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warrenchen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22-11-04 09:19:04
看板 book
作者 sonichiro (跟足你一百歲..)
標題 [心得] 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
時間 Fri Nov  4 00:06:01 2022


網頁好讀版:https://matters.news/@michenhk0927/344605
讀《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 - 旅讀從心 (@michenhk0927)
[圖]
被動式攻擊又稱消極抵抗,以看似沒有敵意的方式表達憤怒的一種手段。 ...

 

作者: 安卓雅.布蘭特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03

被動式攻擊又稱消極抵抗,以看似沒有敵意的方式表達憤怒的一種手段。

前陣子因為工作上沉寂了一段時間,鬱悶總是需要排解,因此那段時間總
是喜歡翻翻心理、人際關係等書籍,希望得到一點啟發。

這個直白的書名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馬上打動我,因為不論是公事、私人間,
自己往往也常發生將不滿的情緒自我消化,不管是礙於上司壓力、同儕的關心,
或是其他的眼光,以致真實的自我情緒無法完整宣洩,相信不只是自己,
應該其他人也有類似經驗吧?但看完這本書後,才發現刻意壓抑這種的情緒,
前期往往看似波瀾未興,但其實抵達臨界點後的爆發,反而更難以彌補。

《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令我最深刻的一點便是提出被動式攻擊行為
的論點,初次看到這個名詞,既新奇又疑惑。

被動式攻擊(Passive aggression)
是以「看似沒有敵意 (表面和氣卻拐彎抹角)的方式來表達憤怒或不滿的一種手段」。

被動式攻擊是一種應對機制,當人覺得自己無能為力,或害怕招致不好的結果
(例如雙方的衝突或決裂),被動式攻擊就開始啟動了。
因為察覺衝突即將發生,想到衝突發生後,可能會有許多負面情緒,
如寂寞、憤怒、傷心、焦慮或恐懼排山倒海而來,一想到這些避之惟恐不及的情緒,
便會隱忍下來,轉化為被動式攻擊。

這些被動式攻擊既可以抒發憤怒,又看似不會引發衝突,因此我們常會不經意用
被動式攻擊回應。書中介紹被動式攻擊又看似的行為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不動聲色的反應、背道而馳的行動和溝通孤立。其實懶得理這些分類方式,
但舉凡直接否認、拖拖拉拉、從中作梗、犯嘀咕、或是沉默...等等其實都屬於
被動式攻擊行為。

而被動式攻擊行為常源於年幼時成長背景,譬如:童年受虐、自卑、畏懼衝突
與害怕失去...等等。同時,不只是被動式攻擊者需要自我檢討、改進,這本
書提出另一個亮點則是受害者,提供受害者應如何應對,因為受害者其實也是
幫兇,也需要自我檢討。


而書裡最重要的內容當然就是提供自我轉化的八把金鑰
(8 Keys to Eliminating Passive-Aggressiveness,也就是原文書名)

《正視壓抑的憤怒》、《釐清情緒底下的思維》、《傾聽身體的訊息》、
《設下情緒的人我界線》,偏重於自我覺察。

《明確而堅定的溝通》以及《容許建設性的衝突》,是平常人際關係中
很需要運用的原則。

《擬定具體改變計劃》:建立「為自己的有害舉動負責」的心態,
利用正念意識自己的行為以及迴避責任的防衛機制,相信自己有改變的力量。

《不再姑息被動式攻擊》:不再當幫兇,了解到當幫兇並不是在滿足自己的需求,
而是在妨礙自己用健康的方式體察自己的情緒。

想改變,先利用正念從覺察自己的行為開始。不論察覺到自己是攻擊者或是幫兇,都勇於
為自己負責,相信人際關係跟心理健康都會越來越有所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130.195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ZO-RjdF (boo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67491565.A.9CF.html
warrenchen: 唔嗯,相當值得反思。感謝分享心得~1F 11/04 09:17

--
※ 看板: warrenchen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8 
作者 sonichiro 的最新發文: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