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layzer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4-07-17 23:07:03
看板 
作者 jfsu (水精靈)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生前沒被重視的科學家的掛?
時間 Thu Jul  3 14:56:57 2014


※ 引述《a22222a4210 (a22222a4210)》之銘言:
: 有很多藝術家生前都是路人
: 死後才被發現原來他畫的超好
: 最有名的大概就梵谷
: 生平只賣過一張畫還是弟弟買的
: 在幾百年後的今天只要有一張他的畫就可以買棟房子
: 那有沒有生前沒被重視的科學家的掛?

以下列舉幾位科學家,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敢挑戰傳統,大膽而心細,即使在臨終前,
也仍然熱愛自己的工作。


哈雷慧星
哈雷(Halley Edmond,1656-1742),英國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1720年預測1531、
1607、1682年的慧星是同一顆,並且將在1758年重現。在當時受到半數以上的民眾
質疑。天主教士諷刺他說,「40年之後如果慧星不出現,你要怎麼負責?」
1742年,哈雷過世,但在1758年這顆慧星卻如期而至,他的預言得到証實。

星雲假說
康德(Kant Immanue,1724-1804)德國哲學家,亦是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在他的一書
《宇宙發展史概論》描述了宇宙起源的圖像,將宇宙生成問題從神學中解放出來。
由於多數的科學家並沒有「自然界始終是發展著」這樣一個觀點,他的思想被埋沒了
半個世紀。

生物演化的先驅者
拉馬克(Lamrack, Jean-Baptiste de Monte, Chevalierde,744-1829)法國生物學家,
演化論者。他認為所有的生物都是從原始的小個體演化而來,並首先使用「生物學」
一詞。他認為:「動物器官用進廢退,以及環境影響的獲得性狀可以遺傳」。這樣一個
觀點違背了宗教的教義,學術界的保守派、反動政權與教會勢力一面倒地對他進行
人身攻擊,死後因無錢租墓地,屍體被挖出丟棄。直到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出版後,他的理論成為爭論的焦點。

卡諾熱機
卡諾(Carnot, Sadi, 1796-1832)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他提出熱力學的重要理論
基礎「卡諾循環」,之後經克勞修斯的創建,把卡諾原理發展成熱力學第二定律。他
工作過勞+得了猩紅熱,但每天仍不停地推演定理與計算數據。之後患了霍亂,因為
傳染病防疫的關係,他死的時候,連同遺體與辛苦工作的文稿與資料幾乎全被銷毀。
後來他的兄弟冒險偷藏了一部份研究成果,使得他獨創的思想才得以問世。


求根方程
阿貝爾(Niels Henrik Abel,1802-1829),挪威數學家。他以證明五次方程的根式解
的不可能性和對椭圓函數論的研究而聞名。生前,他曾將論文寄給高斯、科西與帕松,
卻不被重視。積勞成疾的他最後因病過世,年僅26歲。15年後,猶太數學家雅各比收集
了他寄給科西的超越函數論文,並將之發表,爾後更將橢圓函數論命名為阿貝爾函數。
同年代的一位少年數學家伽羅華在讀了他的著作後,在代數方程論方面創立了

伽羅華理論,推進阿貝爾的研究。

第五公設
鮑耶(Bolyai, Janos, 1802-1860)奧地利數學家。他運用歸謬法證明歐基里德的
第五公設(過直線一點,可引一條且只能引一條平行線)是一個獨立的公設,用其他公設
來證明它是不可能的。之後,他更提出與歐氏幾何不同的幾何學。鮑耶新的公設是:
過直線外一點,可引無窮多條平行。同樣是數學家的父親只因傳統守舊的觀念而漠視
他的成果,鮑耶試著將自己的著作出版,手稿卻在寄送過程中遺失。後來他的父親寫信
給高斯,希望他好好地指教鮑耶,但高斯卻回信說,這項創新的觀點自己也研究了
三十年,但不願發表,怕引來責難。鮑耶在服兵役時因車禍而殘廢,加上與父親的意見
相左,最後隱居在偏僻的地方貧困而終。直到20世紀,非歐基里德幾何學的空間概念在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得到應用甚至在天體大範疇觀測與原子微觀領域研究中也得到
證實。


群論
伽羅華(Galois, Evariste 1811~1832),法國數學家,被法國人喻為「法蘭西科學
之光」。他十七歲時發表第一篇關於群論的初步理論,在送當時主持法國科學院的柯西
。他答應會發表,但最後卻弄丟他的論文。之後,又寄了幾篇論文給傅立葉,但不久
傅立葉卻去世了。十九歲那年,寫了一篇「論方程式可用根式解的條件」的文章送交
帕松,但他竟然以「無法理解」的理由打發了伽羅華。雖然受到如此對待,伽羅華

仍勇往前進,發展了群論,創立「伽羅華域」、「伽羅華群」與「伽羅華理論」。
二十一歲時,他死於與他人的決鬥,留下了一份不足60頁的手稿。一直到十四年後,
這些遺稿流到大數學家路唯爾的手裏,才將之刊行於〔純粹和應用數學雜誌〕,
人們才發現伽羅華在決鬥前夕所寫的這份遺稿實在意味深長,頗具價值。

遺傳理論
孟德爾(Mendel, Greogor Johann, 1822~1884)奧地利遺傳學家。他在修道院的小花園
用豌豆進行雜交實驗,藉以研究遺傳的關係。他在1865年發表了《植物雜交實驗》,但
未引起注意。孟德爾晚年曾對其好友說:「看吧!我的時代即將來到」。他死後16年,
有三位生物學家同時提出相似的結論,他的論文才重新被重視。


集合論
康托爾(Cantor, George, 1845-1918)德國數學家,創立集合論。他在1873年證明了
有理數是可列的,後來出版《集合一般理論的基礎》。由於承認了「無限」的存在
他受到數學界的反對與攻擊,嘲笑他的集合論是一種病,嚷嚷著要把數學
「從疾病中恢復過來。」甚至阻礙了柏林大學對他的聘用。他的晚年是在病痛折磨
中度過,直到二十年後,康托爾的集合論才被承認,更是成了函數論、分析與拓樸學
的基礎。它被稱讚為「可能是這一時代所能誇耀的最巨大的工作」。


以上。

--

對流血一週仍然不死的生物千萬不能大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9.64.23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Gossiping/M.1404370622.A.198.html
ejcj0m:推1F 07/03 15:01
lpbrother:為什麼修道院可以雜交?2F 07/03 15:03
fkdds:水精靈大大的好文3F 07/03 15:41
bvcde33wq:good!!4F 07/03 16:12
jfsu:轉錄至看板 ScienceNote                                     07/03 22:26

--
※ 看板: layzer 文章推薦值: 1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042 
※ 文章分類: 普科達人 jfsu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 ̄︶ ̄)b microken 說讚!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