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f230072828 (汝被閹之)
標題 [新聞] 暌違20年再開國門,歧視移工爭議風波如何
時間 Wed Dec  6 12:55:28 2023



1.媒體來源:
報導者


2.記者署名:
文字 許詩愷;攝影 陳曉威
共同採訪/藍婉甄、詹婉如;核稿/方德琳;責任編輯/張詩芸、陳思樺


3.完整新聞標題:
暌違20年再開國門,歧視移工爭議風波如何因印度再現?


4.完整新聞內文:


1992年《就業服務法》上路,台灣大規模引進泰國、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國移工,並花
上30年弭平文化衝擊,逐步提升移工的勞動與生活條件。近日傳出台灣將和印度簽署勞務
合作備忘錄(MOU),印度有望成為2004年開放蒙古後,睽違20年的第一個新增移工來源
國,以解決台灣缺工潮。


但消息一出,台灣的社群網路瞬間湧現反對聲浪,甚至發起台灣民間第一起以「反對引進
移工」為主要訴求的集會。輿論為何而來?《報導者》深入專訪集會主辦單位,也邀請多
名在台印度人分享心情,並由移工學者、曾旅居印度的外交官和媒體工作者,共同分析本
次風波。


在他們眼中,當台灣人對印度的不理解、勞動階級對政府的不信任互相加乘,彷彿重返
1992年場景,複製了過往對東南亞各國的偏見,也象徵台印間的合作,確實需要更多配套
與交流。

12月3日,距離2024大選倒數40天,一場沒有任何政治人物站台的抗議集會在凱達格蘭大
道登場,約百名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看似不到30歲,並以女性居多,他們疾呼「反對新增移
工來源國」,更指向舞台後方的總統府,怒斥政府即將開放印度移工,卻缺乏政策配套。

移居台灣36年的印度人李眉君(Priya Lee Lalwani)從未想過,她的第二故鄉竟上演如
此場景。

李眉君是Facebook社群「在台印度人(Indians in Taiwan)」的創辦者。1987年她隨學
者父親移居台灣,並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名印度裔大學生、第一名在台攻讀翻譯學的印度裔
博士。


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目前持台灣一般居留、永久居留證的印度裔共8,082人,若加上近
3,000名經常出入境的印度留學生,在台流動的印度裔人口約1萬,其中多數都加入了李眉
君創立的社團。


夾在兩個母國之間,李眉君對這場集會十分沮喪,豈知社團裡有印度留學生留言:「意外
嗎?」李眉君才驚覺,原來近年來台的印度男性學生、工程師早已受印度當地屢傳性暴力
的國際新聞影響,飽受台灣人異樣眼光。


https://www.twreporter.org/images/20231204041931-911197a71b8dc617ab8c093e0e0d3fcd-desktop.jpg
[圖]


印度移工爭議事件的起點是11月10日,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
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
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
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上,許多網友擔心印度移工恐提升台灣犯罪率,以及台印文
化差異巨大,印度移工恐造成民間衝突。李眉君認為,這些言論源自兩國人民太過陌生,
而陌生導致了恐懼。


短短一週內,開始有網友號召上街遊行,接著西方媒體發現此事,撰寫成英文報導後傳回
印度,意外引發外交風波。當地最大電視台NDTV (新德里電視台) 刊登評論,直指台灣
民間對印度存在種族歧視。有300萬追蹤者的線上教育平台「Unacademy」也拍攝影片分析
:「台灣人歧視印度嗎?」


「那週,我害怕走在街上,還提醒小孩出門要注意安全,甚至別說自己是印度人。我一直
認為台灣是個友善的地方,但會不會只是我太樂觀了?路人們其實都在排斥我?」
這是李眉君最不解之處──網友留言群情激憤,這並非她多年來親身感受的社會氛圍。


台灣第一場反引進移工集會:由誰主辦?有何訴求?

截至集會前一天,多個LINE匿名群組如:「反對增加印度移工國」等,合計成員高達
5,000人,另一通訊軟體Discord上的「引進印度移工事件討論區」也超過1,000人。這場
靠網路串連的活動,不只是台灣首次大規模關注印度,更是自1992年《就業服務法》開放
東南亞移工來台後,第一場由民眾發起、並以「反對引進移工」為主要訴求的集會。


https://www.twreporter.org/images/20231204133303-783b49a634262a2cf55678cb3318a7b2-desktop.jpg
[圖]

活動前夕,《報導者》聯繫上主辦單位「反對增加新移工國」,專訪該團隊數名幹部。總
召Yuna透露,該團隊約30人,溝通全靠網路,年齡分布則為20至50歲,成員彼此用化名相
稱。如Yuna是25歲上班族,副總召阿弘仍在讀大學,行政組組長Livia則是剛畢業的社會
新鮮人。主辦政治性集會,從不在這群幹部的人生規劃中,他們甚至不是最初LINE群組的
發起人。



目前集會主辦單位、LINE、Discord三個平台雖互相協助,卻無隸屬關係,接受《報導者
》採訪當天,是他們第一次在現實中見面。Yuna自述,她先從Dcard開始關注本議題,接
著填寫一份集會志工表單,加入籌備團隊後,才逐漸被推舉為總召至今。


不過該份志工表單,目前被Google認定為仇恨言論,已遭刪除。

議題延燒兩週內,Yuna等人從零開始認識移工議題,原先只擔心印度移工來台恐釀衝突,
接著他們發現,既有東南亞移工在台處境也應受重視,最後定調「全面暫緩新增移工來源
國、人民有權暫緩有疑慮的政策、修訂移工管理專法、改善台灣勞動環境」四訴求,並將
印度國名移出訴求中。


該團隊主張,提升既有移工權益,吸引他們持續從母國來台,「如此一來就不會有移工缺
口」;Yuna強調,目前全台失聯移工逾8萬人,政府需減少移工「逃跑」的誘因,避免他
們成為台灣的人口黑數,難以管理。


《報導者》追問,若台灣改善勞動環境,並提出引進新移工的完整配套,他們能否接受印
度移工,甚至其他國家來台?主辦單位堅決反對。Yuna認為,部分產業缺工源自薪資過低
「一旦加薪,現在看起來缺工的產業就會有人願意做,仍舊缺工的產業則依靠既有移工
,不需要開放新移工國。」


另一項讓主辦方憤怒的關鍵,則是勞動部稱網友們的反彈為「假新聞、認知作戰」,讓
Yuna等人感到遭抹黑,而他們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立即暫緩或廢除台印移
工合作備忘錄」的隔天,隨即因大選而被暫時停止連署,也讓他們感到被「打壓」。
針對上述訴求,即將在下週末發起第11屆移工遊行的台灣移工聯盟(MENT)發表聲明,他
們認同台灣必須提升移工權益,也常見勞動部發布法規修正預告的預告期太短,未納入民
間意見;但MENT「不反對勞動者跨界流動的自由」,他們支持印度移工來台。


至於遭外界批評的歧視問題,據記者觀察群組討論,網友們的訴求不斷微調,爭辯是否將
「女性安全問題」納入其中。Yuna強調,「我們只能代表自己,沒辦法代表其他網友。」
集會前兩天,主辦單位發布的影片則提及:


「或許部分聲音的確有歧視意味,但更多的是人民對陌生國家的不了解,進而產生不安感
。」

https://www.twreporter.org/images/20231204042119-4e6e74a217c534ff925cbe5af4e53916-desktop.jpg
[圖]


當30年前對移工的誤解再現:現實數據和人民想像間的落差能否彌平?

《報導者》現場採訪多名民眾,女性約占7成,百餘人對「只反對印度」或「全面反對開
放移工來源國」意見不一,多人擔憂印度移工衝擊台灣社會,且政府在公佈MOU消息前,
未盡善社會溝通。



民眾黃小姐(化名)直言,她非常害怕來自印度的各類性侵新聞,認為「數據和實際感受
是兩件事」,目前挺印方的論點難以說服她。而在長期關注移工的專家眼中,這些言論並
不令人意外。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藍佩嘉研究移工逾20年,並著有《跨國灰姑娘》一書,她指出
:「人們對差異會感到恐懼,這是很常見的現象。」如台灣在九〇年代開放東南亞移工來
台時,各界也屢將傳染病、犯罪率等汙名套用在移工身上,當時甚至有媒體社論批評:「
為了降低成本引進外勞,卻要全民承擔高失業率、犯罪、暴動等社會治安成本。」



進一步細察這些負面形象後,藍佩嘉發現,台灣民眾對外來族群的修辭通常高度「性化」
對女性移工的汙名圍繞著身體與性,她們被認為會勾引台灣男性,在放假時從事性工作
;男性移工則容易牽涉性暴力、性交易,以及偷竊等負面形象。



台灣網友為何高度關注印度的性犯罪?藍佩嘉分析,「女性的身體容易被男性視為一個國
族的邊界,代表了我國的國土。」她舉例,戰爭片中常出現我國女性被敵國士兵侮辱的情
節,即代表人們對異族的深層排斥,往往以性暴力呈現;至於女性網友對本議題的恐懼,
或許是日前的「#MeToo事件」餘波,性犯罪在台灣仍是一個真實的威脅。


曾派駐印度8年的前香港《鳳凰衛視》記者尤芷薇(筆名:印度尤)認為,印度確實存在
性別不平等,以及眾多刑案黑數與性暴力事件,但根據印度司法機關統計,性侵加害者以
熟人、權勢關係為主,「和各國的數據都相差不遠,並非當地文化縱容了性暴力。」尤芷
薇過去多次撰文分析印度的性暴力成因,也深入印度藍領社區採訪,她強調,醞釀犯罪的
當地環境,其實無法複製到移工旅居的國家。


尤芷薇表示,印度先發生多起駭人聽聞的性暴力事件,接著各國媒體強化這些刻板印象,
「台灣往往從第二手資料瞭解印度。」這讓不理解印度的台灣人持續加深誤解,彷彿女性
不該走在印度的路上。她反問:


「就像外國媒體曾說台灣是詐騙之島,但你會認為所有台灣人都是詐騙犯嗎?來到台灣絕
對會被詐騙嗎?」

尤芷薇指出,印度現為全球最大移工輸出國,約有1,800萬名印度人在杜拜、新加坡等地
工作,其犯罪率也低於當地人。例如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在2019年調查,52%新加
坡民眾認為移工恐造成犯罪率上升,但根據新加坡警察部隊(SPF)統計,持有工作簽證
的外國人犯罪率,每10萬人為227件,低於每10萬新加坡公民的435件。



釐清民眾認知與實際數據的落差後,ILO報告稱:「沒有任何證據能反映移民/工,比當
地公民更容易犯罪。」

https://www.twreporter.org/images/20231204113119-0eb1c1994c2d31a88e91582e45ef3cb6-desktop.jpg
[圖]

藍佩嘉對此強調,移工離開母國時便負擔了仲介費、旅費,為了工作付出高額的金錢和時
間成本,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賺錢,因故被遣返是得不償失。她說:「任何族
群內部都有犯罪,但沒有一個人會專程花這麼大力氣,只為了來台灣成為一個犯罪者。」

「我們擔心移工很危險的同時,也預設了台灣是一個乾淨、安全的系統,而這些移工會打
破既有秩序。」藍佩嘉認為,這是錯誤想像,台灣人無視國內既存的社會問題,更將移工
母國的經濟困境與移工的品格畫上等號,認定他們會較為低劣。


經過30年實證,當年台灣各界擔心的狀況也未出現。據內政部警政署資料統計,2022年間
每萬名台灣人的犯罪率為「114.12件」,遠高於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四國國民在台
的犯罪率──每萬人「59.46件」;牽涉東南亞移工的案件還有另一現象:兩造雙方多為
同國人。


在數據之外,藍佩嘉也說,隨著台灣人與移工的互動增加,尤其是女性看護工在台灣家庭
中勞動,與照顧家庭緊密生活,人們逐漸理解過去的片面資訊多是誤解。

未來若有機會,她希望,「當我們跟活生生的印度移工接觸後,大家能夠培養出立體的理
解方式」。


在台印度社群:台灣人的偏見與友善並存

來自印度比哈爾邦(Bihar)的29歲留學生平度(Pintu Kumar)坦誠,在台灣生活期間,
被投以「特別眼神」的時刻始終令他不適。

走進一個座位不多的捷運車廂,平度經常發現,他一坐下,隔壁乘客隨即起身換了位子,
甚至寧願站著,「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不確定這是歧視嗎?」融入台灣生活多年,他
也自認身上香水味淡掉不少,不過新朋友一看到他是印度人,總會問:你們都像電影裡很
會唱歌跳舞嗎?



https://www.twreporter.org/images/20231204042237-c0d87993681c078bfff63995feb23a65-desktop.jpg
[圖]

還有另一位印度留學生應徵上私立國小的英文老師不久,校方突然來訊取消聘用,原因是
小朋友會害怕他的外表。大小事件層出不窮,平度盡量看開:「其實我可以理解,但能不
能用更委婉的方式告訴我們呢?我覺得大人的偏見,也剝奪這些孩子接觸不同民族和文化
的機會。」


平度的故鄉比哈爾邦面積約2個半台灣大,人口高達1億,平均識字率僅63.4%,為印度全
境人均收入最低的區域之一,「2,500年前釋迦牟尼悟道的地方──菩提伽耶,就在我們
這裡,」平度如此介紹。


他的同輩朋友多在成年後前往德里、孟買,以及許多台商駐點的清奈等大城市工作,平度
則背負了家族期待,父母曾希望他「當上工程師」翻身。先在印度的大學取得數學系學位
後,平度偶然接觸中文,開始對社會學科產生興趣,他的漢名沈英杰,便由人生第一位中
文老師所取。


當時平度學的是簡體字,直到2013年來台,苦讀繁體、練習台灣腔,從台灣師範大學華語
文教學系畢業,接著一路攻讀到博士班,完成近年唯一一份關注印度移民工與台灣如何連
結,並由印度人用中文書寫的論文。


在這份研究中,許多台灣人對印度青年數理強、英文好的印象來自2009年上映的印度電影
《三個傻瓜》,劇情敘述三名印度年輕人考上理工學院,在出人頭地和傳統價值之間追尋
自我;平度的前半生如出一轍。


身為印度年輕男性,他深知各國關注印度猖獗的性犯罪議題,也常在各種場合被問到「印
度治安是不是很差?女生不適合單獨去旅遊?」平度同意印度各地的治安差距不一,但他
強調,印度近年正積極修法改善,每當傳出性暴力事件,大城市總會湧現抗議人潮,改革
成了現在進行式。


至於本次遊行,平度也樂觀以對:

「如果這些反對意見沒有出現,印度政府就看不見台灣民間的想法,台灣政府也不會發現
人民的質疑。」

對眾多在台印度人而言,台灣人的偏見與友善並存,面對矛盾早已是生活一部分;他們反
倒希望,爭議能開啟對話。


勞動部坦承因民怨暫緩簽署MOU,後續無設定期限

勞動部原在11月中宣稱,最快年底可完成簽署MOU;但本議題持續延燒,勞動部部長許銘
春、行政院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澤成等高階政務官連上火線回應,駁斥「10萬人並非一
次引進」,未來開放的行業別與人數目前皆未定。因印度媒體跟進報導種族歧視疑慮,外
交部也對外聲明闢謠,將此事件定調為資訊戰,有心人士挑撥台印關係。


台灣印度協會籌備處主任孫治本觀察,該遊行的組織者、支持者多是年輕人,他們透過網
路集結,自然存在多元意見。他認為,其中雖包含對印度有強烈偏見者,但青年關注台灣
勞權、對執政者的不信任也確實存在,「並非所有輿論都來自網軍或認知作戰,」他建議
政府加強社會溝通,訂定完善配套。


孫治本認為,本次風波類似近年歐洲民眾排斥中東難民、美國共和黨支持者反對中南美移
民入境,起因都是勞工階級對未來焦慮、生活停滯不前,急須找到排解情緒的出口。

對此,勞動部專門委員胡欣野在12月1日出席立法院記者會時坦言,「我們目前對於何時
簽署,還沒有相關時程,」在民間聲音弭平之前,不會立即簽署MOU。

勞動部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蘇裕國對《報導者》說明,未來先完成MOU,台印雙方才會
展開細部討論,「不是簽署後馬上引進,後面還有很多程序,」包含印度移工的宗教需求
,生活習慣如何融入台灣社會,以及移工來台前的審核與訓練。


胡欣野補充,依產業端回報的需求,「目前台灣粗估移工缺口已達6到8萬,」但越南等四
國近年經濟好轉,民眾出境工作的誘因不如過往,加上已開發國家普遍面臨高齡化、少子
化造成的缺工問題,移工已成各國爭搶的人力資源,此為台灣急需開放新移工來源國的動
機。


過去印度移工多前往中東產油國及新加坡,近年開始轉移到澳洲與加拿大等地,德國、義
大利也紛紛向印度簽署協議,擴大引進印度工人,爭搶跨國藍領。

至於移工仲介業者,多數仍持觀望態度。《報導者》聯繫上業者Vincent (化名),他直
言:「我們根本不確定引進印度移工後,台灣的雇主會不會用?」印度人力市場雖是藍海
但仲介和產業端需從零開始投資,誘因較低,「一定會有同業想做,現在談細節還太早
」。



由誤解點燃的爭議,能否成為台印民間零對話轉捩點?


https://www.twreporter.org/images/20231204042716-22914ed71a5f030e32047ce06f8328f5-desktop.jpg
[圖]

「如果這次來自民間的誤解未被解決,以後再傳出印度移工來台的相關新聞時,台灣社會
仍會感到恐慌,」清華大學印度研究中心副主任方天賜認為,官方數次澄清,皆未回應到
問題核心。


方天賜曾任駐印度外交官,深刻感受台灣和印度的距離「比東南亞四國更遠」,像華僑社
群在東南亞扎根已久,「但台灣和印度過去對彼此的認識幾乎是零,連官員都沒經驗,」
他在派駐印度期間深有感觸。


台印雙方直到1995年才互設外交辦事處,甚至晚於《就服法》上路,官方對話至今不到30
年。其實現任外交部次長田中光派駐印度時,也曾在2017年建議引進英文普及率較高的印
度北方工人,當時便因缺乏共識作罷。


方天賜更提醒,移工有選擇工作的自由:「日韓都在尋求引進印度移工,假設台灣連配套
都沒做好,他們為什麼要來?」他建議,雙方政府可先小規模試辦,並對英文等技職能力
訂立標準,先讓台灣與印度社會破冰,再逐步擴大產業與人數。


印度當今人口已突破14億,經濟規模達全球第5大,國土面積世界第7,28個邦共有22種官
方語言,境內還有上百種族和宗教派系,對李眉君和平度等印度人而言,在不同地區出生
、求學、工作是常態。李眉君形容,「我們是非常擅長移動與適應的族群。」


在台印度人主要聚集台北市的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周遭,以及新竹科學園區及清華大學
等地,他們透過各校、各邦的同鄉會串聯,除印度教之外,也分別有信奉錫克教、耆那教
的印度人來台。


宗教是印度人生活核心之一,目前台灣沒有任何公開式的印度神廟,教徒只能自己設立祭
壇,列印神明圖像,或趁節日時租借場地慶祝。李眉君自認,台印關係漸入史上最高峰,
宗教與飲食會是未來最需解決的問題;而像她一樣,已在台扎根的印度人,有責任替兩國
人民打造交流土壤。


「連我都不能說自己真的了解印度,」李眉君笑說,每當台灣人請她推薦印度食物,她都
回應,「沒有真正的印度料理,只有各邦的家鄉菜。」

語畢,她反問《報導者》團隊:

「可以幫我聯繫上那些舉辦抗議活動的人嗎?我想和他們好好聊聊。」

https://www.twreporter.org/images/20231204042741-af7bc69951e3620f46da6121fd030054-desktop.jpg
[圖]


5.完整新聞連結: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pose-introducing-indian-migrant-workers

6.備註:

大推報導者深入採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7.37.78 (臺灣)
※ 作者: f230072828 2023-12-06 12:55:28
※ 文章代碼(AID): #1bR_x3nA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01838531.A.C4A.html
nikewang: 哪有什麼歧視? 女記者想被印度仔強姦嗎?當初也沒人相信越南印尼外勞在變台灣變成大規模逃逸的社會犯罪1F 211.248.246.203 南韓 12/06 12:55
A80211ab: 黑工解決了嗎 有能力管理再說啦 幹4F 61.224.13.168 台灣 12/06 12:57
ghgn: 笑死 台灣媒體整天在爆印度強姦新聞然後又說台灣人愛歧視 可悲喔5F 111.71.113.186 台灣 12/06 12:58
roy53: 哈哈,肥宅們7F 1.173.229.38 台灣 12/06 12:59
welly520: 德里輪姦案8F 106.105.82.212 台灣 12/06 12:59
yamhome: 八卦歧視團丟臉到媒體了9F 42.72.92.143 台灣 12/06 12:59
cdmlin: 怎沒印度移工在他國的犯罪率數據?10F 1.34.229.213 台灣 12/06 13:00
Marty: 這不就塔綠班最恨的服貿??11F 114.32.15.59 台灣 12/06 13:00
cdmlin: 移工比服貿? 搞笑嗎?12F 1.34.229.213 台灣 12/06 13:01
Anvec: 不就當年民進黨高雄幫 剝削外勞 引發抗爭2005年 高雄捷運泰勞因為被剝削 引發抗爭暴動 真正讓台灣丟臉到全球的就是民進黨跟他們的裙帶
服貿沒有開放外勞13F 223.136.253.182 台灣 12/06 13:01
soulout: 仲介公司這幾年賺翻惹18F 101.8.22.129 台灣 12/06 13:03
Anvec: 民進黨高雄幫 官商勾結 嚴重損害台灣形象19F 223.136.253.182 台灣 12/06 13:04
utuyuy: 已經有引進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移工 為什麼要多加一個印度?理由是?20F 223.136.175.28 台灣 12/06 13:04
Anvec: 暌違20年再開國門 歧視你個大頭 是因為民進黨官商勾結引發暴動啦22F 223.136.253.182 台灣 12/06 13:05
ko363630: 8萬失聯外勞不先找出來,反而引進
十萬印度人。這政府真的是天才耶!
 諾貝爾應該頒獎給他24F 42.73.48.11 台灣 12/06 13:13
rainylife: 是不是誤會什麼,沒有歧視印女吧27F 42.79.72.42 台灣 12/06 13:16
pnsboy: 聽說在矽谷最雞巴的也是印度人28F 42.73.217.24 台灣 12/06 13:31
sweetsmoke: 想洗?29F 114.136.192.62 台灣 12/06 13:32
g4zoco196: 笑死媒體在亂政府打壓勞權然後說歧視30F 49.216.107.55 台灣 12/06 13:49
zzzzaaaa: 這個媒體不就是和碩童子賢的基金會弄出來的XD
側翼又來扣帽子了,連印度人素質普遍差都不讓人說喔?31F 42.75.101.101 台灣 12/06 14:21

--
作者 f230072828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