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fantasyeagle (夢幻鷹)
標題 [寶寶] 8M寶寶成長曲線落後
時間 Tue Jan 23 11:04:31 2024


家中男寶 8M15D

食量頗正常,一天喝4~5次奶(2次親餵 + 2~3次瓶餵,一次約180ml)
白天托嬰副食品吃兩餐,總量可以到200~250g (有肉的粥)
晚上回家如果精神ok,還會讓孩子BLW吃些手指食物

目前的身高體重都有點落後,明明已經8個月了還常被誤認為3.4個月的新生兒
身高:65cm (不到1%)
體重:7.2kg(3-5%)

爸爸171,媽媽158,都稍低於平均
以成人身高百分比來看大概落在40-45%

體重還有3%以上,所以目前就持續餵食增加體重
但身高不到1%...

由於下次小朋友回診已經是1歲的事了
0.1~1%的身高曲線實在是讓人有點擔心,請問該先帶孩子去看內分泌科嗎?

謝謝各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0.130.147 (臺灣)
※ 作者: fantasyeagle 2024-01-23 11:04:31
※ 文章代碼(AID): #1bhop2RB (BabyMothe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705979074.A.6CB.html
ossan6131: 有疑慮就去看吧,可以先問看看阿公阿嬤們自己嬰兒時期的生長狀況如何,我家是3%寶婆婆說老公嬰兒時期也是很瘦小,但我們食量少奶量少小隻很合理1F 01/23 11:23
quiet93: 出生時是幾趴?一直下降嗎?4F 01/23 11:30
dreamerfp: 1%男寶+1......已一歲70cm/8kg(出生就小,路人永遠猜小三個月,醫生是說
如果2歲前有穩定成長,其他發展指標都有達到,
是還ok沒問題的(每次打預防針也都擔心會再問一次醫生)5F 01/23 11:36
vupcj86: 健兒門診的醫生怎麼說?10F 01/23 12:33
yueling98: 身高不太準,小孩躺著量總會有誤差,體重有3%就加強一下,看他喜歡吃什麼? 甜甜的地瓜、香蕉、高熱量的酪梨,米餅,只要不影響正餐,多給點副食試試11F 01/23 12:37
hyloeee: 我女兒在一歲時差一點點才70CM 我也好擔心
後來我有帶去看   有照骨齡  說沒問題
現在兩歲多囉  還沒漲到85公分但媽媽已經覺得有進步14F 01/23 12:46
ann7773631: 如果是一直下降趕快去看醫生 如果只是維持或往下一個曲線可能還可以觀察17F 01/23 13:05
dearqq: 食量看起來OK,只有1%真的會擔心...19F 01/23 13:08
linyap: 相較傳統養法,BLW比較容易養出比較小的孩子,除非你家基因特別強大20F 01/23 13:15
candyrainbow: 身高1%+1,後來是多帶他出門曬太陽、去公園玩(會走路後),身高有努力的往3%,但就是3%保衛戰22F 01/23 13:16
linyap: 可以幫小孩補充D3喔 我覺得蠻有效的24F 01/23 13:19
chelseaisme: 1%男寶+1......一歲時69cm/7.2kg,打預防針時診所醫生覺得落後太多轉診大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但大醫院醫生覺得這麼小應該還不是內分泌的問題,轉到腸胃科,腸胃科醫生也只是指導飲食,多給蛋白質和好油脂(但小孩只愛澱粉…),照腸胃超音波,沒什麼異常,醫生說重點是體重,如果體重有往上拉就比較不用擔心身高25F 01/23 13:34
hank12332: 落後自己還是落後總數據?
如果正常吃拉然後跟自己比,有一直往下降就看醫生跟自己比還是穩定成長的話,我覺得就繼續加油吧32F 01/23 13:46
ossan6131: 我們女寶ㄧ歲時才69cm,7.5kg, 但她出生就是5%而已,醫生說走路正常的話就不用太擔心,代表骨骼肌肉該長的都有長
聽託嬰中心老師說有遇過三趴寶一直吃但長不大,醫生建議吃完飯要讓腸胃休息一陣子不要一直餵食尤其是有糖分的食物(零食、水果)這樣才會分泌生長激素,後來這個寶寶改善用餐頻率後就突飛猛進成長
還有聽過別的醫生建議睡覺時盡量仰躺伸長身體,這樣腸胃吸收才順利
對了寶寶的睡眠狀態也會影響,尤其是身高35F 01/23 14:04
hank12332: 每個小孩都不一定,像朋友小孩從小3%一族
現在小一身高整個抽高
所以還是要跟自己比較準,跟別人比根本比不完XD45F 01/23 14:40
hyde330: 3%保衛戰+1,有帶去看內分泌科,需要照x光抽血,如果要測生長激素還要空腹,醫生說四歲以下不建議空腹檢測,幸好我們骨密度ok就持續追蹤。可能會遇到的檢查供參。48F 01/23 15:21

--
作者 fantasyeagle 的最新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