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IGIBOOSTER (JOE)
標題 [心得] USB電源處理 電訊分離 with Intona
時間 Tue Mar  7 22:03:38 2023



本文中使用的USB線及電源線均為同一款式

測試的組合使用USB線至多2條,電源線至多4條

電源線分別使用在PC、線電、DAC及擴大機上

壁插及專線均有處理過

若是尚未升級此部分的版友

建議先升級電源線、壁插及專線

再來進行本文的USB電源處理

電源從源頭改善所帶來的升級感會比本文的USB電源處理來得更有效


此外,自前次發文提及Intona後

承蒙幾位版友不嫌棄

來信詢問了一些電訊分離跟Intona搭配的部分

故本文一同比較測試

也順便補充一些Intona無法啟動的問題

作為完善前篇文不足之處



正文開始


對照組PC -> USB線1 -> DAC



A、單獨使用分離端子

PC -> 分離端子(未加線電) -> USB線1 -> DAC


就是貼掉來自PC的5V電

和對照組相比

人聲、樂器分離度上升,解析變好,層次感及定位感有感上升

三頻控制力都明顯的好上許多,低頻較為Q彈

如果DAC可以不吃USB 5V電的話,可以嘗試直接紙膠帶貼掉

一個簡單幾乎無成本的動作,對聲音改善幅度卻十分顯著



B、分離端子 + 線電


PC -> 分離端子 -> USB線1 -> DAC
        ↑
線電 -> DC線


這邊說一下分離端子加線電這組合

整體上是作為A的長肉版

低頻量感增加是最為明顯的

非發燒友也可以輕易辨識出的程度

如果說A是讓層次感及定位感出現

B就是讓那些被分離出來的細節進一步地立體出來

聆聽流行樂表現十分悅耳


本次的各項測試組合中

B在特定曲子的人聲和聲是最為動聽的

但於部分交響樂的表現,整體耐聽程度反而下降

如果說A的細節是從原先被矇住的狀態變成微弱可辨識狀態

B則是讓這些細節的形象變具體

惟細節雖多,彼此間卻可能會互相干擾

故而在交響樂曲呈現出的畫面是較為雜亂的



C、單獨使用Intona

PC -> USB線1 -> Intona 7055-C -> USB線2 -> DAC


和對照組相比,畫面明亮許多

整體感受讓人耳目一新

背景的細節是很明顯地呈現出來

原先在A、B上要細細琢磨才能分辨出來的細節

使用Intona則不費吹灰之力

輕鬆就能聽到各項樂器及和聲


但值得注意的是

C的細節相對於B呈顯的較為平面

三者之中

個人偏好純上分離端子不接線電的A

貼掉5V電帶來的整體乾淨感

使得A雖然相較C缺少了部分細節,卻反而突顯了主旋律的美好

微弱的呈現出細節,而不會像B,時有喧賓奪主的感覺

惟A、B、C三者各自有勝過其他兩者的部分

聽感上我認為是見仁見智

只是我個人偏好A居多



D、Intona + 分離端子 + 線電

PC -> 分離端子 -> USB線1 -> Intona 7055-C -> USB線2 -> DAC
        ↑
線電 -> DC線


受惠於分離端子及線電的關係

結像感、分離度比C更進步

隨之而來的活生感及透明度更是上面個別組合遠遠及不上的

整體的質感是向上飛越一個階段的提升

背景畫面彷彿從2D進化至3D,栩栩如生

電訊分離帶來的感動,用過就很難拿掉了

此前的拙著中所提及的各項形容也是基於此組合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68440557.A.626.html
[心得] USB訊號處理 Intona 7055-C 鐵殼系統升級 - 看板 Headphone - 批踢踢實業坊
[圖]
[圖]
[圖]
DIGIBOOSTER (JOE) 多年前,鐵殼系統於版上討論熱烈,就一直有在留意,但每次看完各版友心得 卻總覺得各家搭配不同,令人眼花撩亂,直至三年前因911大撰此文 [心得] 鐵殼 徹底攻略(USB處理相關)  使小弟有幸能一窺鐵殼系統實力且沿用至今日

D的缺點就是開銷也是往上翻倍

線電、線電的電源線、DC線各自都有平價到高價位的選擇

平價位的線電組合就可以帶來不小的進步

分別測試過老虎魚、KECES P6、客製化線電(價位約3~4萬)

隨著線電等級的上升,整體的質感還會再往上



E、PC -> 分離端子(未加線電) -> USB線1 -> Intona 7055-C -> USB線2 -> DAC


無法啟動,PC抓不到DAC

從此處可以看出,原本貼掉5V電連接DAC時,電腦可以抓到DAC

但使用Intona如果貼掉5V電,電腦就辨識不到DAC


所以若是有單獨使用Intona卻抓不到訊號的情形時

有可能是該USB孔供電輸出衰退了

可以先簡單試著換個USB孔連接

如果電腦還是無法識別到DAC

試著使用有額外供電輸入的USB擴充卡、USB HUB(例如鐵殼)或分離端子 + 線電來解決


另外有時已排除供電問題,使用INTONA卻仍無法識別到DAC的相容性問題

使用USB HUB有機會解決

INTONA官方這篇Q&A有提到

https://intona.eu/en/support/answer/1237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 Answers
[圖]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s, Made in Germany ...

 



題外話

將組合C、D中訊源由PC更換成手機輸出給INTONA再到DAC

實測結果是沒問題的

聽感的走向也與PC相同,就不另贅述

E的話則一樣是啟動不能



總結


PC流使用電訊分離所帶來的好處大於那對應的開銷

但如預算有限

處理順序建議先從壁插著手

源頭處理過了再來升級線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4.4.227 (臺灣)
※ 作者: DIGIBOOSTER 2023-03-07 22:03:38
※ 文章代碼(AID): #1a1qH1v1 (Headphon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78197825.A.E41.html
ganei: 可以試試線電灌Intona的AUX IN看看,也許能省一個電訊分離1F 03/07 22:29
這部分先前及本次撰文都有和分離端子反覆比較過

線電連接分離端子的聽感都較為良好

不過AUX IN的DC轉MICRO轉接頭只是BENEVO的百元轉接頭

用料上和分離端子還是有些差異
LeoCha: micro usb孔真的hen煩2F 03/08 01:01
LIONDOGs: 我的intona7055-C接電訊分離頭有加線電,電源指示燈會變成閃爍的,然後抓不到DAC,換了兩顆不同的頭都一樣,分離頭後面接線充藍芽喇叭又能正常充電3F 03/08 01:08
DIGIBOOSTER: 意思是不接線電直接用Intona是可以抓到DAC,方便請教Lion大使用的線電是哪一款?6F 03/08 01:32
Seymour9999: 感謝分享 能不能請問分離端子是網購訂製的嗎?
沒有看到線材大廠有在做分離端子的 除了iFi?8F 03/08 03:14
可以找Yu-Studio 在露天上有在賣成品或是找小李訂製

LIONDOGs: KECES P8的USB 5V孔10F 03/08 07:45
vae53begadb: ACOUSTIC REVIVE有分離線11F 03/08 09:23
BayonettaTJ: P8的USB 5V拿去捅ASUS的八埠交換機
後者會亮電源燈 但是網路部分失效 怪怪
推測是這一個孔啟動電流承載能力不夠12F 03/08 09:38
LIONDOGs: 分離頭小李能訂制,大廠的話acoustic revive有,不過不便宜
查了一下,P8的USB輸出是1A15F 03/08 10:25
Lion大的P8有5V 4A的可以測試嗎?

因為我測試過的線電從2A~4A都有,但沒機會測試1A的

jakkx: 推實測18F 03/08 11:10
AerobladeIII: 推好文。借串問一下,有人放棄USB改用AF200之類的轉aes/i2s嗎19F 03/08 11:16
Liandh: AF200也是走USB不是?21F 03/08 11:40
※ 編輯: DIGIBOOSTER (101.9.128.83 臺灣), 03/08/2023 12:08:47
AerobladeIII: 不好意思沒說清楚,我意思是不處理USB直接數字介面轉非USB輸出會比較好嗎22F 03/08 12:08
ozyamazaki: 我就是這樣用USB接DDC去通DAC 但DDC要有自帶電源
且不吃USB進來的電
我會這樣搞 也是因為新Mac OS已不支援我DAC的USB了24F 03/08 12:34
sputnik0083: 我是未處理PC->華克電訊分離->7055-C->UD701N
感覺真的跟完全沒處理差距不小27F 03/08 12:55
AerobladeIII: 我目前是接老虎魚usb淨化器,也是蠻有感提升的。只是礙於USB線的長度,想說改走數字介面aes的長度比較彈性29F 03/08 13:41
sleep30hours: 除非你要拉超過五公尺,不然usb線不會不夠長吧?32F 03/08 15:26
bonzi4015: 五星推,已收藏33F 03/08 16:34
luke417: 推心得34F 03/08 17:01
AerobladeIII: 因為我是雙修還要受限於音箱跟前級的位置….35F 03/08 1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