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 terievv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4-03-11 00:02:47
看板 PSY
作者 標題 Re: [其他] 我想知道妳們當心理師的心態
時間 Thu Jul 12 20:23:52 2012
※ 引述《totoplatypus (I love unicorn)》之銘言:
: 說在前頭 如果版主覺得不合適
: 或不小心攻擊到你們 我很抱歉 版主當然可以刪我的文甚至水桶我
: 我只是身為一個病人 提出我深切的疑問
深切的疑問,召喚熱忱的回應:)
我想,理論的術語可以說千百種,這邊就實務的角度試著回應原po「深切的疑問」
: ----------------------------------------------------------------------------
: 我是個精神科病人 有在做心理諮商
: 當然 這是你們的專業
: 我知道每個行業或領域都有其規則存在
: 就像排隊需要掛號一樣
原po目前似乎在醫療機構持續就醫/晤談狀態
不曉得原po就醫實際情況為何,但若就通則回應,有些訊息可供參考:
(一)接觸之助人者背景/風格差異:
一般來說,在精神科直接面對的除了精神科醫生外,若有機會轉介心理治療,
通常在醫療體系以「臨床心理師」居多,不曉得原po的助人者是什麼樣的背景,
在台灣,「臨床心理」與「諮商心理」研究所的訓練脈絡大不相同,這裡面有
其背景脈絡,若有興趣可爬版上文章,先前曾討論過(或找找我之前的po文)。
在此,更遑論有些助人者「大學」可能來自四面八方的背景,或「工作」經歷亦
大不相同,若以「研究所」訓練來「決定助人者」的「專業」,恐易失焦。
在此,更遑論有些助人者「大學」可能來自四面八方的背景,或「工作」經歷亦
大不相同,若以「研究所」訓練來「決定助人者」的「專業」,恐易失焦。
換言之,助人者「背景」的不同,直接影響到的就是每位求助者在面對助人者時,
所經驗到的助人者風格、取向,乃至相處的feeling皆大不相同,這是必然的過程
所經驗到的助人者風格、取向,乃至相處的feeling皆大不相同,這是必然的過程
(二)求助之場域特性:
原po選擇醫療體系求助,大抵來說醫療體系有它的制度與架構,如同身體不舒服,
可能會去掛「家醫科」或其他科,經過各種檢查,如有需要視情況「轉診」或進行
「照會」來協助求助者......換言之,每個機構都有其「專業分工」的架構,並非
只有「心理師」這一行有分工,而是「分工」本來就存在,只不過醫療體系更容易
讓人「感受」到「它」(冷冰冰)的氛圍(不然怎麼叫白色巨塔呢?)...不過,
目前很多醫療體系也開始試圖希望讓醫療場域「人性化」,而開始反思調整。
可能會去掛「家醫科」或其他科,經過各種檢查,如有需要視情況「轉診」或進行
「照會」來協助求助者......換言之,每個機構都有其「專業分工」的架構,並非
只有「心理師」這一行有分工,而是「分工」本來就存在,只不過醫療體系更容易
讓人「感受」到「它」(冷冰冰)的氛圍(不然怎麼叫白色巨塔呢?)...不過,
目前很多醫療體系也開始試圖希望讓醫療場域「人性化」,而開始反思調整。
因此,我想原po在求助歷程中的情緒,某些試著將「求助場域」影響放進來看看
(三)求助者之身心狀態:
原po選擇至醫療體系就醫,某種程度目前的困擾或許與「醫療評估之症狀」有關,
看起來在求助歷程中的不悅或頗悶的情緒,某些部分亦可試著將目前的身心狀態
考慮進去,當原po發出這樣的悲鳴時,某種程度或許反映原po目前身心狀態似乎
頗為辛苦
: 我的疑問是 你們念心輔或在碩士班再念三年
: 辛辛苦苦的考到諮商師執照 只是把它當成一個需要執照的工作
: 還是真的想幫助我們
: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問是 在一個病人跟你們求救時
: 只因他不是你們的個案 還是原本諮商的時間還沒到
作為助人者的「心理師」(不論是臨床or諮商),是否代表「碩士畢業」即等於「專家」
這其實見仁見智...碩士3年~6年(考慮延畢),考上心理師之後等於「專家」?
值得反思...考照是對於執業的基本要求(基本功),也是一種社會責任(對求助者負責)
但是否有執照等於爐火純青?這無法一言以蔽之
前面已提到,心理師法對「考照」要求是「碩士」,換言之...
台面上作為助人者的「心理師」,其實「大學」可能背景來自四面八方,而不一定是從
大學時代便接觸心理學(優點是心理師可能有多元的觀點;缺點是可能不一定專精)...
而,有些助人者也可能不是一路直接完成學業成為心理師,而中間有多年工作經驗
大學時代便接觸心理學(優點是心理師可能有多元的觀點;缺點是可能不一定專精)...
而,有些助人者也可能不是一路直接完成學業成為心理師,而中間有多年工作經驗
(不論是相關或無關)而轉換跑到踏入心理師行列......
換言之,光是「心理師」這樣的term,背後蘊涵的訊息可說是複雜又多元
如何以「執照=專業」單一評估觀點來論斷?......
某部分這確實是目前易有的迷思,也是作為心理衛生工作者秉持著專業與道德良知
必須要主動向社會宣導與衛教的部分......
某種程度,「求助」也是一種選擇,一種消費,一種「渴望脫苦解惑」的途徑
作為「求助者」,有求助者必須學習的功課(如:如何學習找尋對tone助人者...)
作為「助人者」,也有助人者必須學習的功課(如:專業成長/作為人性的存有...)
作為「助人者」,也有助人者必須學習的功課(如:專業成長/作為人性的存有...)
看著這段文字,似乎發出沉痛的「吶喊」,控訴自己的需求沒有被看見、被理解、被關照
就文字描述看起來原po如此火大似乎是因為「返回醫院就診」時,
在就診時(候診?看完診?或其他...?)似乎便發現自己在那當刻的身心狀態不是很好,
但那個時空處境「卻還沒到與心理師的晤談時間」...各種情緒便紛亂湧現,那確實是
一個讓人蠻容易感到無助的處境......辛苦了!
: 我看著一屋子的也許是心理師 也許是社工師
: 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幫我 當我明確的說 我想死
: 卻選擇見死不救 我不懂 這個工作對你們到底只是工作
: 還是你們真的是想幫人 失去一個個案對你們來說
: 到底有什麼感覺?? 希望你們有人願意回答我的疑問
: 我真的不是來你們板上討戰的 只是一個精神病人深切的疑問
如同在前兩段的回應,原po所處的場子是醫療體系,不清楚原po是尋求地區醫院還是
教學醫院求助...若看過醫院的場子,便不難理解醫院裡每天要面對數以千計的求助者
醫院的人力與各方面也是有限的情況......
教學醫院求助...若看過醫院的場子,便不難理解醫院裡每天要面對數以千計的求助者
醫院的人力與各方面也是有限的情況......
另外,以「心理諮商/治療」來說,原po的故事真正知悉者,或許在那個場子中除了你的
「醫師」(因為你可能會回診看他)以及「心理師」(因為你與心理師晤談)之外,
在醫療場子中的其他工作者他們「不可能/不太容易」知道「怎麼了」
因為...助人工作有「為求助者保密」的倫理存在
通常,其他工作者會知道你的情況,除非...
參考「台灣與輔導諮商學會」倫理守則(http://www.guidance.org.tw/ethic_001.html)
2.3.3. 保密的特殊情況:
保密是諮商師工作的基本原則,但在以下的情況下則是涉及保密的特殊情況:
a 隱私權為當事人所有,當事人有權親身或透過法律代表而決定放棄。
b.保密的例外:在涉及有緊急的危險性,危及當事人或其他第三者。
c.諮商師負有預警責任時。(參看2.3.2)
d.法律的規定。
e.當事人有致命危險的傳染疾病等。
f.評估當事人有自殺危險時。
g.當事人涉及刑案時等。
換言之,除非發生類似上述情況,不然通常不會有人知道求助者的情況究竟如何
換言之...除了求助者的「醫師」及「心理師」之外...大抵來說在路上看見的
路人甲乙丙...他們也就是「尋常人」罷了......
或許原po在那非常渴望有人協助時,希望有人拉一把,但未果
不過,我想原po還可以在這邊發文表達自己「深切的疑問」,看起來
原po似乎並未對於「求助」這件事「絕望」或「放棄」,反而希望為自己在這歷程中
可以看見什麼、發現什麼,乃至跨越這樣的挫折而成長,朝向療癒而去
這是必須被看見與肯定的部分---至少,這是我在文章中看見的屬於原po的「正面線索」
前面許多版友已給予諸多精闢的回覆(例如:鼓勵原po持續與心理師討論澄清),
前面許多版友已給予諸多精闢的回覆(例如:鼓勵原po持續與心理師討論澄清),
在此不多加贅述...作為版友的角度,我想這邊可給予的建議,就是......
若需要對於求助資源的線索,Psy版其實已經有一些東西可參考(之前在下已po過)
1.在版上按「/」鍵,key關鍵字「求助」,就可發現文章
2.在版上按「Z」鍵,選「2」進去,選「10」(衛教資訊/諮商推薦)進去,再選
「2」(諮商(治療)推薦/求助管道)
裡面就有一些蠻實用的緊急求助資源,供原po參考
Best wishe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7.215.1
推 :很認真的回應,很榮幸當首推~ :)1F 07/12 21:01
推 :推薦這篇文章~2F 07/13 01:15
推 :3F 07/13 08:51
推 ::)4F 07/13 17:50
推 :推+15F 07/14 23:12
--
※ 看板: terievv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61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