘兩個大因素, 第一, 南洋文化圈差不多整個都是英國的殖民地
, 而英國很樂意用「英國出軍事和政治, 華人出企業和人口」的方式合
作, 去控制南洋諸殖民地. 第二, 從辛亥革命去到抗戰的時代, 南洋和
港澳廣東可算是命運共同體. 辛亥革命南洋華人的支持很重要, 而抗戰
時代則大家共抗日軍的侵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D3b91Jpo3M
上官流雲 - 行快 D 啦 1965 - YouTube
詞 : 劉大道 行快啲啦喂 喇喂 行快啲啦喂 我招呼果個丁老八 佢就夠肥夠辣塌 週身鮮癩一撻撻 佢學啲狂人披頭髮 一身污糟 不怕失禮 把口鬼咁滑 睇真果對腳似鴨 佢條腰肥褲又狹 痞響街邊揾野擦 佢唔食燒鵝食燒鴨 切的又燒 斬隻豬腳 蝦碌點芥辣 行快啲啦﹒喂 一於走去揾野擦 行快啲啦2喂 大注挾喇 死咯一對燒乳鴿 ...

 

去到七十年代之後, 發明了香港字「o的」, 就是的字加上口字部, 從
表面看, 就知道他是從「的」衍生出來的. 為了區分書面語的「的」和
白話文的「尐」而產生的, 因此是正字被遺忘, 因為教育斷層而被重造
的字.


去到二千年之後, 開始產生廣東文化原教旨主義, 「尐」字又開始在比
較原教旨主義者之中流傳,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但從原教旨主義的發
展可見, 香港文字其實是追求「古代傳承」, 而不是「新造」, 殖民主
義的影響, 最多只能說「不妨礙這自然發展的過程」, 而且新字歷史短
, 舊字和正字歷史卻異常的長.


越南文才是受殖民主義影響建立出來的文字.

--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399693006.A.A87.html
※ 編輯: chenglap (61.18.51.226), 05/10/2014 11:42:30
TETUO:推!港人的口語文化很有趣,正式文書又跟台灣無異,蠻妙的1F 05/10 11:42
Hartmann:推2F 05/10 12:31
xxxer:喔喔喔~~3F 05/10 15:12
yqhyou:香港人千方百計剝離與漢文化的關系,卻弄成個四不像。4F 05/10 15:16

「我們才是漢文化, 北方的是胡文化」.
這樣比較接近香港人(及部份廣東人, 比例不明)的想法.

xxxer:就實際層面來說,不就是人民真實生活的呈現而已XD5F 05/10 15:17
xxxer:像誰無謂,像自己才是重點。
rainmaker2:從來沒用過這個字 xddddd7F 05/10 20:26
※ 編輯: chenglap (61.18.51.226), 05/10/2014 22:39:46
saltlake:朝鮮和倭國不也有認為正統中原文化在中國已經消亡8F 05/10 23:32
saltlake:自己才是真正的繼承者
rainmaker2:香港算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10F 05/11 01:28
JustinTW:推11F 05/13 00:41

--
※ 看板: layzer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164 
※ 文章分類: chenglap專區
作者 chenglap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