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dino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5-01-27 09:28:34
看板 gallantry
作者 eric7385 (eric7385)
標題 Re: [問題] '炒'的歷史
時間 Tue Jan 27 02:27:06 2015


※ 引述《in09 ()》之銘言:
: 以前就聽說過到唐朝為止還沒有'炒'這種烹飪方式
: 今天看一本書'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by 李開周)
: 裏面說'炒'是從宋朝開始, 這我沒意見, 可是他的論述我覺得很有問題:
:  ----------------------
:   ....宋朝以前主要用動物油做菜。大家都知道動物油不適應高溫,油溫一高就糊了,
: 菜餚的顏色就會變黑,廚房會充滿難聞的氣味,因此動物油不適合炒菜,也正因為
: 這個原因,古人烹調菜餚的方式以蒸煮和燒烤為主。
:  ----------------------
: 別的動物油我不熟,但豬油牛油都耐高溫,豬油炒菜特香,從來沒炒黑過,
: 不說瓦斯爐,就算野營時用柴火炸豬皮來炒菜都方便的很,
: 實在不能當作發展不出‘炒’菜的理由....
: 也不知道作者說的‘糊’是什麼意思,(作者會炒菜嗎?)
: 想請教各位網友,有沒有別的論述呢? 關於‘炒’為何發展得比較晚的說法?
: 我自己以前的猜測是因為‘鍋具’,蒸煮用陶器就很好用了,炒菜卻是薄鐵鍋才合用。


剛剛寫完研究回顧,睡不著跑來獻醜,請多指教(睡不著是擔心被教授電......)

有關於"炒"這個烹飪方式究竟是何時出現,目前有學者認為應該是在中古時期

這個中古時期雖然很長,但根據文獻上來看,在《齊民要術》中便有用到"炒"的菜餚


也就是說,在西元六世紀前,就有"炒"這個方式了

至於為何之前沒有發展出來呢?

許倬雲的看法是認為早期炊具的形制與質地不適合快炒,這是最大的制約

另外兩漢之前植物油加工的技術尚未發展起來,而要炒青菜的話,由於脂肪含量低

需要油脂導熱,沒有好油,就很難大火快炒起來

而《齊民要術》中的炒又是怎樣的呢?

卷6《養雞》第五十九「炒雞子法」說「(雞子)打破,著銅鐺中,攪令黃白相雜。

細擘蔥白,下鹽米、渾豉,麻油炒之,甚香美。」

(等等,阿這不就炒雞蛋嗎ˊ_>ˋ)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麻油的使用,如果沒有麻油呢?

卷8《月正、腤、煎、消法》第七十八 「鴨煎法」 (歹勢,第一個字打不出來)

「用新成子鴨極肥者,其大如雉。去頭,爓治,卻腥翠、五藏,又淨洗,細剉如籠

肉。細切蔥白,下鹽、豉汁,炒令極熟。下椒、薑末食之。」

雖然沒有看到油,但是用了極肥的鴨子,鴨油在下鍋的時候自然就會分泌油脂了

另外這時候,也逐漸出現了油煎法、悶煮法等等



總而言之,至少在魏晉時期,就有初步的快炒法啦~

如果有興趣深入了解的話,可以參考

許倬雲〈中國中古時期飲食文化的轉變〉

黎虎《漢唐飲食文化史》

王利華《中古華北飲食文化的變遷》



然後晚上打這個,肚子好餓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2.36.159
※ 文章代碼(AID): #1KneRzze (gallant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llantry/M.1422296829.A.F68.html

--
※ 看板: dinos 文章推薦值: 1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860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 ̄︶ ̄)b microken 說讚!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