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kuod (意見達人!此人很有意見)
標題 Re: [爆卦] 離岸風機佔所有總發電量近0%
時間 2018-03-30 Fri. 14:05:33


前文題要
台灣電能危機,若隱若現,最近季風轉變期,風機都停止,到底是誰說要發展風力發電?於是,大家就一起研究離岸風機的優缺點,巴拉巴拉的。

本文開始
身為前教育部國中小能源教育中心的小助理,真的對於台灣的電力制度感到失望,當時我們負責教育國中小學生,電的取得,於是我們找來幾位社區講師,製作一些小教具,教導學生要產電其實很簡單,身為中心統籌的兼任助理,我的工作就是收集所有老師想出來的教案,對教學做紀錄,提計畫,開會,準備會議紀錄,當小編之類的,兼任的薪資每月5000大洋等等。

當時有一位講師,介紹了氫動能,課程的過程非常酷炫,先找出一條青箭口香糖,吃掉口香糖,拿出那張包口香糖的紙,點火,把口香糖鋁紙的紙燒掉,剩下鋁,接著把鋁丟到強酸裡,就會產氫,氫氣可以配合燃料電池,或者直接燃燒,做鍋爐,推動電動機產生電能。接著他又展示工業的副產物,電石,泡進水中就會產出氫氣,也可以轉為電能。講師也準備了一台小腳踏車,踩了就會發電,跟ubike一樣。

最後做一個小勞作,像是風車、震動筷子與吸管就會自轉等小玩具跟小朋友互動,發個小禮物,結束這一節課。

有一次我課後聽到小朋友問,以後我可以自己發電讓電風扇轉嗎?或者賣電給鄰居嗎?

當時我的本業是附近的太陽能業者的駐點,深深感到這問題很難回答,依造各類法規,我的公司資本門本身上億,但是貸款也上億,大概用在光電的設備上只有一半吧!剩下都是在買土地承租房舍與台電規定之設備,在台電高額的收購價下,預計是不吃不喝7年回本。後來人生規劃兩份工作我都離職了。現在中南部其實有許多光電板廠商,大概也是如此經營,而且從馬時代就是如此。所以我很想回答小朋友的話,讓電風扇轉沒問題,但是你要賣給鄰居,你必須先登記營利事業登記,因為是賣電,還要特許事業許可,等等諸多許可。然後併連到台電,看著兩個大電錶,一個紀錄我購買的電,另一個紀錄我賣出的電,就跟我家公寓的集體電錶一模一樣,只差在聽說它裡面有sim卡,會自己回傳數據給台電,這就是智慧型電錶了,只能由發電大戶才能安裝。

所以,你想要效法巴西監獄,叫犯人拼命踩腳踏車發電,賣人力發電,賣電給附近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力發電根本達不到台電的智慧電錶安裝程度,經濟規模也達不到特許事業的標準,甚至營利事業登記的消耗紙本成本就高於每年所能發出的電力獲利。對不起小朋友,台灣要搞到能夠讓你完全自由電業,還有層層障礙。

而因為有小朋友的發想,我曾經想過,如果取消北車北捷免費手機充電站的服務,改成數台發電腳踏車,腳踩產出的電隨即賣出,由悠遊卡儲值,而手機需充電者也拿悠遊卡購買電力,幫手機充電,是不是一種方法?但是又想到,如果踩一小時達不到140元,會不會被告不到22K,或者每天踩8小時的人,需要幫保勞健保列名冊當員工嗎?甚至是被霸凌者,被逼著噴命踩,而錢都是別人的?又怕發出來的電,根本消耗在營運電力系統上就沒了,這樣根本沒意義。這些事都只能想不能試。

今天隨意閱讀到有一篇文中提到其實台灣人超耗電的,平均每2人每月都花一萬元的電費,
https://disp.cc/b/163-acPf
全世界最耗電的台灣,我也不是沒想過為何,現在我的工作場所很微妙,精密儀器實驗室蓋在頂層,整間屋子被太陽曬到破30度,儀器本身就只是烤箱,上上下下的調溫,但是要吹20度的冷氣中,結果就是五台冷氣,有四台再降溫屋子的溫度,另有一台再吹那台儀器,都24小時不停,含壓縮機共10多個馬達,在為了房子的不保暖不隔熱,調整儀器所需的最適溫度。難怪怎麼搞電費都降不下來。走出辦公室甚至發現是整個都市都熱,路樹、森林可調溫的都砍光,下面也都是水泥停車場。這耗電在降自己造孽的共業上,當然只會逐年提高,根本不除就只能一直蓋電廠來維持吧!

這就是為何我提出空間稅的概念,希望達到人與人之間,環境與自然之間都能達到某種平衡。增加原始森林、讓農學院畢業的小夥子可以靠鋤頭創業,解放營利與所得制,也解放目前卡於房地產市場的巨額回到經濟體,更解放所有的物價都加上鉅額的土地成本分攤,徹底改善這迷航多年來的經濟市場需求平衡。

最後,為何台灣不發展地熱?也不發展釷的濃縮?甚至是經營人造森林之火力發電?或者試燒金紙金爐發電?一定要依靠百分之98的進口能源?真的很浪費能源也。

--
※ 作者: kuod 時間: 2018-03-30 14:05:33
※ 編輯: kuod 時間: 2018-03-30 14:40:16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3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820 
( ̄︶ ̄)b Sifox, ao710318, alozo, Vitamin-K, freedomxi, u9785878, kuod 共 7 個人 說讚!
1樓 時間: 2018-03-30 14:12:53 (台灣)
  03-30 14:12 TW
感謝sifox的捧場
2樓 時間: 2018-03-30 14:24:26 (台灣)
  03-30 14:24 TW
觀念很棒 可惜 操作起來 困難重重啊⋯⋯
3樓 時間: 2018-03-30 14:30:18 (台灣)
  03-30 14:30 TW
一堆整天抗議各種電廠的,電用得比誰都凶(包括公家機關)!!
4樓 時間: 2018-03-30 14:41:10 (台灣)
  03-30 14:41 TW
地熱發電之前有發展,但聽說因為渦輪的葉片很容易腐蝕而放棄,在宜蘭還有地熱發電的實驗室,現在已經變成紀念館的樣子了(之前新聞有去專訪),但坦白說,以現在的金屬防蝕技術應該是可以再試試看,不應該就這樣把計畫給停掉
地熱發電依照原理,就是打一個井下去,灌水給他沸騰,用溫泉水蒸氣推動渦輪,強酸腐蝕金屬,當然渦輪會陣亡,但是科技必須不停的解盲才會有進步,我是覺得怎麼不在打深一點,用陶瓷做導管,使用流動熔鹽將熱能帶出,驅動水做渦輪推動之類的,或者原本蒸氣渦輪改為玻璃材質,做到能夠商轉的程度,就是一項國家技術突破與輸出。
5樓 時間: 2018-03-30 16:26:18 (英國)
  03-30 16:26 GB
基本上,如果方向是對的,該點的技能樹還是需要繼續發展。
核電的問題是核廢料的安放,當然如果能循環再利用是很好,但問題是現在處理後只會更毒,找地點要讓危害降低(不當安置之前抗議很久),如果繼續使用,更多的廢料安置地點是個問題(這比垃圾場麻煩)。
在更好的核融合(太陽)發展出來之前,其他能源方式還是比較有解方,如果單純以打造好的生活空間來看,綠能還是需要持續推動發展,越快越好。 我倒是覺得與其用火力發電,不如用焚化爐發電,台灣目前其實很缺焚化爐…
很多綠電供自家用是沒什麼問題,我見過一戶人家,屋頂裝了一側太陽能板,即時他家有電梯等,不但能夠自用,甚至還能外供,太陽能板又能隔熱,夏天冷氣也不用那麼強。
至於價格,量出來了,價格自然就降了,畢竟一些固定成本被分攤了。
量早就出來了電板本身不貴,貴的是土地與建設成本。這兩點降不下來,台電的收購價也不能低,收購價不低,電價也不能低,都是互相影響的。
6樓 時間: 2018-03-30 17:57:41 (台灣)
  03-30 17:57 TW
L大說的很對阿~我一直覺得,一般的家用電以自給的方式來供給,甚至工業用電也可以部分自給,看一堆工廠屋頂空蕩蕩的,如果能有50%以上太陽能板的使用率,那辦公室用電至少有一半能自給了,全國都這樣做,那工業用電能省下非常可觀的用電量,另外像很多科技廠或辦公大樓的外牆都愛用玻璃帷幕,隔熱差使得只好狂開空調散熱,但若改用太陽能板呢!一來可以發電,二來至少隔熱比玻璃好了太多了,但一定會有擁核的會出來屁說製造太陽能板也是一種汙染,不好意思,製造太陽能板的主要廢料是矽泥,以目前的科技來看是有9成以上可回收利用處理,絕對比100%放置處理的核廢料來的好,比較頭痛的是太陽能板的壽命結束後的回收處理,但這要克服絕對比核能簡單的多,簡而言之,綠電的使用是趨勢,如何大量使用綠電才是政府目前該做的課題,當然在這段空窗期,如何讓工業及民生用電不缺電,這也是需要為政者的智慧,但,我覺得蠻難的...>"<
我也沒說他錯,如果只是買光電板、逆變器等裝備,其實不貴。但是要蓋成,幾乎是再蓋一層樓屋頂費用。有人表示光電板年限到了,汰換,老實說光電板的結構就是兩種不同材質的矽版、穿插著導電線,透過光能使電子移動到另一材質的矽版,簡單到不能再簡單,換個說法20年也不一定會壞,只是這是這20年來新開發的產品,還沒有人用超過40年,所以暫訂20年保障。所以我的概念自由電業必須開放至個人為最小單位,騎腳踏車可以賣電給需要的手機,家裡屋頂加蓋時,光電板可為選配建材,甚至,小面積都通融牽線賣電。而廠房也應該透過要求自主發電提供節稅的機會。如何讓民間用電可以自主發展,才是我的目標,而不是像現在其實都是政府無償保障花錢設置的。還要每天看藍綠擔心停電。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