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heworld62 ()
標題 [問題] 請問為何穿Curry鞋子的人很少?
時間 Sun Nov  5 20:34:21 2023


大家好
我是個中年籃球大叔
之前一直穿Nike的鞋子
偶爾會穿亞瑟士或阿迪達斯
最近想要換換口味
看中了Curry正代系列的新避震flow
可是我在球場上幾乎沒看過Curry的著用者
在nba的球場也是
我想問問 他的鞋子是不好穿嗎?
還是說純粹是貴?
可是Nike也有很多五千多以上的鞋子啊
為何穿的人還是不在少數?
想聽聽實際穿過Curry系列的朋友想法
謝謝大家幫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32.221 (臺灣)
※ 作者: theworld62 2023-11-05 20:34:21
※ 文章代碼(AID): #1bHulFku (shoes)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hoes/M.1699187663.A.BB8.html
wshevssam: 橡皮擦1F 11/05 20:56
language1215: 我curry10 室外吸沙滑 又不耐磨 也不帥
是蠻好穿的 可是外型我覺得不行 11好看多了2F 11/05 20:57
AirFang: 難買4F 11/05 21:12
fayever: 貴、不耐磨、緩震不澎湃不合台灣人口味5F 11/05 21:16
keikoutnet: 貴又不太打折。常打外場的人可能不想拿flow來磨… 而且如果只想體會flow, 還有便宜的flow futr x可以嘗試6F 11/05 21:26
tnsshscsa: 比較一下美金售價跟台灣售價你就知道了,而且幾乎不打9F 11/05 21:36
VVizZ: 貴又難穿又室內限定11F 11/05 22:12
LoveDonGin: 外型好看 但太貴 1000 多還能入手 問題不可能12F 11/05 22:24
kano2525: 貴、緩震普普、穿去打室外場大概沒幾場就平了13F 11/05 22:33
lafeyo523: 溢價太兇14F 11/05 22:33
kano2525: 售價就老問題,上面有個大中華區代理,定價都是他們訂的15F 11/05 22:34
j056237: 1.貴2.只適合打室內
台灣幾乎都嘛打室外,錢主流又在2-4K主流,看一看就知道為什麼了吧,啊願意花大錢買球鞋的又只買AJ,因為這款人也不是真的會穿或是會去打,所以買的人當然少啊,UA買的點也相較N差很多,很多原因啦16F 11/05 22:56
s7503228: 橡皮擦
我沒在打籃球的人都聽過多不耐磨XD21F 11/05 23:05
Srxzo: 賣得好的籃球鞋很多都是日常穿搭也好看,這可能也是走向低筒的原因,看UA什麼時候想通找個饒舌歌手來設計吧,聽說有個饒舌歌手最近很閒,也沒有合約在身23F 11/05 23:43
wish8042: 光flow外底內場限定就沒有慾望購買,不然價格其實是次要的條件
不然要打室外的話,光spawn系列穿起來就屌打curry系列連復刻前幾代都flow取代原來外底,這樣誰會想買26F 11/05 23:44
xgMd1trtw: Curry鞋耐磨何止普普 根本球星鞋最爛的耐磨 配置是真的頂 也好穿 實戰都還行 但就室內限定 室外大概3個月就可以換了30F 11/05 23:50
AirClassic: 穿的人不少,但就是貴
通常都是那種炫技後衛會買來穿的
不過花色真的少,每代改款都很樸實33F 11/06 00:22
baigyatsh: 室內限定36F 11/06 00:52
laker7634: flow外底拿去打室外大概一個急停5塊錢。然後UA在台灣售價又硬到靠北邊走,outlet也不outlet37F 11/06 01:57
holyduck: flow中底對場地要求很高(有灰塵會滑) 同時對就穿著者的下肢控制能力要求也很高(無灰塵情況下抓地力太強了 是直接釘住 不習慣的話很常摔倒或踉蹌)
但這些或許都可以克服 我自己後來不穿的原因是會嚴重頂腳趾 從8-10代都會 只是程度的差別
這個跟尺碼選擇無關 猜測可能是flow中底的設計就是會呈現前低後高 然後鞋墊摩擦力也不足 所以制動時腳就很容易由後往前滑動導致頂腳趾 而且是很痛那種39F 11/06 02:59
wendyhsieh10: 我 flow9也是嚴重頂腳趾就脫手了47F 11/06 03:54
VVizZ: flow也算自打嘴 本來要用一片式材料包牌中大底
結果CURRY 11偷偷內嵌一片 變雙密度 改善腳感48F 11/06 11:09
lafeyo523: 籃球鞋想一片單一材質做到全面性能 現在的技術就是辦不到50F 11/06 11:45
lovebean: 理論上3D列印(adidas 4D)可以, 但受限於材料特性限制(需能光固化成形), 腳感跟外型會受到限制52F 11/06 12:19
VVizZ: 二次成形成本比較高阿 PUMA NITRO就是先發泡素胚然後又54F 11/06 12:22
lovebean: 會頂腳趾的可以考慮換INXTINCT鞋墊(真的不是業), 推薦幾位朋友用在籃球鞋跟跑鞋(尤其常跑戶外有大坡度的)都大受好評55F 11/06 12:23
VVizZ: 壓製成形 理論上可以實現多一片多密度 但是NIKE表示
用減法思考更簡單 先發泡個硬的本體 要軟的地方打洞就好
flow主要是用中底取代大底想偷一個貼合的工序料錢58F 11/06 12:23
lovebean: Boost也是二次成形, 但要單一片材質完美滿足腳部各區域所有需求這太不切實際, 只能算是工程師的浪漫而已 XD61F 11/06 12:24
VVizZ: 自然就不會考慮什麼二次成形這種比較貴的方案
自從學會打洞之後 後跟都不用放氣墊了呢63F 11/06 12:25
lovebean: 低密度發泡材質要同時具有抓地又耐磨這太難了, 因為在物理特性上跟避震和腳感的需求是矛盾的, 當年reebok的3D Ultralite也是需要在重點區域做補強, UA Flow只有在黏地的材料特性上有改善(但有灰塵就沒輒), 耐磨還是沒救 XD
打洞不是業界要讓腳感變軟和輕量化的標準手法嗎? 但是只有短期有用而已, 重點受力區域中底密度變低不就是加劇衰退速度的意思? XD65F 11/06 12:29
TheOneisNEO: 台灣已經充斥著想要兼顧多個物理上矛盾的需求(x)73F 11/06 13:16
kobe7610: 價格貴 結案74F 11/06 16:45
zego41: 如果打外場,你摸過那個底就不會想買了
性能各方面沒有特別優越,價格戰也玩不贏勾勾阿迪75F 11/06 17:55
seavoo: 不耐磨啊,台灣又都外場77F 11/06 18:40
haru9: 台灣亞瑟士也蠻貴的就是78F 11/06 19:05

--
作者 theworld62 的最新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