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標題 Fw: [新聞] 老師不想開、學生不願修!大學全英語課程
時間 Sun Sep 17 10:04:14 2023


※ [本文轉錄自 AfterPhD 看板 #1b1bvCAg ]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標題 [新聞] 老師不想開、學生不願修!大學全英語課程
時間 Sun Sep 17 10:02:49 2023


老師不想開、學生不願修!大學全英語課程惡性循環 政大盼靠1效應突破

2023-09-16 17:48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教育部公告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第二階,重點培育學校除第一期已獲核定的四
校外,第二階段再新增政治大學、清華大學與台灣科技大學。但有大學端反應,大學開設
EMI課程常會陷入老師不想開、學生不想修的惡性循環,政大則分享「政大經驗」,全英
語課堂上需有充足的外籍生,將英語轉變為自然的雙語,激發鯰魚效應,才有辦法走出正
向循環。


大專校院雙語學習計畫第二階段重點培育學校再增三所,但有學校教授表示,近一兩年發
現,推動雙語最大困境是老師不願意開授全英語課程,背後則是學生不肯修讀,發現是全
英課程就退選,或實際上課狀況不佳,於是將老師教學評鑑打低分,學生不想上、老師不
想開,變成惡性循環。


此外,近年大專校院聘任專任教師,多要求須具備全英語授課能力。但也有教授表示,有
能力和是否上得好是兩回事,全英授課對教師而言備課時間長,初次投入要揣摩一段時間
,不是所有老師都有意願。


政大國合長湯京平表示,政大現階段每學期可開設逾700門全英語課程,且政大外籍生眾
,學校讓一定數量的外籍生和本土學生混班全英語課程,課堂上有外籍生互動,才能將英
語轉變為「自然的雙語」,課堂上先有一批學生對英語有反應,本地生才會融入。


湯京平談到,政大期望靠外籍生激起鯰魚效應,效益會比全班都是中文母語學生生硬的聽
講來得優異。但有外籍生的前提是學校要先嘗試開設足量的全英語課程,「這是雞生蛋,
蛋生雞的問題。」但激發鯰魚效應雙語才走得長久。


台科大主任秘書呂政修也表示,台大科大一期已取得重點培育學院計畫,學校栽培重點培
育學院也同時規劃全校性方案,加上碩士班外籍生多,雙語課程接受度較高,會在現有外
籍生基礎上逐步推展。


但呂政修也指出,台科大部分學生來自技高和普高體制,部分技高生英語能力確實需要拉
拔,學生修讀全英語課程如同要承擔語言、學科雙邊壓力。為此,各院都設有課後輔導機
制,學生可於課後申請一對一助教輔導,語言、學科問題均可申請;也請系上濃縮一週課
程精華,提供一小時中文精要說明,方便學生課後複習。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7444470?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2030雙語政策爭議 前教長吳清基:烏托邦式想法難成功

2023-09-16 15:03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教育部公告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第二階,重點培育學校除第一期已獲核定的四校
外,第二階段再新增三所大專校院,第一年補助學校約7.7億。但學者認為,雙語政策空
有理想但執行困難,只是烏托邦式的想法,不會成功。


教育部前部長吳清基表示,加強英語能力、增進國際移動力等大方向,「我認為是對的。
」但問題在於現行策略無法達成,中小學端師資不足、教學如何進行都無配套,以致於空
有理想但執行困難,「我看這樣執行2030不會成功,就是個烏托邦想法。」


吳清基指出,中小學端加強、活化英語課程本身即可,再搭配參與社團、引發學習興趣,
打造適切環境。以英語上國文、自然課,學習上恐難達成效果;即便是大學端也難落實學
習效益,也許理工、生醫領域適合,但人文社會效果恐怕打折扣,雙語政策是不是需要因
賴清德一句話就義無反顧走下去,有待思考。


東海大學語言所講座教授何萬順則指出,2030雙語政策戰略和願景過去都無經過任何辯論
或討論,從頭到尾就是賴清德一人的想像。於是當政策上路後難落實,就稱是外界誤解、
執行面出問題,過去稱要成為新加坡等國家,一下又改口說沒有,政策最終願景始終說不
清。


何萬順表示,國人是否欠缺英語力,目前沒有任何經濟數據能佐證。但雙語政策戰略設定
錯誤,恐培育出一批未來將被AI取代的人力,以舉國之力投注恐被取代的基礎語言技能非
常不智,若論對台灣經濟最有利的方式,應是落實多語台灣、英語友善。


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表示,大專校院最經典的案例就是私立大學中文系卻要
求英語授課,英語教學非壞事,但還是要看目的、方法為何,否則為EMI而EMI,最終只是
教師疲於奔命。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444230?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雙語大學計畫 新增政、清、台科大

2023-09-17 02:33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教育部公告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第二階段,重點培育學校除第一期已獲核定的中
山大學、成功大學、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四校外,再新增清華大學、政治大學及台
灣科技大學等三校,第一年補助學校七點七億元,較第一期增加二億元。


除了重點培育學校外,教育部表示,第二期核定重點培育學院廿四校、四十五個學院,包
括中央大學工學院,陽明交大工學院、資訊學院、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等;也再核定廿九
所普及提升學校。


教育部說,重點培育學校與學院,二○二四年需至少有二成五的大二學生,英語能力聽說
讀寫達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CEFR)B2以上流利精熟等級,同時至少有兩成的大二學
生與碩一生,其當年所修學分中兩成以上為全英語課程。


教育部表示,第二期著重提升學術英文EAP和專業英文ESP能力,盼學校改革大一英
文課,課程聚焦於EAP、ESP,有助學生銜接全英語課程修讀,也建議學校開設培力
課程,以利學生培養說寫表達技巧。


第二階段將於一一二至一一四學年度執行,不過有學校教授表示,近一兩年推動雙語遭逢
困境,教師不願開授全英語課程,背後原因是學生不肯修,發現是全英課程就退選,或實
際上課狀況不佳,於是將教師教學評鑑打低分,學生不想上、老師不想開,已成惡性循環


此外,近年大專校院聘任專任教師,多要求須具備全英語授課能力。但也有教授表示,有
能力和是否上得好是兩回事,全英授課對教師而言備課時間長,不是所有老師都有意願。

政大國合長湯京平表示,政大每學期可開設逾七百門全英語課程,學校讓外籍生和本土學
生混班全英語課程,課堂上有外籍生互動,激起鯰魚效應,效益比全班都是中文母語學生
來得優異。


台科大主任秘書呂政修也說,碩士班外籍生多、雙語課程接受度較高,會在現有基礎上逐
步推展,各院設有課輔機制,也會請系上濃縮當周課程精華,提供一小時中文精要說明,
方便課後複習。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7444964?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雙語計畫/吳清基:先加強中小學端

2023-09-17 02:35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教育部公告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第二階段,重點培育學校除第一期已獲核定的四
校外,再新增三所大專校院。不過教育部前部長吳清基直言,中小學端師資不足、教學無
配套,以致於空有理想,但執行困難,「我看這樣子執行,二○三○不會成功,就是個烏
托邦想法。」


吳清基指出,加強英語能力、增進國際移動力等大方向是對的,因此中小學端加強、活化
英語課程本身即可,再搭配參與社團引發學習興趣,打造適切環境。不過若是以英語上國
文、自然課,恐難達學習效果,即便是大學端也難落實學習效益。


吳清基說,也許理工、生醫領域適合,但人文社會學科效果恐打折扣,雙語政策是不是需
要因副總統賴清德一句話就義無反顧走下去,有待思考。

東海大學語言所講座教授何萬順則表示,二○三○雙語政策戰略和願景,沒有經過任何辯
論或討論,從頭到尾就是賴清德一人的想像;當政策上路後難落實,就說是外界誤解、執
行面出問題,過去稱要成為新加坡等國家,一下又改口說沒有,政策最終願景始終說不清


何萬順表示,國人是否欠缺英語力,目前沒有任何經濟數據佐證,但雙語政策戰略設定錯
誤,恐培育出一批未來將被AI取代的人力,以舉國之力投注恐被取代的基礎語言技能非常
不智,對台灣經濟最有利的方式,應是落實多語台灣、英語友善。


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認為,大專校院最經典的案例是私立大學中文系卻要求
英語授課,若僅為雙語而雙語,最終只是教師疲於奔命。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7444971?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雙語計畫/全教總:貿然推動反效果

2023-09-17 02:34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昨舉行二○二四總統候選人教育論壇,針對教育經費分配、教師勞
動權益保障、雙語國家政策、技職高教、少子化等五大議題提問。

對於雙語教學亂象,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日本英語力並不佳,卻擁有大谷翔平、草
間彌生等各領域優異人才,「難道大谷翔平進入大聯盟是靠英語說得好?」他認為,貿然
推動雙語反而可能影響學科學習,減損競爭力。


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陳葦芸則認為,政府執意執意推動獨尊英語的二○三○雙語政
策,已嚴重偏離專業,不懸崖勒馬,將造就出一個華語、英語雙貧乏的世代,連帶犧牲學
生思考力及創造力,怎麼可能提升國際競爭力?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昨也出席論壇。他表示,沒有配套措施,根本不可能達成雙語政
策,先前請教過新加坡教育部長,新加坡教育部長認為雙語涉及國家文化重大改變,需要
廿八年時間,而政府卻稱二○三○就要落實依據何在?


柯文哲表示,雙語要推,但時間點不對。

柯文哲談到,聽過最好笑的笑話,是教師用英語教國文,實在目瞪口呆,政府應務實面對
問題,先釐清雙語政策需多少師資,否則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7444973?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90.76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b1bvCAg (AfterPhD)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694916172.A.2AA.html
※ 編輯: zkow (180.176.190.76 臺灣), 09/17/2023 10:04:06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zkow (180.176.190.76 臺灣), 09/17/2023 10:04:14
pcj: 從大學的便利商店全英文環境開始啊1F 09/17 10:51
mydraem: 先培養師資這件事需要時間解決,不能要求現在的教職硬要執行!2F 09/17 11:15
fifi12042008: 覺得可以調查能在全英語環境學習的,是不是都是家教很好,高中畢業能送出國唸的那些人。這個政策會不會導致階級再製,學者未來可以研究一下。4F 09/17 11:16
ndsl02: 連教授都不想碰英文 這國家的英文教育真的笑死7F 09/17 11:28
daccdacc: 需要長期規劃推動,至少30年。
但政府覺得可以10年達成8F 09/17 11:39
m13211: 修完也低薪 有意義嗎?只為了自我實現,那也可以修德文啊10F 09/17 11:41
nightwing: 台灣下一代年輕人的中文能力  要開始被削弱了 = =12F 09/17 13:25

--
作者 zkow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