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terievv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4-02-18 18:00:41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octobird (遺憾)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電影KANO腐蝕台灣主體性的八卦?
時間 Tue Feb 18 17:47:11 2014



※ 引述《johnny790218 (全知)》之銘言:
: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許多朋友討論一篇奇文
: 身為一位教授寫出如此曠世鉅作
: 著實讓小魯大開眼界
: 有沒有電影KANO會腐蝕台灣主體性的八卦
: ----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017
【讀者投書】洪才登:貼緊歷史的必要 - 獨立評論@天下 - 天下雜誌
[圖]
最混亂的時代,最清明的聲音。在傳播環境急速崩壞之時、在資訊爆炸卻人云亦云的年代,與《天下雜誌》一起擁抱自由多元的世界觀,一起認真思考心靈的碰撞,一起用理性思辨的真誠態度,重建屬於這片土地的核心價值與人文關懷。 ...
 

【讀者投書】洪才登:貼緊歷史的必要
2014/02/17
作者:洪才登
關鍵字:KANO 林金源 魏德聖 世界史 台灣歷史



淡江大學的林金源教授日前在《中國時報》批評《KANO》與魏德聖導演。其批評所依循的
底本,應是中時 2 月 10 日的報導:〈棒球門外漢畫《KANO》熱血不減〉。我們尚不需
要考慮記者在取捨發言,寫成報導時是否改變了講者的原意與脈絡。一部商業電影的完成
中,有許許多多的取捨。林教授在尚未看過該片完整內容,以及理解魏德聖對其他議題的
看法前,憑著報導中引述幾句魏導的話,便衍生出如此「微言大義」,恐怕是過度推論,
難以成立。


然而,更令人憂心的是,林先生以大學教授之身份投書,但其內容卻錯誤連篇。不僅無視
於數十年來史學研究的豐碩成果,更是以自身偏狹的歷史認識妄加評論。這樣的言論不僅
無益於批判帝國與殖民體制,更可能造成大眾的錯誤歷史認知。故以下就其中提及的歷史
問題加以商榷。


晚清衰落的世界史視野

就晚清中國的衰落,數十年來學界研究成果甚豐。清代社會內部的變遷如人口激增、吏治
腐化,也都是造成中國巨變的因素。但林教授卻仍注重在鴉片輸入與列強欺凌,侷限在中
國 v.s. 列強的二分法視野之中。這樣的「帝國主義論」至少於 1980 年代前後,便被學
界揚棄。美國學者柯保安(Paul A. Cohen)在早 1984 年寫成的《在中國發現歷史》(
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 American historical writing on the recent

Chinese past)已有所批評。 [1]

二分法的視野經常被民族主義者使用,但卻不能增進我們對於歷史更深刻的理解。面對晚
清中國的巨變,我們需要將其放回東亞以及世界的脈絡中加以理解,方能在更廣闊的視野
中看出更深遠的意義。近年林滿紅教授新著《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亦指出 [2]

,考察 19 世紀造成中國財政衰落的銀漏問題,不能只關注鴉片問題,還涉及中國瓷、絲
國際市場的改變與世界銀產的變動。 林教授的新研究使我們對於當時的世界經濟有更深
的認識,同時也對於當時中國的處境有更好的把握,這正是世界史視野為我們帶來的洞見


晚清臺灣現代化的曇花一現

林教授在文章中說:「乙未割台之前,台灣曾是中國最進步省份,也走過『最漂亮的年代
』。是列強的侵略,打斷了中國人在台灣的現代化步調,瓦解了台人的民族意識。」但事
實上,清廷治下的臺灣現代化僅是曇花一現。劉銘傳引進了現代設備,卻沒有辦法建立起
維繫這些設備運作的文化,當時臺省的財政能力也不能負荷,繼任的邵友濂不得不將其中
斷(劉銘傳在建省時便知悉臺灣財政不能負荷,尚須福建協餉,因而主張設立「福建臺灣
省」)。這個「現代化」過程,早就因為財政能力而難以為繼。而現代化的成果之一:鐵
路,則被當代人批評路線不當、良率極差,日治時代更因此將臺北桃園間改線。蘇碩斌教
授在論臺北都市變遷與現代性的專著《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臺北》中,更以此指出晚清臺灣
的「現代化」僅引入現代事物,遠未建立現代社會 [3]。


米糖相剋與殖民教育

林教授在為清代中國辯解後,進而批評日人在臺施政。他說「八田與一督造的嘉南大圳,
固然提升台米產量,但台米大量銷日支持日本工業化,台民卻吃番薯果腹。台米外銷的利
益為日本財團和少數台灣地主所有。」言下之意,乃是臺米增產有利日本殖民者。殊不知
日人在台,其利益之主源非米,而是糖。在日治時代,米糧市場多為都是本地資本掌握,
米糧的增產、增值,實際上帶來的主要是本地資本與小農的利益。日人在台資本不僅集中
於糖業,受益於米糧增產不多,更由於日本糖業資本在台採取「米糖比價」的收購機制,
成本受到稻米栽培收入增加影響而上升,故日本糖業資本皆大力反對米糧增產,要求總督
府加以抑制。


雖然,對於急需降低薪資成本的日本本土工業化財閥而言,殖民地的廉價米糧增產固然對
其有利。但在本國農民生計考量及維護糖業財閥利益的考量下,總督府仍決定限制臺米輸
出。以上所言,即是日治臺灣社會經濟史的關鍵課題「米糖相剋」。自矢內原忠雄、凃照
彥以降研究、批判臺灣殖民體制的學者皆用力於此。近年柯志明教授更以《米糖相剋》一
書闡明其中階級、制度與殖民的關係 [4]。


為何我們必須辨明「米糖相剋」問題呢?因為如果我們不從整體的殖民經濟體制著手,單
就林教授所言「台米大量銷日支持日本工業化,台民卻吃番薯果腹」討論日本的殖民剝削
,是難以成立的。臺灣的稻米早為市場作物。自清代以來,臺米便大量外銷至中國本土。
日治時代此一外銷現象仍然持續,只是市場轉為日本本土。1920 年代蓬萊米推廣以後,
則因其符合日人喜好,而取代原本銷日的在來米份額,成為外銷主力。此後,在來米仍是
臺人主要食用的品種,而蓬萊米則以銷日為主。而即便是在來米,也早已是市場化作物,
為島內食用市場生產,而非農家生產以供自家食用維生。農家生產早已脫離維生階段,而
是為市場生產,這是在清代就存在的歷史事實。


就臺人營養指標而言,張漢裕以降乃至葉淑貞等教授,亦透過經濟學指標的檢驗,指出日
治時代臺人生活水準普遍較清末為高 [5]。 因此,即便日治時代存在「台米大量銷日支
持日本工業化,台民卻吃番薯果腹。」之現象,亦無法證成臺人受殖民剝削之論點。林教
授身為經濟學教授,卻對於此一臺灣經濟史之重要議題毫無認識,不經令人詫異。

林教授接著論及「日本設立嘉義農專的目的,除了提升農產增進殖民母國利益之外,另一
任務是改良台米品種,育出日人喜歡的蓬萊米。」則又顯示其對日治時代教育、知識體系
的殖民性毫無所知。眾所周知,蓬萊米的研發乃是磯永吉等人在臺北培育而成。而在培育
成功後,嘉南地區仍因看天田的特性,無法大量栽培蓬萊米。此一現象直至嘉南大圳完工
後,才因「旱田水田化」而改變 [6]。 農林學校等實業學校的設立,亦非品種改良,而

是培育殖民政策所需的技術人才。培育稻種是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中央研究所農業部
與臺北帝國大學的工作 [7]。 農林學校的殖民性質,乃在於其日臺不平等的入學機會,
以及總督府推廣實用、技術類為主,而不願提供其他類型的偏差高等教育政策 [8]。

忽視事實反無益控訴戰爭責任

林教授後面宣稱「日本從未向兩岸中國人道歉、賠償」亦非確論。就道歉部份而言,不僅
有 1993 年針對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1995 年 8 月 15 日對於所有受日本侵略國
家的的「村山談話」。即便是右派的小泉純一郎,也在 2001 年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
念館後,表示「我對遭受侵略而犧牲的中國人民感到由衷的歉意和哀悼」。這些日本政府
的官方談話,仍是今日要求日本政府正視其戰爭責任的有力依據。林教授可以針對日方這
些言論與行為是否得當進行批評,諸如臺灣慰安婦問題,迄今仍未得到賠償與正視 [9]

。 但對這些談話視而不見,豈非將前人要求日本扛起戰爭責任的控訴、省思與努力一筆
勾銷?

立基歷史事實的思考之必要

歷史,是我們對過去世界的描述;歷史敘事,也是建立自我認同的手段之一。隨著立足點
的不同,對於過去世界的描述與詮釋難免有所差異。然而,歷史敘事卻不能夠罔顧歷史事
實,而以民族主義或意識形態的需要自我證成、繁衍。這樣偏差的歷史敘事不僅無益於我
們從過去的經驗汲取智慧,也阻礙我們與他者間的互相認識與理解。更甚者,當歷史敘事
成為國族神話時,社會將會無法藉由長時段與群己互相依存的思考來取得適當的自我認識
,進而難以與其它社會共存,甚至走上歧途。


因此,透過嚴謹的史料批判與史實重建,歷史學者試圖在客觀的基礎上試圖重建、分析、
探究前人的活動,這些客觀存在的史料、史蹟,則使得共享歷史成為可能,歷史也才能夠
成為群體的共同記憶,而史學也才對社會具有價值。而也僅有在貼近已逝真實的探索中,
我們藉由歷史,對人類存在產生的種種現象進行的反思才有別於幻想,這些反思的價值與
意義也才能獲得普遍的認可。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對林教授的論點進行商榷:唯有建立
在史實上的反思,才能夠給予我們面對人類社會今日與未來的洞見。


數十年來,歷史學界累積了豐厚的成果,展現了前人活動的豐富面貌。這些成果,能夠給
予我們不同的思考與啟發。我們期待史學界與社會有志之士一同努力,將這些豐沛的成果
化為我們社會共享的文化資源,從而增進我們對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理解與思考。當社會
體認到歷史是其豐沛的資產時,我們的社會必能更具面對挑戰的視野與能力。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生)

【參考資料】

[1] 柯文(Paul A. Cohen)著,林同奇譯,《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
起》,北京:中華書局,增訂本,2001。

[2] 林滿紅著,林滿紅等譯《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011。

[3] 蘇碩斌,《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臺北:群學,修訂一版,2010。

[4] 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2006。

[5] 葉淑貞,〈日治時代臺灣經濟的發展〉,《臺灣銀行季刊》60:4(2009.12),頁
224-273。

[6] 陳鴻圖,〈嘉南大圳對土地改良及農作方式之影響(1924-1945)〉,《國史館學術
集刊》第 1 期(2001.12),頁 189-223。

[7] 歐素瑛,〈從鬼稻到蓬萊米:磯永吉與臺灣稻作學的發展〉,收入李玉瑾編,《臺灣
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殖民與近代化論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09
,頁 239-270。

[8] 吳文星,〈本乎差別待遇原則設計的教育制度一始終未能與日人平等共學〉,《日本
文摘》100 期(1994.05),頁 81-100。

[9] 有關慰安婦問題,可參考朱德蘭,《臺灣慰安婦》,臺北:五南,2009。



: 林金源(作者為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 魏德聖監製的棒球電影《KANO》即將上映。此片改編自同名漫畫書,日前新書發表會,引
: 人注目。配合造勢的「美好台灣KANO魂」展覽,也已持續多時。書商、片商宣傳手段確實
: 高明,但他們逐利的代價,卻是台灣主體意識的腐蝕。
: 《KANO》敘述1931年日人和台民合組嘉農棒球隊,代表殖民地台灣赴日參賽。該片文宣強
: 調球隊體現「族群融合」,又找回「台灣的美好年代」。八田與一、嘉南大圳竣工、農業
: 豐收、球隊凱歸都巧妙交集在「國片」《KANO》裏。
: 魏德聖的拍片動機是,他在查閱《賽德克‧巴萊》資料時,在嘉農校友會刊意外發現「霧
: 社事件發生在1930年,僅隔一年,1931年嘉農棒球隊熱血故事,卻展現這時代截然不同的
: 面貌。」
: 魏導之意似乎是:往者已矣,來者可追。霧社事件只是零星事件,不能就此否定日本治台
: 功績,也不因此阻礙日人、漢人、原住民的和睦相處和攜手奮鬥。只要馴服於殖民母國之
: 下,台灣終會有族群融合、熱血故事、美好時光。
: 魏又說1931是「台灣最漂亮的年代」,工農業成熟,社會穩定,藝文與體育才能發展。折
: 服於殖民統治的魏導,顯然最能體會日本的苦心孤詣。當年日本「進出」中國的偉大理由
: ,就是要解救野蠻、低等、不衛生的支那族,讓他們在日本統治下過更好的生活。
: 於是,嘉農棒隊區區十幾人的打球故事,成為魏導心中的熱血典範,但是乙未割台以來,
: 數十萬台灣人不顧生命保家衛國,被日軍殘殺的故事,卻被冰冷棄置。莫非成者為王,只
: 有強者言行才值得紀錄?
: 未獲魏導青睞的重要史實,還包括:第一,鴉片戰爭之前,全球工農最成熟、社會最穩定
: 、文藝最發達、最不折騰鄰居的國家是中國。英國商品因乏善可陳,對中國長期逆差,竟
: 靠賣鴉片解決逆差。此後包括日本在內的列強,倚仗先一步工業化的優勢,開始掠奪中國
: 滋養自己。中國由盛轉衰,固應自省,但列強的貢獻更大。乙未割台之前,台灣曾是中國
: 最進步省份,也走過「最漂亮的年代」。是列強的侵略,打斷了中國人在台灣的現代化步
: 調,瓦解了台人的民族意識。
: 第二,八田與一督造的嘉南大圳,固然提升台米產量,但台米大量銷日支持日本工業化,
: 台民卻吃番薯果腹。台米外銷的利益為日本財團和少數台灣地主所有。從扁、馬兩任總統
: 以降,全台對八田的感念,遠超過開墾台灣400年來任何一個中國人。八田與一已成台灣
: 民族英雄,魏導對此亦有功勞。
: 第三,日本設立嘉義農專的目的,除了提升農產增進殖民母國利益之外,另一任務是改良
: 台米品種,育出日人喜歡的蓬萊米。日本在台的所有建設,皆有自利動機,台灣順便沾帶
: 一點好處。稍具尊嚴的台灣人,都不會以日本人的角度,看待嘉義農專和嘉農棒球隊。
: 族群融合、放下仇恨固然是美事,但前提是犯錯者須真心道歉,誠懇相待。二戰結束至今
: ,日本從未向兩岸中國人道歉、賠償,甚至還強佔釣魚台、拉台制中。台灣不但不以為意
: ,還成為全球對日最友善的地區。
: 日本歸還台灣雖已超過一甲子,許多台民對日的孺慕之情不減反增。對於艱苦抗戰八年,
: 犧牲性命無數的對岸同胞,部分台民並不領情。綠營一再否定台灣光復節,看來他們是對
: 的,台灣確實仍未光復。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12000501-260109
時論─KANO腐蝕台灣主體性 - 中時電子報
[圖]
魏德聖監製的棒球電影《KANO》即將上映。此片改編自同名漫畫書,日前新書發表會,引人注目。配合造勢的「美好台灣KANO魂」展覽,也已持續多時。書商、片商宣傳手段確實高明,但他們逐利的代價,卻是台灣主體意識的腐蝕。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8.100.183
troll5566:又來了 我看日本片也算皇民吧1F 02/18 17:49
我貼文不到兩分鐘你就回文了

可以大膽猜測你連內文都沒看就喊「又來了。」=.=
※ 編輯: octobird        來自: 114.38.100.183       (02/18 17:51)
misson:有沒有台大研究生打淡江教授臉的八卦?2F 02/18 17:51
suzer:看下來這教授有點弱..3F 02/18 17:53
magic1104:台大派研究生就夠了4F 02/18 17:54
ckgegg:教授發文有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___5F 02/18 17:54
Royalweger:俄德法美日奧義英:是俏慈禧叫我們放馬過來的捏6F 02/18 17:57

--
※ 看板: terievv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63 
作者 octobird 的最新發文:
  • +22 Re: [閒聊] 怪奇物語4 正式預告 - EAseries 板
    作者: 61.224.184.54 (台灣) 2022-06-07 13:52:04
    重看一次預告,發現網飛疑似把第七集的某劇情線如何收尾剪進去了 ********防雷******** 預告2分42秒處 Eddie Munson拿起電吉他 爬回顛倒世界的露營車車頂飆歌 應該能救回 Na …
    30F 22推
  • +21 [閒聊]怪奇物語第四季時間在車諾比事件前一個月 - EAseries 板
    作者: 61.224.185.182 (台灣) 2022-06-06 14:20:00
    怪奇物語第四季時間點設在1986年3月 距離車諾比事件4月26日也差沒多遠 會不會第四季結尾是蘇聯強行打開顛倒世界 結果怪物把車諾比電廠炸掉 第五季就可以合理用更高預算拍片 怪物跟到處飛散的輻射塵一樣 …
    36F 21推
  • +1 Re: [問卦] 杜奕瑾:烏俄戰爭駐批踢踢內應的也沒閒著 - Gossiping 板
    作者: 61.224.171.194 (台灣) 2022-03-27 18:38:19
    你反過來思考就行了 杜奕瑾回台灣開AI實驗室 當年新聞可是沒隔幾個月就出一條,非常轟動 但是他公司有搞出什麼名堂嗎? 相較於被民進黨捧在手心的唐鳳 都準備接任數位發展部長 杜奕瑾開的公司有什麼產品賺錢 …
    7F 1推
  • +27 Re: [問卦] 杜奕瑾:烏俄戰爭駐批踢踢內應的也沒閒著 - Gossiping 板
    作者: 61.224.171.194 (台灣) 2022-03-27 17:54:05
    其實杜奕瑾自己就PTT最大的中國內應 很多人不知道台灣BBS早期是中山大學引進的 後來在台灣各大學有程式能力的師生共同努力 經歷過歷次版本更新 其中我沒記錯的話,好像有個版本叫firebird 被引進 …
    52F 29推 2噓
  • +18 Re: [新聞] 外籍移工變移民 符合3條件可申請永久居 - Gossiping 板
    作者: 61.224.186.91 (台灣) 2022-02-19 04:05:54
    你只講缺工嚴重就說別人搞不清楚這個嚴重性 那你有想過他們可攜家帶眷來台灣會有什麼問題嗎? 沒有嘛, 你這樣也好意思嗆人 二次世界大戰後 西德缺工,招募一堆土耳其人在西德工作 本來德國人也想說他們重建完 …
    197F 37推 19噓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