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adst513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3-09-09 12:23:16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kerkerkerbe (科)
標題 Re: [爆卦] 20年前的台灣薪資
時間 Wed Sep  4 19:34:56 2013


※ 引述《qls (真心祝福 你的暱稱很浪漫)》之銘言:
: 現在託了馬英九的福,到處都是22k,22k領久了好像也理所當然,漸漸地也習慣了
: 可是當我們上來逛充滿了吱吱的八卦板的時候,動不動就有人講古,說20年前薪水多高
: ,隨便一個店員都能領三萬多,房價又很低,台北市一坪20、30萬,聽得現代人覺得
: 「你一定是唬爛的」
: 那麼到底是不是唬爛的呢?我們就來看看吧!
: http://i.imgur.com/DFd0pO9.jpg
[圖]
 
: 民國82年「台灣房屋」徵仲介,月薪四萬起跳
: http://i.imgur.com/fTvUsgM.jpg
[圖]
 
: 芝麻街美語徵人,光是助教就22k,櫃台人員有兩萬八,培訓講師還破三萬
: http://i.imgur.com/p9PuoRB.jpg
[圖]
 
: 光泉公司徵業務員,月薪兩萬五起跳
: http://i.imgur.com/eWMU5je.jpg
[圖]
 
: 不動產公司徵房仲,月薪三萬起跳
: http://i.imgur.com/5QdqQze.jpg
[圖]
 
: 和高電氣徵送貨員,月薪三萬起跳
: http://i.imgur.com/nxYryqi.jpg
[圖]
 
: 「你會紅」KTV徵人(現在已經倒了,我去過,是普通的KTV)
: 晚班兩萬六、主管六萬
: 最後再看看這個:
: http://i.imgur.com/SkI9Mbd.jpg
: 天龍國信義區,「三豐永吉」每坪31萬起
: 那麼以上是民國82年的情況,我們來看看民國85年變得如何了?
: http://i.imgur.com/frvnxNhh.jpg
: 民國85年的報紙電影版,有中山美穗主演的「情書」,還有報告班長4
: http://i.imgur.com/L04y5CX.jpg
[圖]
 
: 85年萬芳醫院捷運旁,一樓32坪,只賣195萬,靠腰!一坪才6萬!
: http://i.imgur.com/8tHVP40h.jpg
: http://i.imgur.com/yOF2KNZh.jpg
: 玉成公園旁「翡翠山林」,一坪35萬
: http://i.imgur.com/g6Soy4A.jpg
[圖]
 
: 送瓦斯月薪五萬、送快遞月薪三萬五、發海報日薪一千
: http://i.imgur.com/4ZcIFHY.jpg
[圖]
 
: 業務月薪三萬五、送貨月薪三萬
: http://i.imgur.com/fYousl0.jpg
[圖]
 
: 送書報隨車小弟,月薪三萬八
: http://i.imgur.com/2xOkJLn.jpg
[圖]
 
: 賣雞助手(大概是要殺雞拔毛的那種),月薪三萬
: http://i.imgur.com/En6DSbt.jpg
[圖]
 
: 傢俱行店員,月薪三萬七(女二萬七)
: (充分顯現出時代的眼淚,因為現在注重男女平等,這樣刊登一定會被罰錢)
: 那麼,你現在的薪水有多少呢?
跟時代背景有關
別忘了1990台灣股票飆到了12682點
台灣人開始爆富
錢多到淹蓋腳底板

一般人都在炒股票
股市一進一出就賺了好幾萬
所以很多工作找不到人去做
就算薪資愈開愈高也是徵不到人

沈文程的 1990台灣人
唱出了當時物慾橫飛的台灣社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PBIp9U31Hc


想要緬懷一下的
可以繼續往下看

http://ppt.cc/VQu4
轉:台灣股票史 @ 【開源節流】--> "開源" & "節流" :: 痞客邦 PIXNET :: 溫故而知新——台灣股票史 【 發布:勇奪芳心  2008-08-26 16:11  勇奪芳心】 文章來源: ...
 


溫故而知新——台灣股票史


從1990年的台灣股市泡沫得到的啟示


1990年2月,曾經令人驚心動魄的股市泡沫終於破滅。台灣股市從最高點12682點一路崩盤
,一直跌到2485點才止住。大盤在8個月內竟然跌掉了10000餘點,跌得只剩下了零頭,跌
幅高達80.4%!此刻,投資者才真正領悟到股災的可怕,才真正認識到股市風險的巨大。


         本文回顧了那場台灣股市泡沫破裂的曆程。作者發現,股市泡沫破滅的成本
最終主要由四種人承擔。他們是:

投資經驗欠缺的個人投資者、挪用生產經營資金炒股的不務正業的機構和企業、負債炒股
的個人投資者及非理性投資者。從中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呢?

         泡沫積聚的曆程、成因和影響

         台灣股市從啟動到泡沫頂點經曆了5年的時間。1985年7月台灣股市從600多點
啟動到1987年10月到達4600多點。受當時美國股災影響,台灣股市狂跌了近3個月,一直
跌到2300多點。之後行情迅速恢復,至1988年9月到達高點8870點。受台灣金融當局宣布
開征資本利得稅影響,台灣股市開始第二次暴跌,最低至4873點。隨後,管理層在投資者
的巨大壓力下宣布取消征收資本利得稅的計划。1989年上半年指數快速收復失地,到六月
創9000點新高,並在隨後的幾天內如期突破萬點。1990年1月,股市開始了最後的瘋狂,
創出了12495點的曆史新高。當時市場樂觀情緒的彌漫已經無法控制,人們認為股指將很
快突破15000點。1990年爆發的海灣戰爭終於刺破了這場超級股市泡沫。從1990年2月到10
月,股市由12682點狂洩到2485點。


         台灣股市那一輪上漲的成因

第一、首先是台灣經濟持續高增長。1951年至1987年,台灣年均經濟增長達9%,為世界之
首,並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第二、勞動密集型出口導向模式為台灣賺取了大量外匯。1988年底,台灣外匯儲備達760
億美元,僅次於日本,是當時人均外匯儲備最高的經濟體。其次是新台幣的昇值預期。美
國多次以台當局人為操縱匯率為由,威脅使用其“綜合貿易法案第301條款”,逼迫台當
局放寬匯率管制,讓新台幣昇值,以減少對美貿易順差。台灣貨幣當局被迫對新台幣實施
緩慢昇值政策。


第三、是流動性過剩。新台幣的昇值預期使得海外熱錢大量涌入島內,加之多年沉淀厚積
的高額儲蓄因利率不斷走低而從銀行體系外流,造成當時台灣流動性過剩難以消除的局面
,其結果就是各種資產價格的飆昇,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


第四、是投資渠道不暢。由於投資渠道不暢,長期經濟增長所累積的居民財富大部分都以
銀行存款的形式累積在銀行體系。當股市開始啟動以後,在股市賺錢效應的吸引下,投資
者的股票投資熱情被調起,開始蜂擁入市。至1989年底,台灣股民開戶數已高達500萬戶
,可以說當時台灣幾乎每個家庭都在參與“股市狂歡”。


         台灣股市泡沫的破裂首先影響的是經濟。新台幣持續昇值使得台灣傳統的勞
動密集型加工出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大幅削弱。同時,泡沫經濟的發生使島內勞動力和土
地成本大幅攀昇,使台灣傳統產業出現了大量倒閉和大規模外移。島內傳統產業迅速衰退
,引發產業空洞化趨勢。其次是促進了產業結構昇級。新台幣昇值和股市暴漲導致島內人
均收入大幅增加,刺激了島內服務業的發展。第三是對金融系統的影響。台灣股市泡沫破
滅使得台灣股市和樓市雙雙下跌,這又使得銀行金融系統開始發生經營危機。許多融資對
象相繼倒閉造成銀行的呆帳和壞帳也大幅增加。


         台灣股市泡沫的啟示

         第一個啟示是股市暴漲必有暴跌。其實,每一位入市的投資者都知道股市暴
漲必有暴跌這個道理,但問題的關鍵是股市什麼時候會暴跌?或者說股市什麼時候開始具
有暴跌的可能性?一般來說,股市進入泡沫階段以後隨時都有暴跌的可能性。國際上,診
斷股市泡沫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它們分別是


(1)上市公司總市值占GDP的比重法、(2)市盈率法、(3)美聯儲模型法(Fed Model)和(4)
托賓Q法。

其中,由於托賓Q法所需資料許多地區並不具備,故可以用前三種方法來診斷當前的股市
狀態。

         上市公司總市值占GDP的比重法。在美國股市的最近100年,這個指標最低為
0.4,最高為1.6。高點曾經到達過兩次,第一次高點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之前
,另一次發生在1999年。台灣股市見頂時該指標為1.55,跌到底時為0.48。

         市盈率法。由於動態市盈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故計算靜態市盈率。世界大
部分股市在牛市見頂時市盈率都在60倍左右。

         美聯儲模型法。該方法是以上市公司總的投資的回報率(凈利潤與市值之比
)與一年存款凈收益相比,如果低於存款收益率,則說明市場已進入泡沫階段。

         第二個啟示是牛市泡沫階段的駕馭啟示。股市進入泡沫階段並不意味著它馬
上就會下跌或者暴跌,而是意味著此時投資於股市風險更大而回報更小。美國股市就是於
1996年前後進入泡沫階段而股市真正暴跌一直等到2000年才出現。連格老也不得不感嘆這
後幾年為“非理性的繁榮”。關於牛市泡沫階段的駕馭與操作,台灣股市泡沫給我們的啟
示如下。


         股市泡沫破滅的成本最終由經驗欠缺的個人投資者(尤其是負債炒股的投資
者)和急功近利的機構和企業法人承擔。因此,股市進入泡沫階段後,以下投資者不宜參
與泡沫階段。一是投資經驗欠缺的個人投資者。二是挪用生產經營資金炒股的不務正業的
機構和企業。三是負債炒股的個人投資者。四是非理性投資者。


         可以這樣說,股市泡沫階段的參與者都是非理性的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如果的確想參與股市最後的瘋狂和博傻,那麼請準備好速效救心丸並參考以下
建議。

         首先是戒貪。台灣股市泡沫後,有的投資者由暴富變為兩手空空,有的甚至
還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就是因為貪婪,這些人時常在後悔為什麼當時不見好就收?華爾
街有句名言:“股市只受兩種情緒控制,那就是貪婪和恐懼”。股市上漲的時候貪婪,股
市下跌的時候則恐懼。因此,股市進入泡沫階段後宜採用反向策略,也就是隨著股市的不
斷瘋狂而不斷減倉,絕對不可再加倉,要有意識地克制貪婪。


         其次是堅持價值投資。那次台灣股災中,購買垃圾股的投資者損失最大,因
為泡沫一旦被戳破,資產就像空氣一樣消失得很快。因此,應以投資藍籌股為主,盡量規
避垃圾股。








·  台灣股災始末(1987年到1990年)





       台灣股市的大股災(一)

         全世界的股市都一樣,宏觀經濟的持續增長、本幣昇值的強烈預期以及外圍
資本的大量涌入,流動性資產泛濫構成了發動一輪大牛市的背景。當初的台灣股市正是在
這樣的環境下,邁開了牛市的第一步。


         那場股市泡沫醞釀的時間是1987年到1990年,在1990年2月此前的3年間,台
灣股指從1000點一路飆昇到12682點,整整上漲了12倍。是什麼讓台灣股民為股市瘋狂?
暴富的神話最終又如何破滅?讓我們回首十幾年前台灣股市的一次股災。


         當時台灣經濟已實現連續40年平均9%的高增長,除了財富儲備增長,民間收
入也大幅提昇。那時,居民工資收入增長很快,年底的獎金分紅更是豐厚,一般公務員年
底可以領到1到2個月的額外薪金;一些普通行業的工人,年底一般可以多領3個月工資;
一些壟斷行業,年底獎金額通常相當於7到8個月的月工資;那些高速擴張的行業,如證券
公司員工的年底獎金更高達70個月,甚至100個月的月工資。


         台灣的經濟起飛成長快速,後來經濟增長率一直都在10%以上,並且始終維持
在兩位數。台幣兌換美元更從1比40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執照開放等,都是熱錢涌入
的重要原因,當時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於新台幣的昇值預期,海外“熱錢”大量涌入
,在居民財富增長作用下,一時間台灣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當時,可
以說完全是資金泛濫,巨大的資金流貪婪地尋找各種投資機會,而股票市場就成為一個最
大的“蓄水池”。股市的賺錢效應甚至讓很多家庭婦女搖身一變,普遍成了闊太太。


         短時間內指數從1000多點狂漲到12000多點。在當時大漲的過程當中,幾乎可
以講所有的中產階級資產增值都很好,開戶的人數從五六萬人暴增到600萬人之多,做股
票成為全民的典型運動。那時幾乎是買什麼賺什麼,因此在整個狂漲的過程中,中產階級
的日子都非常好過,買錯了股票,只要肯放,後來都是賺錢的。因為當時是9點開盤,到
12點收盤,整個交易時間只有半天,那些炒股發財的暴富太太們當然生活得是非常好。收
盤之後,第一件事先找一家像樣的餐館先吃一頓豐盛的午餐,接著下午安排各種活動,包
括唱歌、跳舞、逛百貨公司等等。記得那個時候百貨公司生意也是出奇的好,這些暴富太
太們買東西沒有嫌價錢貴的,願不願買只是看自己喜不喜歡而已。


         台灣股市的大股災(二)

         台北股市用了25年的時間,也就是到1986年,台灣加權指數才越過1000點關
口。但從此之後,股指便出現全球罕見的加速上漲。在不到9個月的時間里,台灣加權指
數躍上2000點;隨後的兩個月內,指數又接連突破3000點和4000點整數關口。然而在台灣
股市上演的這場“牛市盛宴”還遠遠沒有結束,1988年6月,台指突破5000點大關,7月突
破6000點,8月漲到8000點。就在人們認為股市很快就要沖破1萬點大關的時候,為抑制股
市泡沫,1988年9月,台灣相關部門出台準備征收資本利得稅的政策。也就是說,投資者
從股市賺的錢要交稅,這個大利空讓股市半天折翅,指數從8813點連跌19天到4645點,幾
乎是腰斬。然而,由於當時台灣股市投機盛行,很多人都已經處於瘋狂的狀態,台灣有關
部門征收資本利得稅這一“殺手锏”沒有起多長時間的作用,台指就重新抬頭,繼續一路
“高歌猛進”。


         在當時不管資金面、基本面、市場面或是心理面,多頭力道並未宣泄完畢,
股市連跌19天,在急速修正完後,卻走出最後一波的強勁噴出,股市直攻萬點關卡,也應
驗了“萬關難過萬關過,不過萬關不回頭”。


         實際上,當時整個台灣股市已經處於狂熱之中,當時台灣的一些行政部門,
每天要等到股市下午收盤後才開始恢復辦公,整個社會都陷入炒股狂潮之中。在一片瘋狂
的氣氛中,台灣加權指數1989年上半年快速收復失地,到1989年6月創下9000點新高,並
在隨後的幾天內如期突破一萬點大關。到1990年1月,台北股市開始了最後的瘋狂,創出
了12495點的曆史新高,當時市場樂觀情緒的彌漫已經無法控制,人們普遍認為股指將很
快突破15000點。


         這種前所未有的泡沫式瘋漲,使得當時台灣股票市場已經變味,成為一個不
產生實際價值的“賭場”,股市原本應該具有的合理配置資源的功能根本無從談起。整個
市場熱衷的是投機,而不是投資,泡沫就是這樣產生的。


         在1987年到1990年的三年牛市過程中,不夸張地說,任何一個人採取“扔飛
鏢”式的隨機選股策略,都可以獲得平均8.5%的月回報率,而一些膽子更大的人,如果使
用當時還屬於非法的融資融券工具,月回報可以很容易達到15%~20%。


         台灣股市的大股災(三)

         賺錢效應快速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台灣股市。到1990年3月泡沫的頂峰時,
台北股市活躍交易賬戶,從牛市開始的1988年6月不到60萬,激增到600萬,可以說當時台
灣幾乎每個家庭都在參與“股市狂歡”。台北股市的日平均交易量也從牛市開始時的不足
1000萬美元飆昇到最高56億美元,單日最高成交




量為76億美元,是當時紐約交易所和東京交易所交易量的總和。由於當時台灣上市公司數
量不到200家,巨大的交易量不僅是靠膨脹的市值,還依賴於高換手率推動,3年間,年換
手率從開始的不到2倍到最後達到6倍,顯示出短線極度投機的氣氛,而且90%的交易量都
是由散戶創造。而在當時投機氣氛濃烈的市場格局下,最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是操縱股價。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時莊家炒作易航股的情況,易航是只有一艘破船的一家
上市公司,最初股價只有一塊六毛七,後來一股易航的股票從一塊六毛七一路炒作到將近
200塊錢。莊家後來又去轉戰炒作所謂的南港以及泰豐,僅三只股票的炒作讓莊家從一介
貧民,變成最高身價曾經達到近100億元的大富翁,但是經曆過了崩盤之後,莊家又從百
億的身價跌回到了一貧如洗,這就是投機行情的一個最典型代表。


  在當時的台北股市,一些在其他市場本應摘牌退市的公司,被大莊家相中後,反而成
為市場熱門。這些公司往往沒有實際的資產,沒有收入,甚至連員工都沒有,但只要是小
盤,籌碼容易控制,股價就會被炒上天。比如當時的“新奇毛紡”股票,這家公司業務並
沒有任何好轉,但股價卻連續出現22個無量漲停。


         另一家在台北經營一間破舊酒店和一座野生動物園的公司“六福發展”的股
票,被莊家操縱後,一個月的時間連續出現19個漲停,上漲近2倍,使得這家公司市值達
到8.3億美元,超過當時紐約的廣場酒店、香港的文華東方和曼谷東方這三家世界一流酒
店的市值總和。更離譜的是,一只銀行股票在泡沫最高峰時,總市值竟是包括摩根大通、
美洲銀行、富國銀行等5大銀行市值的總和,而其凈利潤只有這五大銀行的5%。


         那時大家最愛買金融股,有一只股票叫萬企,它不是金融股,是觀光百貨股
,投資人以訛傳訛,也能把它買到漲停,市場一片看好。盡管監管方也開始提醒有泡沫危
機,但投資人是全面樂觀。


         與垃圾股炒上天的情況相反,當時台灣少數幾家基本面優良、在國際上競爭
力領先的大公司股票,卻得不到市場的青睞。績優股落後,垃圾股暴漲的格局把台北股市
推到了全球最沒有投資價值股市的位置。到股市崩盤前的1989年最後一個季度,台股平均
市盈率達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場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就在大家一片樂觀之際,
似乎也驗證了華爾街名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萌芽,在半信半疑中前進,在充滿歡樂中幻滅


         台灣股市的大股災(四)

         1990年2月,台幣昇值已趨緩,同時貿易順差也未再度走高,主流與非主流展
開廝殺,終結了萬點不是夢、萬點是安全的幻想,為台股大多頭譜下休止符,被視為壓倒
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為空頭下殺找到了借口。指數從最高點12682點一路崩盤,一直
跌到2485點才止住,8個月的時間跌掉一萬點。此刻,投資人才領悟到股災的可怕。


         台北股市在創造了全球股市前所未有的3年漲12倍的奇跡後,不論有多少所謂
的牛市邏輯,最終還是對抗不了股市有漲就有跌的規律。這是一場徹底的崩盤,而那些海
外“熱錢”早已在此之前獲利出逃,幾乎所有損失最後都由台灣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
者來承擔。


         在當時的那場台灣股災中,很多人傾家蕩產,遭受巨大損失的有莊家和主力
,但更多的則是那些散戶。由於過分投機,很多股票的股價都遠遠脫離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手中拿著這樣股票的股民,在股災來臨之時,只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資產灰飛煙滅。


         許多股民經曆過那場台灣股災真是覺得一場游戲一場夢,當市場在一路上揚
的時候,大家都會覺得,賺錢會讓自己興奮,那時候,賺錢好像沒怎麼困難,拼命想著賺
大錢,完全不把風險當回事。可是當股市一路下跌的時候,個人的心態很難調整,特別是
突然遇到崩盤的時候,一路連續暴跌的時候,投資者只能是焦慮,甚至因為連續跌停,根
本就無法止損,就是想賣都賣不掉的。


         當大盤暴跌的時候,可想而知,超漲的高價股票紛紛中箭落馬。從高價跌成
中價股,從中價跌成低價股,暴跌10倍、20倍的比比皆是。因為賣壓如排山倒海而來,很
多的股票是每天跌停、再跌停,根本賣不出去,很多人的生活從彩色變成了黑白。


         整個台股從12000點回跌的過程當中,許多人屢次抄底,屢次套牢,套得很深
,在整個回跌的過程當中,大家沒有想到跌幅會有這麼深。從12000點回到8000點以下,
有人開始進行買進,7000點買進,6000點買進,5000點更是買進,日後是一路跌到了2485
點,可以說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把牛市賺的所有錢都吐回了市場還不夠。


         經過了一場空頭的大洗禮之後,那些因炒股致富的富太太們也結束了很優厚
的生活,該回去當家庭主婦的仍當家庭主婦,該去上班的又回去上班。一場大股災讓很多
台灣股民認識到,股市並不是提款機。股市泡沫造就了短暫的暴富神話,但最後卻好像一
場紙面上的數字游戲,最終還是兩手空空,甚至因此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很多台灣股民
在經曆這次股災之後,也告別一夜暴富的幻想,重新回歸平常的生活。




1987-1990台灣股市泡沫重溫



         這不只是一場泡沫,更是一場鬧劇

         如果說金融市場非理性繁榮的進程只能靠新興的行為金融理論來詮釋和預判
,那麼,通過回顧具有相同文化屬性和經濟發展軌跡的台灣市場,尤其是那段在上世紀80
年代末台股泡沫的演繹,或許可以深刻理解當前A股市場出現的一些非理性現象。整個A股
市場生態圈的參與者,從政策制定者、中介機構,到投資者,或多或少都能找到當時台灣
的影子,這並不是一種好的跡象。當你了解那段曆史後,你會希望,這種事情千萬別在國
內發生。




         一個美麗的開始

         台灣提早大陸約30年開始工業化進程,到上世紀80年代末,島內經濟實現連
續40年平均9%的高增長,勞動密集型出口導向模式為台灣賺取了大量外匯,外匯儲備達
到700億美元,僅次於日本,是當時人均外匯儲備最高的經濟體。


         似乎突然之間,台灣從貧困小島蛻變成為一個富裕的地方,不僅表現在官方
的財富儲備,民間收入也大幅提昇。80年代,島內居民工資收入快速增長,更讓人感覺“
暴富”的是年底獎金花紅迅速膨脹。比如公務員年底可以領到1-2個月的額外薪金,一些
普通行業的工人年底一般可以多領3個月的工資,一些熱門壟斷行業,如台灣的幾大水泥
巨頭的工人獎金額為7-8個月的月工資,那些高速擴張的行業如證券公司的獎金規模更高
達70個月,甚至100個月的工資。


         由於新台幣的昇值預期,海外熱錢也大量涌入島內,在外匯盈余和居民財富
增長共同作用下,造成當時台灣流動性過剩難以消除的局面,其結果就是各種資產價格的
彪昇,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地下錢莊和投資公司月利息率達到4%,
甚至6%以上。一時間,台灣島內資金泛濫,而且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實現誘人的投資回報
,來錢容易賺錢也容易,巨大的資金流貪婪地尋找各種投資機會,而股票市場就成為最大
的蓄水池。


         股市泡沫膨脹

         在所有的財富制造機器中,股票買賣成為那個時候參與面最廣,回報最高的
造富運動。台灣自有股票市場後用了25年時間,到1986年台灣加權指數才越過1000點,但
從此開始,股指便出現了全球罕見的加速屢創新高牛市行情。在不到9個月里,指數躍上
2000點,隨後的2個月內,指數接連突破3000點和4000點。雖然1987年全球股災也同樣重
創台股,指數重挫51%,到1987年12月跌至2298點,但這場牛市盛宴還遠沒有結束。


         台當局採取匯率“緩昇”策略,加劇了市場對新台幣昇值的心理預期。

         在各種壓力下,台當局於1986年開始採取對新台幣匯率緩幅昇值的策略,1美
元兌新台幣由1985年的39.8元小幅昇值到1986年的35.5元。但是,這種“緩昇”策略不僅
沒有減輕新台幣的昇值壓力,反而刺激了市場更強的昇值預期心理。


         不僅島內民眾紛紛拋售美元,國際熱錢也大量涌入島內。1985~1987年,台國
際收支賬戶中短期資本凈流入由2.8億美元暴增至40億美元,雖然台當局引導島內利率不
斷下調,但仍無法阻止熱錢涌入,新台幣昇值壓力進一步加劇。


         在1988年6月,台指就反彈突破5000點大關,7月突破6000點,8月漲至8000點
。隨後股市開始了第二次調整,9月份台灣“財政部”為抑制股市泡沫出台征收資本利得
稅政策重創市場,指數至年底累計下跌43%,跌倒5000點以下。但是市場熱情並沒有減弱
,人們都在預期股指上10000點大關。在隨後政府做出讓步之後,1989年上半年指數快速
收復失地,到六月創9000點新高,並在隨後的幾天內如期突破萬點。1989年下半年的台“
立法委”選舉暫時轉移了民眾對股市的注意力,至1990年1月,股市開始了最後的瘋狂,
創出了12495點的曆史新高,當時市場樂觀情緒的彌漫已經無法控制,人們認為股指將很
快突破15000點。


         當時參與台灣股市的一位美國基金經理Steven R. Champion在他記錄台股大
牛市的傳記“The Great Taiwan Bubble”(台股大泡沫)中寫到“…那個時候中國人似
乎找到了如何超越光速和擺脫其它物理限制的方法,他們到達了一個時鐘停擺,平行線交
織的奇怪空間,正常的金融和商業法則在這里都不再適用…”


         這種前所未有的泡沫式瘋漲使得股票市場已經變味,成為一個不產生實際價
值和合理資源配置功能的賭場。在那3年牛市過程中,任何一個人採取扔飛鏢的隨機選股
策略都可以獲得平均8.5%的月回報率,那些更大膽的“投資者”如果使用當時還非法的
融資融券工具,月回報可以很容易達15-20%。


        賺錢效益快速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股市,到1990年3月泡沫頂峰時,活躍交
易賬戶從牛市開始的1988年6月不到60萬激增至460萬,每個家庭都在參與股市狂歡,這是
真正的全民炒股。台灣股市的日平均交易量也從牛市開始時的不足1000萬美元彪昇至最高
56億美元,單日最高成交量記錄為76億美元,是當時紐交所和東京交易所交易量的總和。
由於當時台灣上市公司數量不到200家,巨大交易量不僅是靠膨脹的市值,還有高換手率
推動,3年間年換手率從開始的不到2倍到最後達到6倍,顯示出極度短線投機氣氛,而且
90%的交易量都是由散戶創造。


         在投機氣氛濃烈的市場格局下,最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是操縱股價,一些在其
它市場本應摘牌退市的公司被大玩家相中後反而成為市場熱門。這些公司往往沒有實際的
資產,沒有收入,甚至連員工都沒有,但只要是小盤,籌碼易於控制,股價就會被炒上天
。比如“新奇毛紡”這只股票,市場對這家公司業務無任何好轉可能的股票產生興趣後,
股價出現了連續22個無量漲停。另一家在台北經營一間破舊酒店和一座野生動物園的公司
“六福發展”的股票在被莊家操縱後一個月的時間上漲近2倍,連續19個漲停,使得這家
公司市值達到8.3億美元,超過當時紐約的廣場酒店、香港的文華東方和曼谷東方這三家
世界一流酒店的市值總和。更離譜的是,一家台灣本土的銀行-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英文
簡稱也是ICBC)在泡沫最高峰總市值竟是包括摩根大通、美洲銀行、富國銀行等5大美國
銀行市值的總和,而其凈利潤只有這五大銀行的5%。


         與垃圾股炒上天的情況相反,當時台灣少數幾家基本面優良,在國際上競爭
力都領先的大公司股票卻得不到市場的青睞。比如王永慶掌柜的台塑集團在股市最好的一
個季度里股價只上漲了12.2%,同期台灣加權指數漲幅為44.4%。在1989年第一個季度,
台灣藍籌股指數上漲幅度為39.5%,遠遠落後於投機股74.8%的漲幅。績優股落後,垃圾
股暴漲的格局把台灣股市推倒了全球最貴股市的位置,到股市崩盤前的1989年最後一個季
度,台股平均市盈率達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包括新興市場在內的其它市場市盈率都在20
倍以下。這種盛況讓島內居民癲狂,卻令世人暗笑,局外人都清楚,股市大屠殺馬上就要
上演。


         社會弊端

         突如其來的財富效應讓島內各階層人士都感到手足無措,上到政策制定者,
下到平民百姓在瘋狂牛市中都失去了自我。

         在牛市開始的最初期,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將其稱為“偉大的繁榮”,剛
剛合法化的“民進黨”也加入鼓吹牛市理論的行列。高層的舉動被市場理解為政府會力挺
股市,大街小巷盛傳“牛市永不落幕”。但當股市開始失控之後,政策制訂者由於缺乏經
驗,於1988年9月推出了開征股票投資利得稅這一並不聰明的做法,激怒了已被慣坏了的
“投資者”,股民開始上街抗議,圍攻“財政部”和“財政部部長”郭婉容官邸,要求政
府為股市下跌負責。


         收到恐嚇的政府為避免失去選民,保住官位,開始錯上加錯,又轉到了力挺
股市的立場,讓股市瘋狂進一步演化。但這時的政策制定者信心已明顯不足,他們知道這
樣發展下去最後會產生什麼嚴重的後果,但也不敢再度激怒股民。那個時候台灣高官也像
股民一樣,是被嚇住的小孩,一舉一動都畏手畏腳,生怕惹下麻煩。當時被圍攻的目標“
財政部部長”郭婉容在股市突破萬點之後的一起活動上被記者追問對後市的看法,這位雍
容高貴的女部長本能的脫口而出“一萬點已經不低了”,但可能很快意識到這句話會被市
場視為利空,趕緊補充到“也不高”。這一騎墻表態成為第二天台灣大報小報的頭條。


         當時台灣政府力挺甚至操縱股市的另一大原因是許多政客與股票市場有公開
或私下的利益糾葛,全民炒股自然也落不下政客。在1989年“選舉”後,台灣至少有20位
“立法委員”擔任不同證券公司的主席職位,力挺股市派在台“立法院”擁有強大勢力,
包括“財政部”和證監會等“內閣”機構的政策制定者無力對抗,不利於牛市延續,維護
股民“利益”的政策都會在“立法院”開會期間遭到猛烈的,甚至是武力攻擊。我們現在
習慣看到的台“立法院”開會時話不投機大打出手的場景就是在那是養成的傳統。


         上梁不正下梁歪,台灣民間在股市狂熱中也出現了許多社會弊端。原本有不
同社會職能的人群紛紛被股市吸引,學生曠課炒股,計程車司機為趕去看行情拒載乘客,
寺院僧人炒股,公務員炒股。當時的一些政府部門,比如“勞動保險署”、“公共住房署
”等在股市下午收盤後才開始恢復辦公,整個社會都陷入炒股狂潮中。


         從股市上容易獲得的大筆錢財讓5年前還勤儉持家的台灣百姓開始變得物質享
樂,服務業和色情行業空前發展,服務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甚至超過發達國家。與此同時
,綁架、勒索、敲詐、暗殺等刑事案件也快速上昇。證券公司和大莊家成為黑社會盯上的
目標,報端經常可見黑社會恐嚇施壓讓證券公司支持某只股票價格,或直接綁架暗殺相關
市場人士。在1989年的台北時裝周上,防彈背心竟然成了最熱門商品(台《中國郵報》,
1989年11月18日報道)。


         瘋狂的邏輯

         支持當年台股泡沫不斷發酵的原因是人們總能找到支持牛市的理由。The
Great Taiwan Bubble這本書的作者總結了以下當時盛行的5大牛市邏輯,其中有些是客觀
存在,有些則是自我陶醉。

         第一,台灣是一個流動性驅動的市場,由於持續多年的高儲蓄率、貿易順差
和熱錢涌入,使得這個市場資金供給膨脹,而可以投資的渠道有限,只能涌入股市,而且
市場相信流動性過剩短時間內都不會消除;


         第二,台灣的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上有大量的被低估的資產,比如土地和持
有其它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司價值有重估需要;

         第三,市場上的大莊家是會一直支持市場的,因為如果崩盤,他們也會受到
損失;

         第四,台灣和日本一樣,外國投資者已連續多年預言東京股市會崩盤都沒有
成真,東京股市還在漲,台灣有什麼擔心的;

         第五,最後,政府是不會讓股市泡沫破裂的,他們已經害怕投資者的批評和
失去選民的支持。

         這些牛市邏輯是不是聽上去很熟悉呢?


         泡沫破裂

         欲使其死亡,必先使其瘋狂。台灣股市在創造了全球股市前所未有的3年漲12
倍的奇跡後,不論有多少所謂的牛市邏輯,最終還是對抗不了自然規律,通行的經濟和商
業準則開始恢復法力。在政府連續加息、拓寬投資渠道、打擊非法金融等一系列組合拳之
後,台股牛市的根基,既流動性過剩開始動搖,加上1990年突然到來的海灣戰爭這一催化
劑,最終徹底擊垮了台灣股市。在1990年農曆新年過後至10月間,台灣加權指數由12495
點狂潟至2485點,這是一場徹底的崩盤,而那些海外熱錢早已在此之前獲利出逃,所有損
失都由台灣本土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承擔。就本土參與者而言,這場游戲沒有贏家


         在隨後的90年代,好在台灣經濟結構成功轉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高科技產
業基地,經濟繼續保持9%的高增長,才使這場股市災難沒有讓國民經濟傷筋動骨。台灣
股市繼續是全球最活躍的市場,個人投資者在用血汗錢學到經驗教訓後也逐步成熟起來,
開始用國際通行的投資理念和方法參與股市投資,他們現在依舊是台灣股市的重要玩家,
只是,台指至今也未能收復失地,傷口留到現在。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9.173.206
hachime 
hachime:也太長了吧 = =,還好台灣房市不會泡沫化1F 09/04 19:35
Nurvay:好長的文2F 09/04 19:36
可以好好緬懷個夠
tommy421:重點就是政府一系列組合拳之後 股市就繃到現在 看看房市3F 09/04 19:36
※ 編輯: kerkerkerbe     來自: 114.39.173.206       (09/04 19:37)
hank81177:End4F 09/04 19:36
human45:end5F 09/04 19:37
ccclaz:阿扁不用負責嗎6F 09/04 19:37
tommy421:結論 政府不做事 人民賺大錢 政府一做事 人民血本無歸7F 09/04 19:37
kutkin: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8F 09/04 19:37
op5566:所以現在台灣工作沒人做 為什麼薪水還是這麼低9F 09/04 19:38
banbantone:XD10F 09/04 19:38
kutkin:財富大部分都以銀行存款的形式累積在銀行體系。11F 09/04 19:38
gamelag:END12F 09/04 19:39
iamalam2005:財富都變成不動產,不拿去投資,死水13F 09/04 19:41
chungkai:應把崩盤前後幾年廣告一起翻出來看,不然都各自解讀14F 09/04 19:42
hengyen:20年前是1993年,那時股市泡沫早就破了....15F 09/04 19:44
你以為那年代賺到錢的人
會立刻把錢花光光?
炒作起來的房價物價會往下掉?
※ 編輯: kerkerkerbe     來自: 114.39.173.206       (09/04 19:48)
kendokashin:護駕護駕!16F 09/04 19:50
zeumax:用股市來對比經濟是不錯,不過完全沒講到薪資問題==17F 09/04 19:59
lcy317:20年前 股市崩了但是製造業還是很強悍的18F 09/04 20:01
lcy317:後來還不是再度漲到破萬
lcy317:台灣近年的問題 最主要就是製造業出走
lcy317:但是根本沒有這麼多服務業的內需
shrines:台灣製造業就算逼轉型最後也只有少數活著,跟讓其出去22F 09/04 20:16
shrines:結果差不多,但是體質上前者會比較有競爭力
Verola:其實現在房市炒作只是同一群人同一批資金在複製當年的過程24F 09/04 21:17
no5566:每賣 推給資料25F 09/04 22:08
Imhuang:但現在台灣產業結構相當脆弱 主力產業少有能上國際檯面的26F 09/05 00:04
Imhuang:薪資當時的確是快速上升 是80年代以來上升速度最快的時期

--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673 
※ 本文也出現在 1 個隱藏看板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1樓 時間: 2013-09-09 12:36:37 (台灣)
  09-09 12:36 TW
牛棚的扁維拉已經熱身好了,等待調度。
2樓 時間: 2013-09-09 18:56:55 (台灣)
  09-09 18:56 TW
我只注意到第7張圖
[圖]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