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Andy5438.bb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3-07-02 21:55:49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paulyogo (你爛透了)
標題 Re: [新聞] 台電中油硬幹 10萬噸CO2埋地底恐誘發地震
時間 Tue Jun 25 17:36:52 2013


※ 引述《justmeme (justme)》之銘言:
: ※ 引述《cocoleeeric (小笨盪)》之銘言:
: : 台灣的管線  這問中油最清楚
: : 台灣中油從國外買天然氣 也是從台中港那邊把天然氣送到儲氣窖那邊去儲存
: : 所以技術上是沒問題的  商機的話  除非你有個十幾億  不然很難摸到邊
: : 石油是很花錢也很賺錢的行業  不知道這樣有沒有解釋到你的問題
:   不好意思
:   我想請問一下
:   中油目前是試驗場址的穩定性
:   未來想要大量封存
:   不過
:   那來那麼多的二氧化碳呀?
:   該如何把空氣或廢氣中的二氧化碳補捉
:   我一直搞不懂這個問題耶
:   捕捉二氧化碳
:   加上封存它們
:   應該是要花很多錢呀
:   中油這麼做有啥好處呢?
:   究竟為啥可以賺錢?
:   跟國家請錢嗎?
:   謝謝

回應一下這個好了 我看其他有關二氧化碳封存機制安全部分的都有人回答了
整體統整一下 CCS (CO2 Capture and storage) 分成二氧化碳的捕獲與封存

為什麼要封存二氧化碳  除了環保議題之外  還有碳足跡考量 這比較貿易相關 按下不表


關於二氧化碳的來源 主要還是在發電廠 煉油廠 鋼鐵廠 這邊幫中油說一下話
其實中油沒有排放什麼二氧化碳 他們都是買油氣來賣 XD(能源局有排碳量的統計)

主要大宗還是各種的工廠 發電廠 水泥廠
而台灣第一個真的開始捕獲二氧化碳的 是台泥在花蓮的水泥廠(他們跟工研院合作)
每年的捕獲量一年約一萬噸
捕獲的方式就是純化 吸附等等的概念(我是做封存的 捕獲比較化工材料相關)

另外我想就報導的兩個CASE來做點討論
永和山部分 傳統的構造封存 技術層面來說 EOR(強化油氣採收)在國外是行之有年
的技術 從90年代就已經有不少施行的案例 EOR的概念為 把氣或水灌到原本含有油氣的地
層當中 把剩餘那些採不到 或比較難採的油氣給擠出來 增加產率
而以永和山來說 其地層狀態本來就是負壓(就是儲氣層裡面的壓力 本來就比圍岩小)
二氧化碳灌注之後 對於地層的壓力上升幅度不大
而如同前面有些朋友所說 構造封存 本來就將油氣儲存於地下數萬年
安全疑慮其實很低

彰濱區的CASE 鹽水層的封存 世界上幾個大型的封存計畫 皆為鹽水層的封存
因為鹽水層形式的封存 在各種封存機制中 封存量最大的

二氧化碳灌注到地下之後
其深度要大於八百公尺 反正打都打了 講詳細一點好了...由於地壓梯度與地溫梯度
隨著深度的變化 其地層的壓力與溫度都會升高 而二氧化碳在深度超過八百公尺的地層
中 其溫壓條件會讓二氧化碳轉為超臨界狀態 這使得二氧化碳的 溶解度 與 黏滯性
密度 都會有所提升 進而增加二氧化碳封存的效率 為什麼?

首先 岩層中的孔隙富含著鹽水 灌注後的二氧化碳會遇到這些鹽水 然後溶解進鹽水
所以溶解度的增加 可以使得二氧化碳更有效的被封存在地層中 但二氧化碳封存
最需克服的問題是二氧化碳灌注後因為浮力向上移棲 所以超臨界二氧化碳的密度增加
也加強了封存的穩定性 那超臨界二氧化碳密度大概是多少? 大概在450~700kg/m^3左右
其實還是比水小(1000) kg/m^3) 還是會向上浮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東西  蓋層


這就是地質調查的目的 台電彰濱地區的CASE目前仍於調查階段 為的就是把那個地方
的地質條件給確定 並且評估適不適合二氧化碳封存

這麼說好了 如果把二氧化碳當作個壞人 我們需要一間監獄來關他
我們必須先找個地方設置監獄 並且要有足夠的空間來關住犯人 評估這個地方安不安全
會不會有人來鬧事 劫獄(這就好比找尋適合的二氧化碳儲集層 或有無地震)
再來 我們要考慮越獄的問題 監獄是不是很堅固(蓋岩層)
並且搭配一些保安設備 來觀察犯人有沒有跑掉 這大概就是全套二氧化碳封存的概念
另外 二氧化碳封存有個概念 我們不是要把這個犯人關到死 而是有一天 他改過向善
讓他出來是沒有關係的 但前提是這個監獄要可以把他關到那一天 所以調查很重要


名詞解釋

儲集層 通常是孔隙率比較高的砂岩 而二氧化碳就是被灌在這些孔隙中 以彰濱區為例
大概是桂竹林層 與南庄層中間的砂岩 或者是更深地層中打鹿頁岩的打鹿砂岩 順帶一提
打鹿砂岩是台灣油氣產出最多的層位

蓋層  通常是孔隙率與滲透率很低的頁岩 用來擋住那些向上跑的二氧化碳 也就是堅固的
監獄牆壁 北部地區通常利用錦水頁岩當作蓋層 中部地區則用打鹿頁岩 這兩個頁岩分布
很廣


保安系統 監測技術 百密總會有一疏 還是要做好監測 來觀察二氧化碳是否滲漏
常見的監測技術有 地球物理方法 震測 重力 微地動監測 或是衛星影像的技術

監測灌注後地表的型變 然後就是氣體的監測 土壤氣 區域風場 或是地下水的成分分析

這些實驗 在場址的評估時期就必須做 建立區域的基線資料 用來比對灌注後的監測資料

呼~~~先這樣吧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21.144
powerddm:頭推1F 06/25 17:37
MSNboy:專業2F 06/25 17:37
monarch0301:專業 推3F 06/25 17:38
galilei503:有認真有推4F 06/25 17:38
wez:專業 認真 推~~~5F 06/25 17:42
proach:原PO對油頁岩有研究對嗎? :D6F 06/25 17:47
im155077:推,這議題釣出好多專業的XD7F 06/25 17:49
chshsnail:推專業XD8F 06/25 17:52
briangwang:我是搞補捉的,總覺得封存的技術超深奧,也很複雜....9F 06/25 17:53
akira00150:封存和捕捉..我是作地下岩層和水泥受超臨界CO2的物化影10F 06/25 17:55
akira00150:響..這算啥? 監測嗎XD?
monarch0301:樓上可以跟原PO交流一下 XD  PO篇更完整的專業文12F 06/25 17:55

我沒有研究油頁岩說 XD

地下岩層和水泥受超臨界CO2的影響 這個很有趣 美國已經有相關 二氧化碳法規
裏頭有說明對於二氧化碳封存 鑽井套管水泥的限制 我記得好像是含鉻的水泥?
降低二氧化碳跟管壁的反應 不過那法規真的是法律條款 我看不下去...
※ 編輯: paulyogo        來自: 140.115.21.144       (06/25 17:59)
nineveh:嗯嗯沒錯跟我想得差不多13F 06/25 18:00
akira00150:現在主要是用飛灰、爐石(就是燒完剩下的那種)、重晶石14F 06/25 18:01
akira00150:矽粉之類的和水泥(波特蘭I型)去混 然後放到超臨界CO2裡
akira00150:看哪種比較不會受侵蝕 又或者受侵蝕後強度不要衰減太多
cksh3300546:科科……推17F 06/25 18:04
elliotpepe:118F 06/25 18:56
wuwenjay:胖子!!19F 06/25 19:34
jackythere:反正出事情總是推卸責任~20F 06/25 19:35
babygiggles:我記得水泥套管這個部分國外也有特別去開發過21F 06/25 20:14
hipmyhop:推 除了BP還有哪些技術領先的公司嗎22F 06/25 20:16

BP的鑽探技術比較強 主要在做二氧化碳封存的油公司是 歐洲的Statoil

http://www.statoil.com/
世界上幾個大型的商轉二氧化碳封存場 都是他們做的
包含 Snohvit   Sleipner(這是國際間最有名的計畫 灌注在北海 ) In salah

PePePeace:專業23F 06/25 21:01
※ 編輯: paulyogo        來自: 140.115.21.144       (06/25 21:27)
timmy0227:專業推!!24F 06/25 21:46
nighttt:專業推!25F 06/25 21:54
happyalien54:專業推!26F 06/28 09:13

--
※ 看板: FW 文章推薦值: 1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87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 ̄︶ ̄)b asd5565531 說讚!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