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MindOcean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4-01-24 00:08:24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QueenHKASino (港島楂FIT阿叔)
標題 Re: [新聞] 逆天!香港房價所得比14.9倍
時間 Wed Jan 22 16:57:00 2014




身為在香港炒房的一份子,看到這種新聞,
實在是感到十分的..................














爽!



說真的,香港今天這樣子的情況,
完全是香港人(政府+中產+地產商)自己造成的,
香港相較於台灣,是一個稅率又簡單又低的地方,
我們不炒房炒股票,香港政府就沒收入,
加上港府的主要收入之一:圈地政策
根本就是一種由政府操作炒房行為

而且正如C大所說,社會的中產份子都是有房一族,
導致政府在打房時一直不敢太大力,
因為會打到他們自己(比如官員議員等)

就算不講政府,民間所謂的炒作行為,
大部份也是所謂香港操作的,比如房仲好了,
他們的傭金不像台灣總計可收到6%,
香港的物業買賣傭金是一邊1%,買賣雙方共2%,
所以同一個物件,他們會在一次成交期內(約四個月到半年),
翻炒個兩三次,這樣可以多收幾次傭金

而且所謂炒家,多數也是香港人(永久居民)
而非大陸人,真正的大陸人,在我們眼中是”潘仔”,
就是當一個物業被我們一炒二炒三炒四炒後,
已經遠遠超過他當時的實際價值時,
最後就是找大陸人接手,那種價格只有他們會買
(反正他們買房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賺錢)

我很同情香港的無殼蝸牛一族,很無奈的,
他們的社會環境就是如此,我認為如果自認為是一個香港人,
有長居香港的打算,應該要想辦法讓自己的收入與房價掛勾,
否則就不如離開香港吧


PS:
香港的房價也是含公設的(建築面積:含公設,實用面積:不含公設)
而且公設比不見得輸台灣,我們公司名下有個物業,公設比就高達50%,
以前房仲或建商在賣房子,是不需要標示實用面積的,
大家買的時候都只看建築面積,直到前兩年才剛修法,
必須揭露實用面積,現在大家才看得到建商有多夭壽

(但我們賣的時候,嘴巴都還是只講建築面積,聽起來比較大啊....)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2.49.157
chyou2003:台灣現在賣房還是講建築面積1F 01/22 17:01
ciswww:香港的中古屋廣告明載去除公設後的專用面積,台灣應跟進2F 01/22 17:02
bluebrown:就是爛手交給大陸人吧XD 中資承擔3F 01/22 17:02
bluebrown:不過要是沒有中資進場 又繼續炒的時候會?
ㄟ 這個問題問得好,因為我們不一定是最後一個接手的,
所以我不確定別人怎麼做,但以我們自己碰到的情況,不外乎就是:
找”潘仔”租(通常還是大陸人),把回報率拉高,
通常會有一些收租型的買家肯買

連租的”潘仔”也找不到時,就先按市價租出去,
但是私底下補貼租客租金,把租金弄到回報率高,
一樣可以賣給收租型的買家
(或者自己假裝租客,嗯........)
shamanlin:台灣就算是房仲網站的刊登的廣告都看的到實坪數字啊5F 01/22 17:04
ciswww:不只,香港連房仲店頭玻璃窗的A4廣告都寫明專用面積6F 01/22 17:06
QueenHKASino:這就是修法以後的結果,他們會兩種(建築+實用)都寫,但7F 01/22 17:08
QueenHKASino:這是近年才有的,多數人買都是之前用建築面積買的...
ying1086:香港現在立法了 新屋中古屋都只能用實用面積9F 01/22 17:16
ying1086:以前買個房子建築面積60坪 算成實用面積可以只得40坪
ying1086:最可怕的是 沒用的凸窗可以是 4呎 x 15呎 可以睡兩個人
ying1086:然後也算到建築面積去
solitude1102:你中產的定義跟曾俊華一樣吧13F 01/22 17:20
※ 編輯: QueenHKASino    來自: 123.202.49.157       (01/22 17:40)
ying1086:樓價跌了也沒用 印花稅.....14F 01/22 18:27

--
※ 看板: CPLife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40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