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BruceX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3-09-05 07:33:09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euripides31s (新參者)
標題 Re: [問卦] 明朝的語言是講國語? 的八卦嗎
時間 Thu Sep  5 03:55:51 2013


鍵盤語言學家路過,有錯誤還煩請指教:

※ 引述《FMANT (夸父追日 宅男追連載)》之銘言:
: : p.s
: : 鄭成功不知道會不會講國語
: 國語就是拿掉入聲的明朝官話

明朝官話即便少了入聲(韻)也不會是國語,

首先明朝官話仍是本於中古音的《切韻》體系,

現代國語則是自北京官話而來。

主要的差別除入聲韻消失派入三聲之外,

另有韻尾消失(如ptk還有喉塞音等入聲韻尾)。

此外,分尖團和不分尖團的差異明顯可作為論證,

易言之即精組和見曉組在細音之前讀音是否相同,


舉例的話,「酒」(精母)和「九」(見母)國語讀成同樣的語音,


會方言的讀讀看就知道這兩個字發音是不一樣的。

: 原因很簡單   因為入聲的長短沒有明確規定
: 每個人唸起來不一樣  有人短  有人長
: 很難辨識  才忍痛廢掉

語言的演變都是極其複雜的,

為何以及如何演變都是學界討論的重點,

並不能如此一言而概之。

明朝釋真空〈玉鑰匙歌訣〉所言:「入聲短促急收藏」,

以及《元和韻譜》:「入聲直而促」,

雖然都是對於入聲的概念性描述,

但其實仍有個準則在的。

是以入聲發音要「短、急、促」,

若是唸長了就會變成其他聲調,

例如成為「分明哀遠道」的去聲字進而使語意不通,

(「一」唸長了就會變成「依」,試用方言讀之即可明。)

並不會因此造成入聲韻的界線模糊。

故入聲逐漸消失的原因(非一朝一夕可廢),

是否為其塞音尾難發之故(要持阻卻不能爆發),

猶可進一步討論。

: 國姓爺一定是會的

除非國姓爺有時光機跑去清末或來現代偷學,

不然應該是不會講國語/普通話的。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9.46.128
yexingchen:就酒九來說,我這江淮官話讀音是一樣的。1F 09/05 03:58
您說的是新南京話嗎,查了一下舊的南京話仍有分尖團的。
新南京話受到了普通話的影響。(其實很多方言都受到了影響。)
間和尖,酒和九,幸和姓,目前只想的到這些例子。
若都讀一樣即是不分尖團了。
bambambam:日文是漢朝話嗎2F 09/05 03:59
日文分作音讀和訓讀,
音讀的音主要來源有南北朝傳入的「吳音」,
與唐朝傳入的「漢音」,
以及唐宋以來至明清傳入的「唐音」,
這邊的「唐漢吳」不是指朝代,而是對於一個時期對中國的泛稱。
吳音和漢音的來源都是泛稱的中古音。
sunny22814:好專業3F 09/05 04:06
yexingchen:不,我是江蘇鹽城人,和南京揚州一樣是江淮官話。4F 09/05 04:07
yexingchen:而且,方言多少會受影響,但不至於改變讀音。
江淮官話分三個方言片(這太細了只好查wikiXD),
http://goo.gl/KHYrs8
江淮官話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江淮官話,舊稱「下江官話」、「下江話」,又稱為「江淮方言」、「蘇北話」。以前把南京話作為代表語,現在一般把揚州話作為整個江淮官話的代表語。 江淮官話的形成應在明代之前。江淮官話在詞彙、音韻等方面與北方官話相比都具有顯著差異,因而在民國時期,淮語一直被認為是與粵語、吳語等並列漢語大方言區,而非官話的分支,其直到1955年才首次被劃入官話。 ...
 
您是屬於鹽城哪邊的,若是偏向洪巢片的可能比較容易有官話的讀音!
yexingchen:鹽城市區阿,沒寫到鹽城誒……6F 09/05 04:32
yexingchen:不過提到鹽城部份地區是通泰片,意味著其他應是洪巢片
yexingchen:第三種跟鹽城就沒關係了,我們還是以揚州南京為代表。
果真如此的話,您說的洪巢片江淮官話受到普通話的影響應該說得過了!
(與南京話類比)
yexingchen:看了你上面例子,間尖,酒九,幸姓我這都同音。9F 09/05 04:37
剛剛又想到一組:樵和翹
yexingchen:不對,間尖不同。前者讀音類似界,後者類似技。10F 09/05 04:38
yexingchen:是不是受普通話我不知,不過從小就那麼讀啦。
原來如此,學到新知識了,感謝討論!
ken112290:南方官話和北方官話念法上稍有不同  以舊南京話和北京話12F 09/05 04:51
ken112290:各為代表 南京話分尖團和系音字 例如:全 聲母為ㄓ而非ㄑ
ken112290:間聲母為ㄎ而非ㄐ  且保留入聲 清代時北方方言朝向北京
ken112290:話的方向發展 只剩南方官話保留以上特徵 可能現在南方官
ken112290:話也失守了
感謝樓上簡單明瞭的補充!
yexingchen:樵翹,我這方言里就聲調有區別吧,讀音一樣。17F 09/05 05:01
euripides31s:翹有唸作平聲和去聲的,若讀平聲應該就完全一樣了吧!18F 09/05 05:04
ken112290:喜跟洗 需跟須 希跟西 其跟齊19F 09/05 05:04
euripides31s:我只會講閩語:樵tsiau、翹khiau20F 09/05 05:05
euripides31s:ken大好犀利啊!小弟我剛剛都專注在韻母相同的字ORZ
ken112290:你也很厲害啊  現在很少人會研究這個了22F 09/05 05:11
小弟唸文院的,對這部分很有興趣!
yexingchen:K大這幾個例子,我方言讀法都一樣……這算是?23F 09/05 05:12
應該算y大說的江淮官話尖團音部分受到普通話影響頗深XD
ken112290:我對專業名詞和理論不熟 純粹用日文和台語判其聲母24F 09/05 05:12
不知上面有關日文音讀有無錯誤,還請補充!(小弟日文普普)
ken112290:這幾個字在近古漢語依然不同音 南方官話本保留此特徵25F 09/05 05:14
ken112290:看來是受北方方言的強勢影響而消失了
alcloth:有沒有語音可以聽聽看阿???27F 09/05 05:17
ken112290:可以用台語唸 台語文讀音許多其實是宋明官話音28F 09/05 05:18
ken112290:例如學(hakㄏㄚ+k入聲)具傳教士紀載至明末時仍念ㄏㄚ(無
ken112290:入聲)
ken112290:日文音讀那邊應該沒錯!只是我覺得吳音有上古漢語的色彩
ken112290:例如:中 台語唸(ㄉ一ㄥ)印象中就是上古音,日文(tyuu)後
ken112290:轉變成(chuu) 客家話(唐至宋末音)則是ㄓ和ㄉ都有
ken112290:不過我不是很能確定那一定是上古漢語的特徵 也有可能是
ken112290:中古漢語比較早消失的音
「中」聲母是「知」母,中古唸[t]。閩語:中tiong,知ti。(文讀)
應該不是上古音的範疇;至於日文的chuu和juu(tyuu?)小弟只知道是狀態和範圍的差別,
並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兩種讀法的差別耶,還請指點!
ken112290:我去查了一下 wiki閩南話說那是上古漢語的特點36F 09/05 05:44
小弟昏了,中古也是自上古而來的;wiki那段應該在說明閩南語保留古無舌上音的特點,
不過與ken大整段的論述並無悖離!
ken112290:中古日語chi念ti 故chuu念tyuu37F 09/05 05:48
ken112290:現在只有一種念法 就是chuu
ken112290:就像日文知現在念chi  古音ti
原來如此,看來還有很多東西要學呀...
謝謝K大指教!
※ 編輯: euripides31s    來自: 114.39.46.128        (09/05 06:06)
ken112290:我加一條應該有用的知識:日本現在用的是現代假名拼法和y40F 09/05 06:06
ken112290:歷史假名有差 所以現在的拼法與引進時的拼法會有差距
ken112290:引用日本漢字音來檢視古音聲母韻母時要注意這點
ken112290:*改  現代漢字的拼法與引進漢字時的拼法會有差距
ken112290:例如 貴 現代讀音為(ki) 歷史拼法為(kui)
ken112290:日本古音無h音 故許多h開頭歸成k或g開頭 如學(gaku)
ken112290:^另
WINDHEAD:47F 09/05 06:22
aalleo2002:中文系推48F 09/05 06:46
bambambam:所以日本都朝廷的人..就是當時的中原話瞜?49F 09/05 07:19
cipc444:噓一個,我聲韻學重修三次50F 09/05 07:21

--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771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