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ackliao1990 (j)
標題 [討論] PRC評論:"中文網路正在加速崩塌"
時間 Fri May 24 22:42:22 2024


中共自媒體人何加鹽主要寫作知名企業和企業家的故事,讀者包括中國最頂級企業家和高
階主管、投資人群體。前天他發表評論:〈中文互聯網正在加速崩塌〉,觸怒了中共,該
文因"違反《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接獲"投訴"的微信下架了該篇文
章。


以下是該文的備份: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tech/1431972.htm


先問你一個小問題:如果我們在百度上搜尋「馬雲」這兩個字,把時間設定在1998年到
2005年,能搜出來的信息,大概有多少條呢? 是1億條,還是1000萬條,還是100萬條?
我在幾個群組問過,大家普遍的猜想是,應該是百萬或千萬的等級。 畢竟,網路資訊如
此浩如煙海。 馬雲作為那個時代的風雲企業家,在網路上留下的痕跡肯定是非常多的。

但實際上能搜出的全部結果如下:


用百度搜索,選定日期範圍為“1998年5月22日到2005年5月22日”,含有馬雲的信息,總
共是1條(2024年5月22日數據)。

而僅有的這一訊息,也是虛假的。 點進去會發現,文章的發佈時間其實是2021年,不屬
於上面限定的時間段,只是不知怎麼回事,它被莫名其妙地搜尋出來。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了解那一段時間關於馬雲的經驗、報道、人們對他的討論、他的
講話、公司的發展史等等,我們能得到的有效的原始資訊量,是零。

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不是百度的問題啊? 如果換必應或Google,會不會能搜出來?

我測試過,這兩個網站搜出來的有效信息,和百度沒有太大區別,比百度略多一些,但也
只是個位數。 更多的也都是時間紊亂的無效訊息,只不過不知道是什麼技術原因,被錯
誤地抓取出來。


你可能還會覺得,是不是因為馬雲屬於比較有爭議的人,由於某種不可描述的原因,所以
他的資訊才無法搜到?

但實際上,不只是馬雲的情況如此,我們去搜馬化騰、雷軍、任正非等,甚至是羅永浩和
芙蓉姐姐這樣在那個時候紅極一時的網紅,或周杰倫、李宇春那樣曾經火遍全網的明星,
結果也都一樣的。 如搜雷軍的情況,結果是這樣的:



在測試過不同網站、不同人名、不同時段之後,我發現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

幾乎所有在那個年代曾經紅火過的中文網站,如網易、搜狐、校園BBS、西祠胡同、凱迪
貓眼、天涯論壇、校內網(人人網)、新浪博客、百度貼吧、以及大量的個人網站等,在
某個年份之前的資訊都已經完全消失不見了,甚至大部分網站是所有年份的資訊都消失了
。 唯一例外的是新浪網,還能找到一些十幾年前的信息,但也是極少數的寥寥幾條,其
他99.9999%以上的內容,全都消失了。


大家都沒有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 中文網路正在快速崩塌,行動網路出現之前的中文
網路內容,已經幾乎消失殆盡。

我們原以為,網路是有記憶的,但沒有想到,這種記憶,原來是像金魚一樣的記憶。


我之所以注意到這個問題,是因為何加鹽公眾號的主題是研究牛人,所以我需要經常查找
他們的資料。

這兩年來,我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感覺:網路上能找到的原始資料,每年都以斷崖式的速度
在銳減。 之前還能看到一些原始的報道,後來慢慢沒有了;之前還能找到主人公的演講
或者他們寫的文章,後來慢慢找不到了;之前還能看到很多採訪或對談的視頻,後來慢慢
消失了。


似乎有一個吞噬網頁的怪獸,它沿著歷史的時間線,從過去向著現在吞噬,先是小口小口
,然後大口大口,把中文互聯網的一切內容,以五年、十年為單位,一口吞掉。

等我們回過神來,會發現,在行動互聯網之前曾經存在過的中文互聯網的一切,不管是門
戶網站、機構官方網站、個人網頁,還是校園BBS、公眾論壇,還是新浪博客、百度貼吧
,還是文件、照片、音樂、影片等,都已消失。


記得十幾年前,我曾經因為換電腦,把一些照片和文章打成一個壓縮包,存在某BBS上,
幾年之後發現,那整個BBS都沒有了。 我曾經用過hotmail的信箱,裡面有很多很珍貴的
郵件,後來都沒有了。 我還寫過人人網、MySpace,後來全都沒有了。


我們曾經以為網路可以保留一切,但結果是一切都沒能保留。

這讓我想起劉慈欣《三體》裡面提到的「二向箔」。 歌者文明發現了太陽係有智慧生物
的存在,出於宇宙先進文明的清除本能,他們向太陽系扔出一張二向箔,於是,整個太陽
係以光的速度從三維坍塌成二維,變化成一張酷似梵谷「星空」的畫片。 一切生命、一
切文明的痕跡,從此都不復存在。


在網路上,我們已經處於二向箔的吞噬之中。 這種二向箔可以稱之為“時間的二向箔”
,它吞噬的是時間那一維。

太陽係被歌手文明的二向箔拍扁之後,好歹還留下了一幅《星空》圖,而互聯網被時間的
二向箔吞噬後,只留下一片虛空。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猜想,主要原因可能是兩個:

一是經濟原因。

網站的存在,需要伺服器、需要頻寬、需要機房、需要人員運維,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監
管和維護費用,這些都是成本。 如果是有策略價值(例如需要向外展示公司想要展示的
資訊),或是有短期流量價值(例如還時不時有較多的人上來看),同時公司帳上也不差
錢,那麼還會有動力去維持。


但如果公司在商業上走了彎路,沒錢了,整個網站就會直接死掉。 例如人人網就是典型
代表。

即便公司還有錢,從營運的角度來看,如果一個網頁一年到頭都沒有幾個人來點擊,對公
司來說,就成了一筆負擔,從經濟上最理性的方法,就是直接關掉。 搜狐、網易早年的
內容大量遺失,以及以天涯論壇為代表的BBS集體消亡,都是這個原因。


二是監管原因。

整體而言,網路資訊的監管,是從無到有,從寬到嚴,從嚴到更嚴的過程。 以前可以合
法存在的內容,後來不符合監管要求了;或者是以前可以灰色存在的內容,後來被定義為
黑色了。 這些內容都會直接被喀嚓掉。


還有一些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輿論的兩極化越來越極端,以前「只道是平常」的內容,在
後來的輿論環境中顯得非常尖銳、敏感,儘管不違法,但是可能激化矛盾,形成混亂,監
管方也有可能會要求處理掉。


除了官方部門之外,憤怒的網友,也時時扮演輿論監管員的角色。 他們會翻出十幾年前
某人無意間說的某句話,揪著不放,把人網暴至「社會性死亡」。

但監管上最重要的影響,還不是監管部門的處理或憤怒網友的攻擊,而是它們會造成公司
與個人的「自我審查」。

因為誰也不知道,網站上存在的哪一條內容,某人曾說過的哪一句話,會不會在若干年後
,給當事人帶來滅頂之災。 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把這些潛在的「定時炸彈」全部清除
,也就是把網站關掉或把內容全部刪除。


當然,除了上述兩個原因之外,還會有其他很多原因。

例如,在南斯拉夫解體之後不久,所有「yu」(南斯拉夫國名Yugoslavia的縮寫)這個國
際網域之下的網頁內容全部消失了。 又如,隨著版權保護的加強,曾經隨處可下載的音
樂和電影網站,就都消失了。 還有一些機構和個人,純粹是由於自己的原因,不想在對
外展示資訊了,就把官網或個人主頁關掉等等。


但這些原因都是次要的、局部的。 整個網路內容系統性的、大規模的消失,主要是因為
經濟規律和自我審查。

本質上,網路內容和生命一樣,也受進化論的支配。 其存在的標準只有一條:以盡可能
低的成本爭取盡可能多的注意力。

當一個內容能夠在網路上的大量內容中爭取到足夠的注意力,而維持這個內容的成本(包
括經濟成本、監管成本和對抗監管的成本)比其他方式更低時,這個內容就有可能存活在
網路上。 只不過它有可能會換一種呈現方式,例如從文字變為圖片,從靜圖變為動圖,
從動圖變為視頻,未來可能從二維視頻變為三維全息視頻等等。 承載這個內容的平台也
會變遷,從門戶網站到BBS,到個人博客,到微博微信,到抖音視頻號,到未來可能一個
我們不知道什麼平台。


當一個內容不能再吸引到足夠的注意力,或維持這個內容的成本比其他方式更高時,這個
內容就會從網路上消失。 以電腦為瀏覽端、以網頁為載體的傳統網路的集體消亡,只不
過是這種「資訊進化競爭」的必然結果而已。


生物的進化秘訣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網路內容的進化秘訣是“資訊競,注意力
擇,適者生存”。 由於網路效應,這種競爭比自然還要猛烈萬倍,殘酷萬倍。 傳統網路
不是單一物種式的滅絕,而是幾乎所有內容的整體性滅絕。


每一代新的網路崛起,舊有的網路必將崩塌,時間二向箔是所有網站、所有內容無可逃避
的宿命。


如果未來的文明是網路的文明。 我們這一代,將是沒有歷史的。 因為網路沒有留下我們
的痕跡。

“沒有歷史”,這件事情重要嗎?

當然很重要。

我曾經為了寫邵亦波的文章,想盡了一切辦法,試圖找到邵亦波2007年參加《波士堂》節
目的原始視頻,以及他妻子鮑佳欣以“文愛媽咪”網名在寶寶樹社區發了好幾年的貼文
。 最後還是沒有找到,只能深深遺憾。

雖然《紅塵已忘邵亦波》那篇文章,依然很受大家歡迎,短短一周就有70多萬人閱讀,2
萬多人轉發,但我十分肯定,我一定還是錯過了某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如果它們能呈現
在那篇文章裡,文章品質會更好。


但是我找不到,就只能讓文章以不完美的方式呈現。

你可能會覺得:這只是對何加鹽這樣的研究者和寫作者有用,我又不寫這樣的文章,網路
資訊沒有就沒了,對我又沒什麼影響。

真的嗎?

如果我們已經看不到馬雲的所有演講,看不到任正非的以《我的父親母親》和《一江春水
向東流》為代表的所有文章,看不到段永平在雪球的所有發帖,你會不會覺得有點可惜?

好吧,你說你不覺得可惜。

那如果我們已經搜不到黃崢的公眾號,看不到張一鳴的微博,上不了王興的飯否,你會不
會覺得有點遺憾?

好吧,你說你也不覺得遺憾。

那如果某一天,知乎如同天涯論壇一樣沒了,豆瓣就像人人網一樣消失,B站好比新浪博
客一樣已無人問津,你會不會有點心痛?

如果某一天,你喜歡的微博博主所有的微博只顯示“作者已設置只展示半年內微博,此微
博已不可見”,你常看的公眾號只顯示“此帳號已被屏蔽,內容無法查看”,你在抖音或
小紅書搜索某些信息,結果顯示“作者已清空全部內容”…


甚至,微博、公眾號、抖音、小紅書,就像曾經存在過的bbs、貼吧、空間、部落格一樣
,全部消亡…

你會不會為此難過哪怕是短短的一分鐘?

身為傳統網路的一代人,七零後、八零後已經找不回我們的歷史。 因為它們已經全部消
失了。

新生代也許還能看看朋友圈,但是朋友圈也越來越多“三天可見”,越來越沉默不語。

唯一還在熱情髮圈的,只剩下一水的行銷訊息。

未來就連這些行銷訊息,也終將消亡。


如果一件事對我們很重要,而它正在消亡,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挽救它嗎?

有人曾經作出這樣的嘗試。 美國有一個網站叫做“Internet Archive”,中文翻譯為“
互聯網檔案館”,保存了很多原始網頁。 但是我試過,中文的原始網頁,保存的很少,
而且使用非常麻煩,搜尋功能十分原始低效,和沒保存差不多。


從技術層面來講,保存從中國有互聯網以來,到移動互聯網興起的十來年時間的所有網頁
,應該並不難,成本也不高,畢竟比起現在的視頻時代,原始互聯網的那些圖文網頁,佔
的空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問題是,誰來做這件事,有什麼動機?

商業機構不會做。 因為沒有任何商業利益。

政府或許可以像蓋圖書館、博物館一樣,搞一個能保存所有網頁的檔案館。 但是政府為
什麼要花錢費力做這件事? 除了保存歷史之外,似乎也沒有其他理由。 再說了,就算是
政府做了這件事,對普通網民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這個檔案館肯定也會需要一定的登陸
權限,以免資訊被濫用。


況且,就算是有機構願意做這件事,現在也太晚了。 行動互聯網興起之後,傳統網路的
中文內容,幾乎已經消失殆盡了。 粗略估算,99%以上應該都已經沒有了。

從某種意義上,何加鹽寫的牛人系列文章,也為保存這些牛人們存在過的歷史,做出了一
點貢獻。 如果我沒有寫他們,很多歷史就已經在網路上找不到了。 但畢竟這也不是原始
訊息,只是經過我整合過的二手資訊。


現在的中文網路上,在這個世紀前十年發生過的所有重大事件,所有留下過深深痕蹟的名
人,目前還能找到的信息,幾乎已經全是經自媒體編輯過的二手信息,甚至是傳過多手,
早已面目全非的訊息。


關於它們的原始報道沒有了,原始視頻沒有了,原始講話沒有了,原始的網友目擊沒有了
,原始的評論沒有了…

再過一些年,這些二手資訊和N手信息,也都會消失。 就像那些事件從未發生過、那些人
從未存在過。

我們已經無能為力,只能接受現實。

在未來的網路時代裡,回首21世紀的前二十年,將是沒有歷史紀錄的二十年。

我們是網路時代消失的一代。

如果你現在還能看到一些中文網路的古信息,那隻是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

如果你明白了它們的轉瞬即逝,可能會像臨死前的浮士德一樣感嘆:

你真美啊,請停留一下。

但那抹餘暉,很快將和你這句感嘆一起,被時間的二向箔吞沒,陷入虛空。

《三體》中,程心和艾AA還能有幸搭乘唯一的一艘曲率飛船,逃離正在二維化的太陽系。

而我們,連曲率飛船都沒有。


逃無可逃。

現在你所看到的、你所創造的幾乎所有內容,連同這篇文章,這個平台,終究也會淹沒在
虛空中。



心得:1.人類文化資產無紙化的瓶頸是-維護電子儲存設備也是很高的成本,目前沒有網路
企業願意無償承擔這個成本,許多舊網站的資料終將隨著伺服器的磁碟壞軌而無法回復。
2.難怪中共的AI輸給美國,因為中共AI收到的訓練資料是刪減過的,垃圾進的結果當然是
輸出垃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131.176 (臺灣)
※ 作者: jackliao1990 2024-05-24 22:42:22
※ 文章代碼(AID): #1cKATLxa (Tech_Job)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716561749.A.EE4.html
bnn: 沒有 其實唐詩三百首以外的散落廢文也還是消失無存就算是紙本 那些非經典的本來也就是會被忘光不儲存1F 05/24 23:12
rogergon: 不論何種媒介,除非自己保存,否則很難留下什麼3F 05/24 23:43
abccbaandy: 有些是故意不給找的吧,動不動就要人下APP、登入4F 05/24 23:56
bitcch: 英文網站也是啊 十年前我的最愛點開來有幾個還能看5F 05/25 00:26
mepass: 這也沒辦法 不可能把所有的歷史文獻都留下來6F 05/25 00:36
Qinsect: IPFS跟 matters.town 就是在做網路資料永久留存的努力7F 05/25 09:37
abccbaandy: IPFS不就跟BT 87%像,根本就是笑話...冷門也是GG9F 05/25 11:28
yudofu: 馬雲這個例子問題更多在於刻意移除、不用講得好像只是沒人想知道,而是不被允許知道了10F 05/25 21:44

--
作者 jackliao1990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