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evinMoleaf (陸坡)
標題 [好雷]《愛在滿格時》那蒙古國的草原上
時間 Sun Sep 24 03:27:10 2023


留在草原的你,馬背上嬌小的背影

每個國家的獨立電影,很多時候雖然資金不足也沒有國際大卡司的加持,但卻有著濃厚的
地方情感。不慣是台灣80年代末的新浪潮或是後續在《海角七號》後牽起的新一代電影嘗
試,與更多貼近台灣自然生態與人文社會的紀錄片,雖然有時候諸多缺點讓人可惜,但電
影持續下去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有時候描繪地方人文故事,讓人看見這裡真實的樣貌與風景,或許也讓他國的觀眾可以透
過電影了解一個地方的人事物,在世界一隅有著怎樣的景色。

《愛在滿格時》是少見在台灣公開上映的蒙古電影,故事以在蒙古大城市工作的飯店主廚
圖佳,因繼父生病而返回老家草原,巧遇在這家鄉生活的男孩,偏鄉的男孩讓圖佳想起自
己的過去,漸漸與他牽起羈絆。隨著時間過去圖佳與男孩的牽絆越深,也越發了解男孩的
過去,而草原上除了馬匹、芒草與牛羊,還有兩代人無盡的思念。






《愛在滿格時》是什麼電影:

電影是一種娛樂,但娛樂之後往往帶來更多是電影有趣之處。雖然我們都喜歡那些富有動
作武打、想像力超能力、甚至英雄史詩與絕美愛情高潮迭起的電影,但有時候貼近生活與
寫實的影片,往往讓我思考更多關於他國或是自身生活這片土地上各種反思的問題,並同
時也可以隨著電影娛樂化的功能讓這些議題不那麼艱深,可以以較為輕鬆的方式去了解導
演所要反映的理念。


從中國獨立出來的蒙古國,是一個讓台灣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熟悉是因為在台灣的歷史
課本上中國史會讀到這塊,通常最有印象的是從花木蘭的匈奴,到元朝統一中國黃土的成
吉思汗的大蒙古國。


直到現代史裡蒙古部分從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手中脫離獨立,成了現今世界所熟知
的外蒙古與內蒙古兩塊截然不同的國情與國度,雖然其中有著很多政治角力的因素存在。








蒙古國有著跟其他大塊陸地國家一樣的狀況,人們普遍都集中在發達的大城市生活,因為
呈現首都發達其他草原荒漠卻地廣人稀,過著無電、無網路、放牧的傳統生活。蒙古電影
《愛在滿格時》就忠實的呈現出非首度現代化,而是蒙古的自然風景與傳統風俗,故在電
影中有著蒙古摔角、草原游牧和城鄉差距極大的蒙古目前面臨到什麼樣的社會問題,透過
電影中故事人與人的互動展現在其中。


《愛在滿格時》的導演是蒙古有名的演員-阿木爾賽汗巴爾金尼亞姆,他改編蒙古作家
T. Bum-Erden的短篇小說《Тунтулай》。電影《愛在滿格時》讓男人與男孩兩代
因為同樣生長背景與出生,因而相互理解,一起經歷過那些快樂與悲傷的故事,而有時候
現實讓人一夜長大。


但當你以為自己已經習慣成熟面對時,卻發現自己依然是那無助的孩子,溫柔有時候很痛
,《愛在滿格時》呈現出一個觀眾都可以輕易理解,且也能看見蒙古國現在狀況的社會現
實。









《愛在滿格時》分析與延伸:

外蒙古獨立與俄羅斯、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有所關聯,其中也牽涉到當時的日
本帝國。早在清末和北洋政府時期,蒙古就曾展開獨立運動,但基本上是蘇聯為了牽制清
朝與北洋政府的一種手段,並且名義上的獨立實際上被俄羅斯所掌握。


但在第二次獨立運動時受不了北洋軍閥的蒙古人,卻還是借助蘇聯與日帝國的力量,在
1921年再次獨立轉變成蒙古人民共和國,當時中華民國以分裂國土的名義跟俄羅斯提出嚴
重抗議。

而中華民國對蒙古的獨立承認,一直要到1946年二戰結束才有實質上的表示,但之後中國
內戰的狀況,導致中華民國承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蒙古獨立的狀況又變得模糊不清的
局面。但現今的蒙古國是有多黨體制的民主,主要在於90年代的蒙古民主運動,最後以少
見的不流血革命而廢掉蒙古人民共和國,變為現今的蒙古國,而蒙古人民的民主運動主要
是受到蘇聯垮台與東歐民主革命的啟蒙。








《愛在滿格時》是被稱作蒙古影帝的阿木爾賽汗,第一次自編自導自演的首部作品,也是
蒙古國第一位邁向國際市場的蒙古演員。這部電影也是2023年代表蒙古參加美國奧斯卡國
際影片的參賽作品。


蒙古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人口只有300多萬人,即便到如今電氣化的時代,還
有幾乎三成的蒙古人與傳統遊牧為業,且有嚴重的城鄉差距與水源不集中的問題。

電影中反映出蒙古因為貧富差距與城鄉差距,在資本化後工作機會在大城市,故許多人前
往都市工作賺錢,將孩子留於老家給年邁的父母扶養,但是許多父母去了大城市卻一去不
回,使在老家的孩子成為孤兒。《愛在滿格時》導演表示關注蒙古兒童失去童年,被迫在
無父無母的狀況下成長,在2020年蒙古統計至少有30萬名孩子是父母完全沒有陪伴下長大
成人。











《愛在滿格時》值得一看嗎?

其實在看《愛在滿格時》電影時,讓我對應到一些偏鄉與離島隔代教養、父母長年不在家
在大城市工作的問題。台灣電影《只有大海知道》就以離島蘭嶼孩童的故事與離家工作家
人為出發點,描繪隔著一片海,家中的孩子對在台灣本島工作家人的思念。


以「文化傳承」和「家庭崩離」兩個面向去看蘭嶼這個地方,在觀光與原民文化之外,當
地更深入的問題。內陸與海島《愛在滿格時》和《只有大海知道》描繪著不同背景地點,
卻有同樣的哀愁。


但《愛在滿格時》整體的狀況又較複雜化,主要是主角圖佳有自身成年後的問題需要解決
,但又共感在家鄉草原無父無母男孩的情況,因為在過去他也經歷過如此類似的狀況,某
方面他能了解男孩,但在另一狀況下他無能為力。故電影展現出的是不同的兩代人,卻經
歷著同樣哀傷的證明。在台灣電影《范保德》就曾討論橫跨兩代的父子情感與自我的對話
:你的路我正要走過,《愛在滿格時》也完整的還原出男孩正要走過圖佳年少時的迷茫與
困境。







電影用蒙古傳統風景與大地景色填滿,有著很不錯的蒙古風光,其中我很喜歡許多馬匹奔
騰的遠景和人工割草展顯堆堆芒草與人的風景。

且少年無邪一句與強裝大人的逞強,與蒙古傳統摔角和服飾的展現,我認為《愛在滿格時
》很符合一個觀眾對蒙古電影的期待,並在前後呼應了電影所要敘述關於蒙古社會上兒童
教育與家庭陪伴的問題,在兩者間的平衡拿捏得相當不錯。


城鄉差距不管在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其實都是問題,尤其在土地面積的大國特別有
感。例如中國的農民工雙親離鄉背井到大城市工作,獨留小孩在老家隔代教養,慢慢的成
為孩子心中一種缺法父母陪伴的童年,甚至在父母消失後徒留了社會問題。《愛在滿格時
》透過電影展現出這社會故事,雖然也是老議題,但依舊有它值得再次讓人關注之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wiTaylg5go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83.238 (臺灣)
※ 作者: KevinMoleaf 2023-09-24 03:27:10
※ 文章代碼(AID): #1b3pmHSQ (movi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95497233.A.71A.html
※ 編輯: KevinMoleaf (111.241.183.238 臺灣), 09/24/2023 03:27:44
faang: 在疫情前最後一次出國的國家就是蒙古,也強烈感受到因為國土遼闊,很多在台灣習以為常的公共服務,在那邊都是很珍貴,例如最基本的用水以及垃圾清運等1F 09/24 09:45
inhis: 是一部好電影4F 09/25 00:44
mugicha: 推 之前學蒙語聽老師說蒙古的生活覺真的很不同
我自己去過內蒙古,比較偏遠的蒙區也是保持滿原始的生活型態5F 09/25 09:27

--
作者 KevinMoleaf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