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 ott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3-11-17 12:08:04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標題 曾院士的integrity (黃光國又開火了!)
時間 Sun Nov 17 11:54:06 2013
黃光國一系列批評曾志朗、洪蘭的文章,已經發表了5、6篇了,
這對滿嘴正直、廉恥的夫婦,還是故做死人狀,從頭到尾不回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117000699-260109
-----
曾院士的integrity
黃光國 2013年11月17日 04:09
10月30日,我在《中國時報》上發表〈研究的正直風範,來辯吧〉,公開向曾志朗院士(
見圖,本報資料照片)叫陣,請他針對學術界對其研究結果的質疑,挺身出來為自己辯護
。不料曾院士竟表示,公開回應會「降低自己的格調」,而不斷躲閃。
見圖,本報資料照片)叫陣,請他針對學術界對其研究結果的質疑,挺身出來為自己辯護
。不料曾院士竟表示,公開回應會「降低自己的格調」,而不斷躲閃。
曾院士的這種態度,不禁讓人懷疑:他不斷鼓吹「研究的正直風範」(research
integrity)到底是指什麼?古典社會學大師韋伯在他的一篇名為〈學術作為一種志業〉
中,曾經提出一個類似的概念:「知識的誠篤」(intellectual integrity)。他認為,
一個學者唯有在體悟到生命有限的可能性,而又決定對這種可能性負責,他才會嚴肅地承
擔自己的過去,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未來,並在當前的研究工作上,決定「何者為其上帝,
何者為其魔鬼」。久而久之,他累積下來的研究成果,必然能夠彰顯出他的「問題意識」
,並呈現出「一致性」和「內在可理解性」,而突顯出他作為「學術實踐主體」的獨特風
格。
中,曾經提出一個類似的概念:「知識的誠篤」(intellectual integrity)。他認為,
一個學者唯有在體悟到生命有限的可能性,而又決定對這種可能性負責,他才會嚴肅地承
擔自己的過去,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未來,並在當前的研究工作上,決定「何者為其上帝,
何者為其魔鬼」。久而久之,他累積下來的研究成果,必然能夠彰顯出他的「問題意識」
,並呈現出「一致性」和「內在可理解性」,而突顯出他作為「學術實踐主體」的獨特風
格。
Integrity是個多義詞,曾院士刻意強調其「正直」面,而閃避學術界所強調的「誠篤」
,倒很能反映出曾院士本人的「格調」。在各種分配學術資源的會議上,他經常端出一副
「正直」的模樣,宣稱唯有用「核磁共振儀」,才能作出最先進的「腦神經認知語言科學
」研究,然後再擺出「老頑童」的姿態,批評其他的心理學研究「不夠科學」,「本土心
理學是偽科學」,「臨床心理學也是偽科學」。他當官期間,藉由這樣的兩面手法,促成
多所頂尖大學購買貴重的「核磁共振儀」,然後在幾個大學吸收「樁腳」教授,負責訓練
研究生,套用西方流行的研究典範,大量發表「輕、薄、短、小」的研究論文。
,倒很能反映出曾院士本人的「格調」。在各種分配學術資源的會議上,他經常端出一副
「正直」的模樣,宣稱唯有用「核磁共振儀」,才能作出最先進的「腦神經認知語言科學
」研究,然後再擺出「老頑童」的姿態,批評其他的心理學研究「不夠科學」,「本土心
理學是偽科學」,「臨床心理學也是偽科學」。他當官期間,藉由這樣的兩面手法,促成
多所頂尖大學購買貴重的「核磁共振儀」,然後在幾個大學吸收「樁腳」教授,負責訓練
研究生,套用西方流行的研究典範,大量發表「輕、薄、短、小」的研究論文。
當然,「肥水不落外人田」,這樣搞出來的研究論文,必須依照資源共享的原則,「利益
均沾」。以除了執行計畫的研究生及其指導教授,曾院士和其夫人一定要共同掛名。結果
在過去10年之間,曾夫人洪蘭女士至少發表54篇以上的SCI期刊論文。每篇論文作者多則
十餘人,少則4、5人,內容五花八門,涉及「腦神經認知語言科學」的各個層面,但沒有
一篇由她擔任第一作者。
均沾」。以除了執行計畫的研究生及其指導教授,曾院士和其夫人一定要共同掛名。結果
在過去10年之間,曾夫人洪蘭女士至少發表54篇以上的SCI期刊論文。每篇論文作者多則
十餘人,少則4、5人,內容五花八門,涉及「腦神經認知語言科學」的各個層面,但沒有
一篇由她擔任第一作者。
對於曾氏夫婦而言,只要他們的「樁腳」團隊能夠善用fMRI,保持「量產」,滿足國科會
評鑑計算「期刊衝擊指數」的「形式指標」,他們的一切作為就有了正當性;根本不必談
什麼學術人格的「一致性」、或研究論文的「內在可理解性」。
評鑑計算「期刊衝擊指數」的「形式指標」,他們的一切作為就有了正當性;根本不必談
什麼學術人格的「一致性」、或研究論文的「內在可理解性」。
曾院士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督導國科會業務期間,儘管曾夫人沒有出版過任何有關「原
住民科學教育」的論文,「正直」的曾夫人仍然「當仁不讓」,出任「原住民科學教育計
畫」總計畫召集人,旗下有20、30個子計畫,每年耗用3000萬總經費。4年過去,她在這
方面的論文出版記錄仍然掛零,可是國科會依舊每年核給她320萬元經費,而且一給就是4
年。
住民科學教育」的論文,「正直」的曾夫人仍然「當仁不讓」,出任「原住民科學教育計
畫」總計畫召集人,旗下有20、30個子計畫,每年耗用3000萬總經費。4年過去,她在這
方面的論文出版記錄仍然掛零,可是國科會依舊每年核給她320萬元經費,而且一給就是4
年。
曾院士指導過的一位學生,針對曾氏夫婦1979年發表在《自然》上的一篇論文,做了10個
以上的實驗,都無法得到同樣結果。她因此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質疑老師的研
究結果到底是「神話」,還是「實話」?從此之後,這篇論文在心理學界便不斷引起爭議
。然而,由於國科會和教育部審查只重形式指標,不管其實質內容;爭議性愈大,論文的
「引用率」愈高,這對夫婦也愈是春風得意。
以上的實驗,都無法得到同樣結果。她因此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質疑老師的研
究結果到底是「神話」,還是「實話」?從此之後,這篇論文在心理學界便不斷引起爭議
。然而,由於國科會和教育部審查只重形式指標,不管其實質內容;爭議性愈大,論文的
「引用率」愈高,這對夫婦也愈是春風得意。
最近有幾位心理學界同仁,在《中華心理學刊》上發表了一篇長達數十頁的論文,回顧多
年來一系列的認知心理學實驗,檢討30幾年來的這項學術爭議,我因此在媒體上公開要求
曾院士回應。曾院士對記者表示,他教過的那名清大教授無法驗證他34年前發表的實驗,
因為「核磁共振造影技術問世後,透過先進儀器已證實我的理論正確。」
年來一系列的認知心理學實驗,檢討30幾年來的這項學術爭議,我因此在媒體上公開要求
曾院士回應。曾院士對記者表示,他教過的那名清大教授無法驗證他34年前發表的實驗,
因為「核磁共振造影技術問世後,透過先進儀器已證實我的理論正確。」
用韋伯的話來說,現在曾院士心中唯一的「上帝」是「核磁共振儀」。在他的「上帝」
出現之後,學術社群所用的其他方法都變成了「魔鬼」,都不能向他的「上帝」挑戰,「
正直」的曾院士也獲得了「救贖」。問題是:曾志朗取得「院士」資格前所作的研究,都
沒有用到這套「先進儀器」。如果他為了獲得「救贖」,不惜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
我」,是不是連他的「院士」資格也應當一併否定掉?
正直」的曾院士也獲得了「救贖」。問題是:曾志朗取得「院士」資格前所作的研究,都
沒有用到這套「先進儀器」。如果他為了獲得「救贖」,不惜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
我」,是不是連他的「院士」資格也應當一併否定掉?
(作者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
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we don't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eople we love.
--- Chuck Palahniu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5.109.152
推 :大T 可以改標題1F 11/17 11:55
推 :這些教授月薪跟法官有得比2F 11/17 11:56
推 :112教授開戰囉3F 11/17 11:57
推 :快補標籤4F 11/17 11:59
推 :發文這位自己的reputation...5F 11/17 12:00
噓 :讀者投書掰6F 11/17 12:01
--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459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