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qazsedcft (如果你也在現場)標題 [新聞] 地緣政治角力加劇、出口管制狼煙四起,時間 Thu Jan 25 16:33:27 2024
原文標題:地緣政治角力加劇、出口管制狼煙四起,台灣廠商該怎麼自保?
原文連結:
https://bit.ly/3OjaYQi
發布時間:2024/1/24
記者署名:
文字/李易安
攝影/陳曉威
設計/江世民
共同採訪、核稿/方德琳;責任編輯/張詩芸
原文內容:
https://i.imgur.com/zbL9wMy.jpeg
台中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內進駐許多技術密集的廠商,包括台中精機、徠通科技等工具機
廠商,是中台灣精密工業重鎮。(攝影/陳曉威)
回顧歷史,出口管制基本上就是地緣政治角力的產物。1987年冷戰期間,日本東芝(TOSHIB
A)曾將高階工具機賣給蘇聯,隨後被美國全面封殺制裁,讓日本開始正視強化出口管制法
規。
然而出口管制本就不可能滴水不漏,而台灣出口廠商又以中小企業為主體,未必有資源、能
力查核貨品終端流向,比大型企業更容易誤踩管制紅線,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之中。
隨著「新冷戰」態勢漸趨明顯,出口管制勢也會愈來愈常見,而台灣在國際供應鏈地位的提
升,也讓美國於2023年首次派任「出口管制官」常駐台灣。這些動態都表明,台灣廠商不能
再像過去一樣心存僥倖,必須開始提高警覺、建立法遵機制,才能避免意外遭受制裁的池魚
之殃。
2023年12月12日,台北世貿中心一個會議室裡,美國在台協會(AIT)的出口管制官林安杰
(Ariel Joshua Leinwand)站在投影幕前,不時脫口幾句生澀的中文,引起台下聽眾笑聲
連連。
然而對於許多台灣廠商來說,這場由台灣國貿署主辦的「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管制規定宣
導會」,討論的卻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嚴肅議題。
2023年夏天才抵台的林安杰,是美國派駐台灣的首任出口管制官。林安杰直言,這個前所未
見的職位任命,反映了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性──截至目前,美國在全球各地一共只
派出11個出口管制官,負責查核美國產品出口後的最終用途和使用者。
https://i.imgur.com/fnlC9Jy.jpeg
2023年12月12日,經濟部國貿署在台北世貿中心舉辦「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管制規定宣導
會」,由美國在台協會(AIT)的出口管制官林安杰(Ariel Joshua Leinwand)主講。(攝
影/陳曉威)
緊接在林安杰之後登台的國貿署官員提及,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包括烏克蘭、歐
盟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曾通過管道來和台灣反映,關切台灣對俄羅斯的出口情形,希望台灣
能和歐美各國採取一致的立場,強化對俄羅斯的管制。
出口管制為台灣政府和廠商帶來的壓力,也能從這場宣導會略窺一二。
出席宣導會的工研院代表指出,從2024年起,由工研院執行的「戰略性高科技貨品鑑定服務
」將會開始對廠商收費,原因就是2022年台灣對俄擴大出口管制之後,鑑定案件量便迅速增
加,「原本一年平均只有1,200件,後來暴增到一年4,000件,鑑定費用由政府補助實在吃不
消,只能要求廠商『使用者付費』。」
國貿局官員在宣導會上強調,
近年來地緣政治角力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經濟制裁和出口管
制,取代了過去的軍事對抗,「只要戰爭不結束,這個制裁看起來是會繼續下去的。」
出口管制有哪些類型?
回顧歷史,出口管制和經濟制裁本就是「地緣政治角力」的產物。
台灣國貿署在企業內部出口管控制度的網頁上,便開宗明義提到,「20世紀前半葉,出口管
制反映出東西方衝突的地理政治局勢。雙方均成立各種國際組織,強調國家安全,而促成了
出口管制。」
政治經濟史學家尼可拉斯・穆德(Nicholas Mulder)則在《經濟武器:金融制裁與貿易戰
的誕生》(The Economic Weapon: Rise of Sanctions as a Tool of Modern War)中指出
,現代的經濟制裁成形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讓不願直接投入戰爭的盟國,擁有戰爭以外
的替代方案可以選擇。二戰結束後,美國則成了最愛使用經濟制裁的國家,憑藉軍事力量、
以及自身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地位,讓經濟制裁無所不在。
https://i.imgur.com/7oDRITy.jpeg
安侯法律事務所出口管制顧問翁士傑強調,地緣政治角力加劇,勢必也會增加廠商違反出口
管制的風險,台灣企業必須培養風險辨識、買家查核的能力。(攝影/陳曉威)
安侯法律事務所的出口管制顧問翁士傑對《報導者》表示,現行和出口管制相關的制裁,大
致可以分為三大類。
首先,是針對個人或公司等實體的制裁。以美國為例,根據《出口管制條例》(Export Adm
inistration Regulations, EAR),這類制裁包括「特別指定國民和被封鎖人員」(Specia
lly Designated Nationals and Blocked Persons, 一般俗稱SDN清單)、「實體清單」(E
ntity List)以及「未經核實清單」(Unverified List)等項目。
一旦被列入制裁強度最強的「SDN清單」,美國境內的所有人士和企業、以及在美國有業務
營運的外國企業,皆不得與清單上的對象交易。若廠商要出口貨物給「實體清單」上的企業
,則需先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許可;至於出口給「未經核實清單」中的企業,也必須先在自動
出口系統進行電子申報。
其次是針對
最終用途的管制,近期美國針對中國人工智慧、超級運算等終端用途所執行的晶
片出口管制,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最後則是針對特定貨品的管制,主要以「商品管制清單」(Commercial Control List, CCL
)為代表,並有「出口管制分類編碼」(The Export Control Classification Number, EC
CN)來對受管制貨品進行歸類。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最終用途和特定貨品的管制,並非完全限制出口,但廠商在出口受管制
貨品之前,必須先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如果產品被判定不會造成國安疑慮,便仍能獲得出
口許可。
整體來說,台灣的出口管制法規和美國十分類似,同樣有「出口實體管理名單」、不針對特
定國家的「軍商兩用貨品及技術出口管制清單」,以及針對北韓、伊朗等特定國家的貨品清
單,各項清單皆參照美國、歐盟清單制定。
俄羅斯於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後,台灣國貿局也於同年4月跟進西方國家和日韓等「國際盟
友」,制定「輸往俄羅斯及白俄羅斯高科技貨品清單」(俗稱「兩俄清單」),共57品項,
並在2023年1月、12月追加清單項目,持續擴大管制範圍。
這份「兩俄清單」的特色是,其管制範圍比原有的「軍商兩用貨品及技術出口管制清單」更
大,導致部分原本仍能輸俄的貨品,在「兩俄清單」公告後必須向國貿署申請「輸出許可證
」,並確保最終用途、最終使用者不涉軍事武器用途,才能出口俄羅斯。
除了第三地轉運,台灣的出口管制還有何漏洞?
https://i.imgur.com/oT7IsMj.jpeg
基隆港西碼頭貨櫃物流場。(攝影/陳曉威)
雖然出口管制行之有年、制度完整,但在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IISS)研究經濟制裁的資深研究員莎吉娜博士(Dr. Maria Shagina)
對《報導者》強調,出口管制本就很難做到滴水不漏:
「像俄羅斯這樣的受管制對象,很快就會適應管制措施──他們可以找到新的中間人幫忙轉
運,並持續利用現有的管制漏洞。雖然更嚴格的執法,可以讓俄羅斯更難繞過管制、或者需
要付出更多代價,但終究無法完全阻止關鍵貨品流入俄羅斯。」
除了經由第三地轉運之外,在實務上,海關要執行出口管制也並不容易。
以針對俄羅斯的出口管制為例,根據現行制度,台灣廠商可先將貨品送至工研院鑑定,確認
貨品是否在「軍商兩用清單」或「兩俄清單」內,若貨品落在清單管制範圍內,便必須先向
國貿署申請輸出許可證,才能出口俄羅斯。
但令人訝異的是,廠商比對管制規範後,如果自行認定貨品不在管制範圍內,那麼即便沒有
工研院的鑑定報告、或國貿署的輸出許可證,只要願意切結貨品非屬「軍商兩用清單」或「
兩俄清單」,台灣海關依然可以放行出口——然而如果廠商存心瞞騙、低報規格,貨品出口
後也很難追查。
海關「先切結放行、後查核」的申報不實風險
針對這些疑慮,國貿署僅對《報導者》表示,海關放行後的出口個案,皆會逐案移送至國貿
署查核;根據國貿署統計,2023年1月4日至10月間海關移送之切結放行案件,均非屬管制貨
品。
然而台灣關務署公關科科長張晃嘉對《報導者》指出,海關在查核出口貨品時,基本上只會
核對報關單;像工具機這類構造複雜的精密機械,海關人員也未必擁有相關的專業能力,因
此就算真的拆開工具機,也很難當場確認規格是否落在管制範圍內。
張晃嘉並指,由於出口貨品都排了船期、機位,報關流程比較趕,和已經運抵國門、可以暫
留在海關的進口貨品不同,因此廠商切結後通常便會放行,但放行後確實只能針對報關文件
做查核。
但張晃嘉也強調,有類似現象的並不只是工具機而已,所有進出口品項都可能有申報不實的
問題,因此終究仍要回到個別關員的經驗、能力和判斷,以及廠商本身的誠信。
針對可以先切結放行、後查核的作法,安侯法律事務所的翁士傑則認為,他從未聽過其他國
家海關有這樣的作法,確實可能造成管制上的漏洞。
https://bit.ly/42g6WxU
出口實體清單更新有「時差」
除了海關查核困難之外,台灣的出口實體清單也不無瑕疵。
雖然台灣經濟部會參照聯合國、歐美各國名單,但資料更新仍有時差──比如曾於2023年採
購台灣工具機的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Lebedev Physical Institute),雖然已被美國列入
制裁,截至2024年1月卻仍未出現在台灣經濟部的「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實體管理名單」
中。
工具機業者達佛羅的董事長張錦鋒則指出,如果業者存心想鑽漏洞,絕對都是做得到的,「
CNC的精度可以調整,我可以在台灣把它做得差一點,到客戶那邊我再教他怎麼調好就好。
」
不過張錦鋒強調,
台灣廠商與其花心思走漏洞,還不如思考如何產業升級,找高階、合法的
市場去拓展,這才是長遠之道:
「更何況現在看起來,就算俄烏戰爭結束,出口管制也不是短時間就會停止的事情。」
https://i.imgur.com/Ymhq8zn.jpeg
達佛羅董事長張錦鋒認為,與其花心思走漏洞,還不如思考如何產業升級,找高階、合法的
市場去拓展,這才是台灣廠商的長遠之道。(攝影/陳曉威)
違反出口管制,可能會受到哪些懲罰?
但無論如何,違反出口管制的後果,絕對都不容小覷。
依據美國法律,任何出口貨品只要含有一定比例的美國技術、零件,或使用美國設備製造,
就受美國法律規範;若違反美國的出口管理條例,刑事罰最高可處100萬美元、或貨品總價5
倍之罰金,公司負責人或職員則可處20年之有期徒刑;至於民事罰,最高亦可處30萬美元、
或貨品總價2倍之罰鍰。
此外,違反管理條例的公司可能會喪失在美的出口權利,涉案貨品和技術也會被美國扣押;
就算涉案公司在美國沒有分公司,也可能被列入實體清單,無法使用美元、或透過美國金融
機構進行交易,也不得和美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
更糟的是,境外公司的高階管理人員,也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美國法院提起「密封
起訴」(sealed indictment),一旦前往美國、或其他與美國簽署引渡條約的國家,就會
在機場直接遭到逮捕;美國政府有時甚至會冒充潛在買家,用「釣魚」的方式,將被告引導
至美國可以引渡罪犯的地區。
但即便出口物品沒有美國技術成分,台灣廠商依然必須遵守台灣法律──《貿易法》第27條
便明定,若廠商在未經許可情況下,將「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至「受管制地區」,可處
5年以下有期徒刑,罰金最高新台幣300萬元,並可能喪失進出口資格最高1年,或遭廢止出
進口廠商登記;即使輸出地不屬「受管制地區」,只要未依規定申請許可,仍有最高300萬
元的罰鍰,並可能喪失進出口資格最高1年,或遭廢止出進口的廠商登記。
https://bit.ly/3Uc7bb2
終端流向難以掌控,台灣中小企業該如何應對?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沒有直接受到美國法律裁罰,光是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也能為企業帶
來的嚴重後果。國貿署官員在說明會上便指出,2023年新竹一間IC設計廠商被美國列入實體
清單,消息曝光後,上游廠商為了自保便不再供貨給該廠商,銀行也不願為該公司提供服務
,導致該公司很可能必須解散清算。
張錦鋒也提及,達佛羅原本在瑞士有間代理商,然而該代理商被查獲將機器輸往俄羅斯、並
被美方列入實體清單後,達佛羅便再也沒有繼續往來。為了管控風險,達佛羅也會不定期檢
查海外所有代理商的狀況,避免誤觸實體清單地雷。
https://i.imgur.com/roQbq9f.jpeg
達佛羅公司廠房內,已經打包準備出口土耳其的工具機與零組件。(攝影/陳曉威)
翁士傑則指出,美國商務部的工業和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會
對敏感領域的產品定期隨機核查,也可能直接向美國公司、或是外國銀行在美國的分行,索
取外國企業的資料。如果BIS發現可疑情事,便會和該國外企業進行聯繫,一旦企業拒絕提
供資訊,可能就會被列入「未經核實清單」;若查核後確實有不法情形,該企業便會進一步
被列入實體清單之中。
然而《報導者》調查台灣工具機經第三地輸入俄羅斯、流入軍工業和核子研究所時,發現多
數廠商皆認為「賣斷給國外代理商後就無從管控」,卻不知業者必須負擔最終流向的盡職調
查(due diligence),對於誤踩管制紅線的風險毫無意識。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一位不願具名的職員則指出,台灣的工具機廠商多半是中
小企業,和台積電這樣的大型企業不同,通常沒有資源、能力在國外設立分公司或直營據點
,只能與具有維修、保養能力的當地經銷商合作──這種做法雖然可以節省成本,卻也加深
了掌握貨品流向的困難度。該名職員對《報導者》如此形容:
「海外經銷商要違規轉賣,就像打地鼠一樣,你永遠不知道地鼠會從哪個洞冒出來。」
研究出口管制的拓殖大學教授佐藤丙午亦對《報導者》指出,和台灣相比,日本配合國際出
口管制的歷史更長、經驗更豐富,除了有政府單位把關之外,亦設有民間組織「安全保障貿
易情報中心」,專門為日本企業提供出口管制的諮詢,整體制度相對完善,「而且日本的工
具機公司規模比台灣大,更有能力投放資源做內部控管,避免觸犯管制措施。」
但林安杰強調,美國執法並不只針對大型企業,就算只是一人公司,也都有義務進行查證,
確認貨品最終不會流入被制裁的對象:
「如果真的有疑慮、或沒有能力查證,那我會建議最好不要出口。」
5個自保之道
https://i.imgur.com/QSyerMZ.jpeg
在宣導會上,出口管制官林安杰針對查核交易對象是否為列管實體,特別提出幾點參考警訊
。(攝影/陳曉威)
如此說來,台灣的中小企業可以如何在詭譎的地緣政治環境中自保呢?
林安杰建議,廠商應該留意可疑的警訊(red flag),比如買家地址和實體清單中的廠商相
似、買家不願提供產品最終用途、買家所屬產業與購買貨品功能不符、願意支付高於市場價
格、貨品最終目的地為貨運公司等──如果交易過程出現這些現象,廠商就必須提高警覺。
廠商在出貨之前,也應該查詢美國的「綜合篩選名單」(Consolidated Screening List)
──除了廠商名稱之外,也可以使用地址來查詢,如果買家公司名稱沒有在清單內,但同個
地址卻有另一間公司被列入清單,這時就要留意被制裁的公司用其他名義下單採購。
此外,中小企業如果沒有太多資源做查核,也可以使用免費的科技工具,來確認交易對象是
否可疑,盡可能避免買家將貨品轉賣給受制裁的國家或公司。
比方說,「Wayback Machine」可以查詢交易對象網站的歷史紀錄,讓廠商檢查買家過去的
業務範圍和交易對象,也可以使用Google Map的街景服務來查核公司地址,確認登記地址無
誤,真的有廠房、倉庫等設備。此外,Facebook、LinkedIn等社媒平台上,往往也能看出不
少蛛絲馬跡,查到買家的商業網絡。
由於美國對出口管制的法律追訴期為5年,因此林安杰也建議,所有查核過程、以及和廠商
溝通的紀錄,都要保存至少5年以上,萬一受到美方查核,也能證明自己做過「盡職調查」
。
翁士傑則提醒廠商不能有僥倖心態,以為把貨品賣斷給經銷商,後續流向就事不關己,因為
美方執法,「是整把葡萄這樣抓起來的, (他們會)覺得你是共犯。」
「以前那種只要有生意機會,不管在哪裡都可以去試試看的世界已經不再了。」翁士傑強調
,地緣政治角力加劇,勢必也會增加廠商違反出口管制的風險,台灣企業必須培養風險辨識
、買家查核的能力,選擇風險較低的市場或合作對象。
更關鍵的是,若企業能建立完善的法遵機制(Compliance Program),除了可讓員工有明文
規範、標準程序可循之外,也能對執法者展現遵循管制的決心,未來萬一不幸捲入違規事件
,也有證據能呈現給執法單位,減少被懲罰的機率。
心得/評論:
針對《報導者》的「出口禁令下的紅線交易」系列報導,工具機公會今日發表六大聲明,第
五聲明表示「不排除以技術掌握機台流向的可能性,避免設備因流向無法掌握而牴觸國際規
範」
--
「謝謝你們的存在,讓我看到自己的存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242.37.227 (臺灣)
※ 作者: qazsedcft 2024-01-25 16:33:27
※ 文章代碼(AID): #1biXpPxl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06171609.A.EEF.html
推 pnsboy: 工總會出來叫嗎2F 01/25 16:44
推 dosiris: 重點:美國派駐出口管制官在台灣5F 01/25 17:01
推 patrol: 幫寫個慘字...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麻藥搜查官...6F 01/25 17:10
→ RuRu5566: 台積電一個財報地緣政治風險就消失了...9F 01/25 17:47
噓 samia28: 當美國的哈巴狗損失多少外匯?台灣人還執迷不悟?10F 01/25 17:51
推 winter99: 米國爸爸的話還是加減聽,不聽話的下場參考我們那些拉丁美洲邦交國的歷史。等到巨棒下來,疑美派馬上變成派。11F 01/25 18:23
推 chichen: 不要說人當哈巴狗你廠商可以不要理啊 可以專賣禁止國被美國禁你而已別想2邊通吃14F 01/25 18:29
噓 atpx: 台灣主權表示:17F 01/25 18:33
推 bj45566: 曾被列入 G8 (後來因為政治因素剔除又變回 G7)的工業大國俄羅斯淪落到要用台灣製的工具機,唉18F 01/25 18:43
推 jlw: 不錯的文章20F 01/25 18:47
推 overno: 有喝過美國 可樂或麥當勞的,最好不要去匪區26F 01/26 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