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ricebug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2-01-13 17:37:31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殖民地的八卦?
時間 Tue Jan  3 00:37:03 2012


※ 引述《claireyan (正妹已死)》之銘言:
: 有人常說臺灣被荷蘭、日本殖民,香港被英國殖民
: 所以發展比中國大陸好
: 但是東南亞國家幾乎都被殖民過
: 菲律賓還被美國西班牙殖民
: 越南被法國殖民
: 印尼被西班牙荷蘭殖民
: 非洲國家更有30多個國家是被英國法國殖民過的
: 圭亞那至今還是法國領地,結果人均連法國本土的1/3都不到,
: 而且被當作發射火箭的基地造成污染
: 這些殖民地發展都一塌糊涂
: 有沒有被殖民的八卦?

帝國是一家公司.
帝國的核心就是老闆.
殖民地就是上班族.

營運一間公司, 花一個薪金僱用一個員工, 最大的理由就是那個員工
可以賺到比花在他身上更多的錢, 但員工主要也是分兩種人, 第一種
是「只用其勞力」的員工, 就是覺我大家的關係不穩定, 早晚不是你
炒了他就是他自己辭職的員工. 另一種就是「長遠投資」的幹部, 也
就是他們會長期成為公司的骨幹, 雖然你還是可能炒了他或者他自己
被挖走.


不同的員工在公司被賦與不同的任務, 而公司會力求將員工改造成更
適合完成那任務, 員工會越來越像公司的一個零件, 對於自己的任務
越來越勝任, 同時, 在多數的情況下, 會越來越失去向外另謀他業的
能力.


比方說一個人在銀行的資訊部被裁出來了, 他是 COBOL 的專家, 可
是在外面要找另一份同樣的工作卻很困難, 結果就會陷入生計的危機
 但也有些員工, 恰好做了一些位置, 被公司的制度下學了某些技能
, 辭職後出來創業反而得到大成功的.


殖民地的情況就像是這樣, 在一個巨大帝國下, 各殖民地各司由帝國
所給予的任務, 有些殖民地是農業生產, 有些是採其礦源, 有些是軍
事基地, 有些是支援前線軍隊的後勤基地, 有些則是用來抒緩人口壓
力的移民地區, 各自專精化.


但這是帝國興盛的時候的情況, 情況就像大企業, 當大企業最能賺錢
的時候, 跑業務的只需要跑業務, 寫程式的只需要寫程式, 掃地的只
需要要掃地.


而帝國衰落的時候, 就像企業開始不賺錢, 縮減規模的時候, 那時候
往往要求員工做自己職位以外的事情, 比方說寫程式的人可能還要兼
任系統設計, 業務部又要兼任測試部等.


用現實來比喻, 澳洲本來就是用來流放的殖民地, 羊毛, 和後來發現
的金礦, 成為了澳洲經濟的大宗. 去到二十世紀早期, 澳洲的主要經
濟就是建立在羊毛之上, 其他農業產品也得站在一旁. 後來的轉機,
卻是在二次世界大戰, 在大英帝國衰落的時候, 他們的海軍已無法保
護澳洲, 便要求澳洲自己建立防衛力量, 澳洲的工業也是差不多時候
從那時候才進入高增長期.


用公司來比喻的話, 澳洲就是某個員工, 因為公司不賺錢而被調職,
反而因為調職學會的技能而在社會出運, 最後自己創業成功.

帝國衰落的時候, 有些部門直接被賣給別的公司 (被吞拼或者割讓)
, 有些員工被裁掉, 那就是在外國主導下的獨立, 有些員工則自己辭
職, 例如美國之於英國, 印度之於英國. 自然地, 有些員工得到的經
驗在日後比較有用, 有些員工卻因為職位的東西太過專門, 或者不懂
得依世界風向變化, 或者沒有自己創業的膽識, 而導致失去了公司之
後的情況更慘淡.


比方說, 在七八十年代, 有一個職業叫「打字員」, 在當時我媽對我
說, 只要會打字, 你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好吧, 去到今天, 打字已經
一點也不稀奇, 所以如果我當了某大公司的打字員, 裁了出來, 光憑
打字我想很難找回好收入.


那便是殖民地日後的命運不同的原因, 殖民遺下的是你在帝國底下工
作的經驗, 也可以說是帝國的遺產, 同樣當僱員, 有些人是走向一條
依賴的路, 有些人則成為獨立實業家, 有些人甚至可以挑戰回自己的
老闆, 取得業界大王的寶座, 然後以前的老闆反而成為下遊. (這個
嘛, 不就是美國)


所以這有運氣的因素存在, 帝國與殖民地的關係, 是一種利益的關係,
不善也不惡, 帝國維持殖民地的原因就是有利益, 或者以為有利益,
殖民地依賴帝國的原因就是想少煩心一些事情, 或者是保護. 直至這
種想像被證實是不正確的時候, 這個關係就會瓦解.


和現實一樣, 去一家好的公司, 能夠得到一個好的幹部職位, 可以給
你益處. 同樣地, 去一個不好的公司, 往往學了一些錯誤的習慣, 得
到一些不好的經驗, 甚至欠薪, 拖糧, 被發配到無厘頭的地方吃苦.
但也有些人在大公司工作慣了, 被裁出來後無法適應外面的環境, 而
變成廢人.


老闆會為了利益使你成材, 你可以看他是有恩, 不過本質上就是你情
我願的交易, 你使我學了東西, 我也為你工作賺錢. 其實這沒甚麼恩
惠, 畢竟, 老闆在不需要你時也不會跟你客氣. 所以英國也不會為保
護香港付出些甚麼, 覺得有賺的時候裹是會直接賣掉.


因此, 要形容這種關係, 就是老闆和員工的關係, 香港人叫英女王作
「事頭婆」, 「事頭婆」在粵語中就是老闆娘(不是看板娘)的意思.

--

    基於思源的概念, 而宣傳的的香港 BBS:
    telnet://hkday.net
    民國無雙更新 v1.21 抗戰篇 - 蘆溝曉月:
    http://sites.google.com/site/kowloonia/home

--
※ 編輯: chenglap        來自: 222.167.25.38        (01/03 00:39)
kd1523:你真的很有心啊1F 01/03 00:44
tuchichi:C老師,這篇太多字了,台灣大學生太多..已經沒有那麼高素質2F 01/03 00:44
tuchichi:看的懂了..太多字...是會讓台灣鄉民END的 ...=  =||
Manine:有一點可惜沒講到殖民地的汁男角色......4F 01/03 00:45
iamsjkla:利益優先5F 01/03 01:13
Mahoutsukai:玩過ANNO系列 馬上就清楚了6F 01/03 01:18
oldfatcat:立兄辛苦了7F 01/03 19:47
Howard61313:推 我只知道港人稱英國女王為「事頭婆」 但都不知道他8F 01/05 05:33
Howard61313:是這個意思

--
※ 看板: ricebug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63 
作者 chenglap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