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uby00514 (鬼滅秀柱-洪秀柱)
標題 [問題] 現實開戰真的會有菜刀師跟填線師嗎?
時間 Sat Jul 15 20:41:15 2023



最近在YT上看到鋼鐵雄心4的分析影片

PVP看到高手就是採用菜刀師跟填線師的戰略

雙方決戰就是把資源投入一個精英師 作為突破口 猛攻要點

其他軍則是垃圾裝備 俗稱菜刀師 甚至慘一點的多人共用武器 俗稱填線師

結果搞到都是主力在打 反而這種戰術還真得有辦法突破對方

蠻好奇現實真的也是這種戰略打法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3.132.159 (臺灣)
※ 作者: ruby00514 2023-07-15 20:41:15
※ 文章代碼(AID): #1aifFjxC (C_Chat)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89424877.A.ECC.html
scott032: 不就是你我1F 07/15 20:45
mithralin: 這戰法前提是對方防線長到無法集中支援2F 07/15 20:46
namirei: 平均佈防等於沒有佈防3F 07/15 20:48
AN94: 阿不就裝甲師跟步兵師的區別 根本原因是因為戰爭就是包餃子4F 07/15 20:48
scott032: 以前美軍還會把傘兵丟到後方打砲兵 消耗更大5F 07/15 20:50
leptoneta: 哪個國家不是這樣?6F 07/15 20:50
caryamdtom: 要不這樣除非你的國家有錢到可以沒事就叫飛機轟炸7F 07/15 20:57
Nightbringer: 以前可能有,現在這樣搞反而不划算吧8F 07/15 21:00
spfy: 如果國家的軍隊人均涼山特勤就可以不用阿9F 07/15 21:00
NewCop: 概念是有,但現實執行時不會那麼極端10F 07/15 21:05
lolen: 現在的國軍就是阿,教召後備砲灰兵負責在海邊第一排被打11F 07/15 21:05
NewCop: 垃圾裝備也不能太垃圾,不然連填線都辦不到12F 07/15 21:06
lolen: 志願役的機步或裝甲旅等砲灰兵被打後才會出動去堵缺口13F 07/15 21:06
mithralin: 不用現在,烏俄戰爭就有相同問題了,精略都塞在部分軍事要地像是巴哈姆特跟紅利曼,其他地點就塞非精略部隊小打小鬧威力偵察14F 07/15 21:08
NewCop: 精英部隊也不會真的資源全部投入,因為再先進的武器被打到還是會損毀17F 07/15 21:08
snpr: 本來就是要主力精英部隊啦,平均給各個部隊=各個擊破19F 07/15 21:21
Nightbringer: 怎麼會有人覺得把訓練不足的兵放第一排是合理的戰法…?完全是浪費人力。20F 07/15 21:21
haoboo: 因為正常的情況不會有這麼多訓練充足的人力給你用
但是戰線一樣是這麼長一條在那,你總是得放人去顧22F 07/15 21:25
jagarandy: 俄烏戰爭以前很多國家是這樣,以後應該會越來越少24F 07/15 21:33
Alex13: 防守時,非精英部隊還能依托地雷工事陣地擋敵軍. 進攻時,看25F 07/15 21:34
jagarandy: UAV相當程度改變了戰爭迷霧26F 07/15 21:34
Alex13: 俄軍把囚犯/動員/盧頓兵放前給烏軍打,正規軍再打擊開火點27F 07/15 21:38
yukn732: 你不集中主力單點突破到底怎麼打?
其他地點是有人起到偵察作用即可28F 07/15 21:44
Wooctor: 不管是什麼時代,都會需要有這種填線遲滯敵人用的單位存30F 07/15 21:47
hutao: 聽起來像是正在打的這一場32F 07/15 21:48
dustlike: 動員人數大於裝備數的時候就是這樣做R33F 07/15 22:13
lungyu: 現在俄羅斯的戰術就是送動員兵去火偵 再拿正規軍去處理
現在俄羅斯的戰術就是送動員兵去火偵 再拿正規軍去處理34F 07/15 22:15
Wolfclaw: 本來就是這樣,你以為人人都是美帝開金手指嗎?36F 07/15 22:18
lastphil: 玩FPS都是沒彈藥直接撿地上的37F 07/15 22:27
miyazakisun2: 等ai自動機槍塔研發好後就不用填線仔了38F 07/15 23:04
kusotoripeko: 只有美國明顯規格外,才讓大家以為現代只有中東非洲堆人命,戰前俄軍力(2~3),烏好像也前50,結果打得和想像中的二戰越戰打法比較接近,至少短兵相接不少整場純ai的年代有得等,搞不好沒錢國家照樣普通人上39F 07/15 23:23

--
作者 ruby00514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