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razyKill (瘋狂屠殺)
標題 [閒聊] 提高貸款,延長還款,過去10幾年已經證實
時間 Thu Dec 21 09:42:49 2023


最近看電視,看到有人在提出一堆讓年輕人能買房的方法,但看了半天,不就是:提高貸
款金額,延長還款的時間,讓你多借個1000萬,還錢時間延長到35年,40年........

過去10幾年就已經有實行過類似的方法,而且已經證實失敗了,為什麼這些人還要講一樣
的事情?
假如在一般的民間企業,你一直用失敗的方法做事,早就被老闆fire掉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137.68 (臺灣)
※ 作者: CrazyKill 2023-12-21 09:42:49
※ 文章代碼(AID): #1bWvWRzN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03122971.A.F57.html
lovingbase: 延長是好事啊  財商???1F 12/21 09:46
piliwu: 失敗的是看到貸款條件好沒上車的人、上車的人都成功了2F 12/21 09:46
Arnol: 只有沒上車的外拋仔整天唉唉叫啊,倖存者偏差3F 12/21 09:49
只有炒房的黨工認為成功,你可以下去領500

MDJJ: 失敗?哪方面失敗? 年輕人無法上車失敗? 還是什麼失敗?4F 12/21 09:49
Morphee: 我真失敗 賺了幾個八位數 怎麼沒有賺九位數十位數 真沒用5F 12/21 09:52
benson502: 瑞典房貸之前平均還130幾年,真是沒用的北歐國家6F 12/21 09:52
公宅比例是台灣500倍,房價所得比也比台灣低很多

a96932000: 沒失敗吧?7F 12/21 09:53
a9940597: 一輩子當房奴,失敗8F 12/21 09:53
asuslover: 為什麼我看到的是成功?哪方面失敗?打房?有房的應該沒人覺得不成功吧9F 12/21 09:53
howhow801122: 讓你負擔變少,不代表不用努力11F 12/21 09:53
deann: 就龐式騙局的作法阿
抓最後一隻老鼠12F 12/21 09:55
cutemico: 我爸當初用槓桿讓我的資產現在比年收200的人還要多,然後那些資產自己也可以創造年收~是說延長年限哪裡失敗了????14F 12/21 09:56
e2699096: 你從哪裡看到失敗...?平行時空?17F 12/21 09:57
cutemico: 我自己是從100開始建構股票資產,沒有槓桿沒有借貸,結果資產並沒有膨脹成2倍,但因為陸續投資總資產也是有長大。不過看起來很符合單筆一次投入投報率會比較高~
不過把等值的股票部位贖回購入不動產的話,資產馬上膨脹五倍誒~到底哪裡失敗????18F 12/21 09:58
farseer7: 大概是原po買不起 所以算是失敗吧23F 12/21 09:59
cutemico: 不動產還是最香的,不過現金流還要要靠自己的工作能力我覺得年輕的話(40歲以下)應該還是建議存錢買股票,真正感受一下狂飆的股市賠錢的速度有多快~順便看一下自己資產增長的速度有多快,最後(40歲以上)之後就會認命從股市提領出頭期款,然後,發現不動產的總增值竟然可以大於股市,完全不同的投報率,但也完全不同的增值數字~24F 12/21 10:01
flamer: 失敗是你說了算?31F 12/21 10:05
IBIZA: 會不會其實失敗的是你,不是這個方法32F 12/21 10:06
jinso7410: 還沒上車嗎 投柯是你最後希望33F 12/21 10:07
flexin: 好啦,火車還沒開走,狗狗吠兩聲就好,記得上車就好,乖~34F 12/21 10:08
cutemico: 我是沒有辦法在股市用槓桿的人,我無法接受要被追繳的感覺,每一分錢都去賺錢,看是去股市還是去房市,所以我已經沒有閒錢可以追繳保證金了啊~需要用錢再從股市賣出就好,股市證券交易所得稅又不用課徵,不像房市~交互使用,讓資金靈活最大化~但是想到不動產每年都可以增貸出100-200,感覺就很香啊~(前提是你的所得比跟不動產增值可以支撐)35F 12/21 10:08
junior020486: 新青安18993人上車了,失敗?42F 12/21 10:11
cutemico: 過去十幾年會失敗,是因為你類比錯誤吧。你類比到他們從房市多借出1000多萬,然後投入狂飆的股市去賠錢吧!!!!!!人家叫你從房市多借出一千多萬,是叫你去購買兩千多萬的資產,然後十幾年後再賣掉其中一份,實現資本利得~這樣不會賺錢???????賺到家裡有十台保時捷了吧43F 12/21 10:12
junior020486: 何況30年貸款開始普遍推行後,一大票人都上車49F 12/21 10:12
cutemico: Large outlier unlikely, 請不要拿自己身邊失敗的案例當通案,多多訪問,至少訪問20個人在做結論~50F 12/21 10:13
junior020486: 到底誰失敗,自己失敗要承認啊52F 12/21 10:15
sfking: 十幾年前因為30年房貸上車的6.7年級生,我看不出來哪裡失敗,反倒是相近年紀在那邊等跌的空空租屋仔,要不多花幾百萬,要不乾脆放棄買房,可能連同學會都不敢出席了。53F 12/21 10:18
young52177: 你OK 我先買56F 12/21 10:19
matter224: 我以為你要說證實成功 結果居然是在說失敗lol57F 12/21 10:22
ReiFan: 可能要推行『人人有房住』政策才算成功58F 12/21 10:28
alex5566: 其實居住正義 是人人住得起,不是人人買得起...
但現在整個重點都擺在人人買得起.... 其實有些搞錯方向59F 12/21 10:34
benny1990615: 失敗??哪裡失敗了?61F 12/21 10:36
junior020486: 就是一堆人能力不夠、出社會沒幾年,就吵要買房,去歐美日看看,哪一國年輕人整天吵買房,有房租就偷笑了62F 12/21 10:36
benny1990615: 這啥財商65F 12/21 10:36
junior020486: 以前父母輩,一堆高中半工半讀唸夜校,出社會隔週六要上班,省吃儉用才買了一間華廈,還是32歲買的,自己算算看,工作了幾年才買
現在研究所畢業沒幾年,整天吵要買房,看得都是預售三房車,有毛病嗎?66F 12/21 10:37
vicowin: 哪裡失敗 越來越多人買房啊71F 12/21 10:38
fastevil: 因為根本不在乎,騙到票就好72F 12/21 10:39
junior020486: 然後瘋出國、瘋大餐,最後都是在吵預售三房車
父母輩就可以住公寓,你起手第一間就是預售三房車,要看什麼?
以前父母輩就可以住在台北縣外圍蛋白區,現在叫你們買蛋白中古屋、公寓就嘰嘰歪歪的73F 12/21 10:39
Mk56: 哪裏失敗? 你的人生嗎78F 12/21 10:42
NCmax: 證實在哪 你證?79F 12/21 10:46
Answerlin: 魯空之所以失敗就是不知道問題出在自己的認知,一再用魯蛇資訊跟理論安慰自己,不要忽略這些噓你的ID,房版還是有很多好心人願意點出問題的,自己人生自己負責呦,人生沒有幾個十年可以過。80F 12/21 10:53
blargelp: 誰失敗了????84F 12/21 10:59
a0989876: 可能要鬥地主 發動文革才算成功85F 12/21 11:00
你可能不知道歐美的情況,缺乏國際觀就不要來丟人現眼了。
去問問20~30歲的人,90%都認為失敗

※ 編輯: CrazyKill (101.12.137.68 臺灣), 12/21/2023 11:06:18
k85564: 哪裡失敗了
沒買的人只有20% 然後這20%說失敗
它的目的又不是要打房價86F 12/21 11:04
yiliang1107: ………沒有失敗好嗎89F 12/21 11:14
Taiwanwolf: 先定義成功失敗90F 12/21 11:16
ab159852: 其實就算兩人月收都四五萬(在本板應該算很低了) 存個幾年也能買得起新北近北市近捷運的公寓 哪會買不起房?有新房病的偏遠一點林口或淡水也都買得起 要工作沒幾年就蛋黃新房本來就不切實際91F 12/21 11:27
square1234: 我27歲今年完全無後援買了一間,哪裡失敗了?
還扯什麼國際觀 笑死95F 12/21 11:31
adroddick: 過去10年沒上車的才是失敗97F 12/21 11:35
eecoolty: 上車的人那麼多 到底失敗在哪?98F 12/21 11:38
plcc122: 啥失敗…99F 12/21 11:55
medama: 沒失敗啊 很成功100F 12/21 12:01
pptsuck: 都上車了 能怎樣?101F 12/21 12:20
WindSucker: 4102F 12/21 12:20
bustinjieber: 同意你喔,失敗者覺得政策失敗很正常103F 12/21 12:24
applejone: 不然?免保人免抵押物不看信用強力過件貸款如何?
嗯 原來是看20-30歲阿 這年齡層能拿出多少錢出來買房?趙少康嗎?少數拉
還是不想貸款就能買房?我推薦萬里 那邊真的很便宜104F 12/21 12:29
likefishing: 跪求房貸 100年108F 12/21 12:41

--
作者 CrazyKill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