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atercolor (我們同樣沒有名字)
標題 [好雷] 從禮物變成人的完美試煉:《藍色恐懼》
時間 Tue Jun 18 22:42:14 2024




    內文有雷且可能有令人不適的內容,請觀影並斟酌後再讀。



    圖文網頁版:

    https://vocus.cc/article/6671918afd897800011f305e
從禮物變成人的完美試煉:《藍色恐懼(Perfect Blue)》 | 海藍的沙龍
[圖]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1997》改編自竹內義和(Yoshikazu Takeuchi)1991年的小說,動畫大師今敏(Satoshi Kon)得到自由修改劇本的允許後首部執導的動畫電影。 (內文有雷及可能令人不適的內容,請觀影與斟酌後再讀) 藍色恐懼, PerfectBlue, 今 ...

 


    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3DEFELA9d4




~*-*~*-*~*-*~*-*~*-*~*-*~*-*~*-*~*-*~*-*~*-*~*-*~



從禮物變成人的完美試煉:《藍色恐懼(Perfect Blue)》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1997》改編自竹內義和1991年的小說,

動畫大師今敏得到自由修改劇本的允許後首部執導的動畫電影。觀影過程不

負經典之名,當觀眾逐漸熟悉未麻的處境與房間後,導演再藉由鏡像與網路

扭曲空間,以及想像與劇中劇的穿插製造了懸疑與驚悚,轉場巧妙,背景設

計對應角色內心,虛實交錯的手法不僅帶領觀眾代入主角的處境,更真切呈

現人心的複雜變幻。在我心裡,整個故事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女主角霧越


未麻(Mima)從偶像歌手跨足演員過程的自我爭戰與成長,一個是父權厭女,


尤其是演藝圈物化女性的社會價值。



  「你是誰?」



  故事從霧越未麻順從公司安排,從所屬的偶像女子團體「CHAM!」

畢業單飛起始。儘管曾經喜歡唱歌,但為了改變過往受限的偶像形象,讓演

藝事業有所突破,未麻選擇往被認為更適合的「演員」發展,卻也因此必須

面對一些抗拒的瘋狂粉絲,遇上編劇安排的性侵戲、攝影師要求的全裸寫真

也只能順從配合。轉型過程不順遂的同時,一個叫做「未麻的房間」的粉絲

網頁以第一人稱詳細記錄她的一言一行,代言她的所思所想,不僅呼應著她

的自我懷疑,塑造出來的形象更意圖取代她本人,自稱是「真正的未麻」。

被跟蹤、偷窺的恐懼,在曾經共事的前輩開始離奇死亡,所演的戲劇


《Double Bind》 與現實、幻想交錯融合後,未麻進而質疑自我意識與記憶

連續性,「妄想」同時隨之而至,令她、亦令觀眾難分虛實。



  未麻的「成長」起自意圖擺脫偶像歌手的身份,因為「大眾心中沒有偶

像歌手的地位」。偶像歌手為什麼「不夠好」?因為偶像未麻被包裝成一個

不能被拆開的禮物,供給男性歌迷幻想和陪伴,內在的她是什麼樣子一點也

不重要,只要她的包裝純潔美麗,又會給予回應就好,她就是一個會動會唱

的、供男人幻想的洋娃娃。演員為什麼比較好?因為那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於「實力」,當實力夠了,可以選擇要展現怎樣的「自己」,「變成另一


個人」,更正確地說,更接近於一個人。但證實自己可以成為女演員的過程,


必須在男人面前把自己「拆開」成他們想看的樣子,情色也好,脆弱也好,

崩潰也好,必須成為證明自己可以給予更多男人想像的女人,在那之前,你

必須保護自己,或放棄保護自己,因為「身」不由己。




  從洋娃娃經過試煉成「人」的過程如同地獄,無論是包裝或拆開,女性

的「自願」都可以讓男性自覺性慾免於責任,故而有拒絕洋娃娃被拆開而不

惜殺人的男歌迷跟蹤狂人Me-Mania,覺得離開的未麻是背叛者;有樂於在拆

開過程試圖染指意淫的男人,所以編劇與攝影師,乃至拍性侵戲時可以任意

圍觀的男性工作人員,都能為所欲為。




  此外也有,沒有通過試煉過程的,女人。為了在演藝圈成為更理想的自

己,別無選擇地將身體交給男人,就意味著放棄「當你因此受傷時,說自己

受傷了」的權利,故而事後未麻只能保持笑容和樂天,獨處時破壞自己的房

間。總是成對出現的「自我決定和自我負責」,必然伴隨著罪惡感與內疚,

又如何允許把選擇的代價歸咎於任何人?所以與未麻情如姊妹,曾經也是偶

像的留美,看著未麻不得不演性侵戲時真切痛苦的模樣,令我不禁聯想:擔

任未麻經紀人之前,當過無法賺大錢的偶像之後,留美是否曾經試著轉型,

卻無法忍受從禮物拆開過程的毀損,在事後加倍自我破壞?當她追殺未麻


時,想消滅的究竟是誰?她想成為的是沒被「弄髒」的偶像未麻,還是來不

及自我探索完成的、更理想的自己?



  「我只能是我自己」之前必須能接受自己現今的選擇與存在,才能決定

「我就是我」、「(多虧有她,我才能)變成真正的自己」。這可能只是未

麻其中一個成長的過程,可惜我看不到現在的演員未麻成為什麼樣子。事實

上在觀影的過程,我總覺得未麻的「成長」是一個被擬造出來的幻影,等到

真相大白之後,留美的存在遠比未麻更真,更符合現實,她已經被破壞了,

未麻聽見那些被譴責的聲音,是留美過去被自己或被外界譴責的聲音。未麻

可以藉由留美把被毀損的自己關在過去然後往前走,大概就像導演今敏說的

那樣,破壞自己的價值觀、嚐過種種痛苦的時刻,再從中醒悟然後成長──

醒悟到要把被破壞的自己關起來(足夠自虐),往前迎合會被男性讚許的價

值(足夠自尊),成為完美女人的她,對著照後鏡從容微笑著說:「我可是

真的喔!」




  你是誰?



  對我來說,毫無疑問,是貨真價實的恐怖片。




--
一隻鳥飛過去了,天空還在。就是這樣。
我懷疑,但,就是這樣了。
有時候,眼睛只肯告訴我這麼多。

                                  陳斐雯  貓蚤札(其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173.150 (臺灣)
※ 作者: watercolor 2024-06-18 22:42:14
※ 文章代碼(AID): #1cSPpASz (movi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718721738.A.73D.html
b160160: 寫得真好1F 06/19 01:10

  謝謝。:)

qcwxez: 雖然是在別的意義上,但看到今敏認為這是個成長故事的時候我有點意外,幾乎看不出有實質成長的意味除非封印破碎的自己,而且永不相見,算是一種成長2F 06/19 08:01


  完全認同你的看法。

  只能說在那個年代,父權認同的女性成長大概就是那樣吧。

  這部電影裡最真實的女性形象,對我來說是留美。


※ 編輯: watercolor (36.228.186.192 臺灣), 06/19/2024 08:49:29
louis0407: 好奇今敏導演關於,藍色恐懼是成長的故事,有完整採訪嗎?
雖然這部作品是典型的具有開放式解讀空間的故事,每個人看完對劇情線都有各自的想法。但基本上我看到的討論都還是圍繞在心理驚悚電影的框架裡,大家爭執的是那些不斷交錯的片段,哪些是劇中現實,哪些是劇中幻覺,又或是是劇中劇等等。倒沒看到上升到女性自覺之類的社會議題,當然因為主線是一
個轉型坎坷的前偶像,要說側面反應了偶像主義的病態乃至女性價值在那個時代的被物化等等,肯定
是沒問題的。但實在無法想像這些議題是故事主軸,從充滿幻想風格的畫面表現到不斷交錯 虛實難辨的敘事手法。這作品實在不像是要呈現一個具體的主觀,而更像是一個具有多重面向的客觀,讓觀看者自行決定其眼中的藍色恐懼。5F 06/19 11:12
watercolor: #1V7NBF7d 我是在這篇看到的。20F 06/19 11:36
[心得] Perfect Blue 藍色恐懼講座要點整理 - Movie板 - Disp BBS
[圖]
asd1 上週朝聖完後真的非常喜歡本片,於是找了訪談影片整 理一下。內容來自藍光內的特典,由今敏導演親自解說 本片裡的一些創作意圖及畫面細節。不過因為片長近兩 小時,只列部分個人覺得比較重要或有趣的點。礙於本
louis0407: 最後如果以成長為角度去看藍色恐懼的故事,我很同意前兩位網友的看法,實在難以感受,還是拋棄純真的自己,接受社會的醜陋就是故事想表達的成長嗎? 過去偶像團體的工作是童話般的溫暖泡泡,轉型出來走出舒適圈就要承受劇中那一連串的極端事件? 被騷擾 被精神性侵 被要求自我物化,最後對這一切釋懷,然後才能說“我是真的”?
《Perfect Blue》裡有很多過激場景跟心理驚悚的成份,但本質上是在描述霧越未麻這名女性經過某一個階段成長而改變自我的故事。而人在成長的階段總是會和自己的內心對話,具體來說就是虛擬未麻說「以前那樣不是更好嗎?」,與未麻的「不要,就算艱難我也要繼續前進」,來表達兩人間的糾葛。
看來今敏導演確實有這樣的意圖,也許只是不小心把所謂的苦難,做過頭了,最後精神上的昇華又呈現的太少了。21F 06/19 11:44
xxx22088: 我想像今敏這種極端控制+完美主義者並不會做出讓你覺得「不小心」的作品,所以我會往比較黑暗的方向推論,也就是他認為這種破碎的的心靈確是一種在人世間的「成長」。(個人淺見)37F 06/19 12:24
steelgate: 跟樓上的想法類似 新的未麻是被現實打碎之後重組的後照鏡那個略帶嘲諷的表情其實混合了一些虛擬未麻的成份存在 那是初出茅廬版女演員未麻不會有的表情本片作畫精準 我相信是故意的
配合片尾曲的歌詞 我甚至覺得有點反諷的意味在...對照被打碎重組不回來的留美 更顯諷刺41F 06/19 13:53
louis0407: 07.今敏表示強暴戲的場景其實做過頭了,因為當時本
採OVA型式發行,不像戲院上映可以有很多宣傳,因
此加入了過激場景當宣傳噱頭,但真的做太過頭了。事實上,連他本人在大螢幕上看到時都不禁低下了頭
做過頭也是來自今敏導演自己的說法,也許只是戲稱,我也不知道,但看來大家都同意以成長作為劇情主題,真的很難想到。47F 06/19 15:21
ThreeNG: 成長就是要感受世界不同的面向,經歷一連串的價值觀衝突,以及內在矛盾的整合。《藍色恐懼》的內容確實充滿了成長需要經歷的過程,只是用超級激烈的形式和內容來呈現( ̄▽ ̄)56F 06/19 18:48

--
作者 watercolor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