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ome-sale
作者 empireisme (empireisme)
標題 [請益] 重點是建造時間而非屋齡?
時間 Fri May 12 08:42:48 2023



如題

以前看ceca文章看過一個說法

其實現在屋齡20年的房子

過了20年

還是會看起來差不多

所以其實重點是建造的日期

而不是屋齡?

我的意思是大家好像說921過後的房子

耐震比較好

然後2005年後的房子

都有雙逃生梯

所以其實30年後

現在屋齡18年的房子

還是很香對吧

畢竟建築的技術已經好老公寓很多了

我的理解有錯誤嗎?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hone 1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136.146 (臺灣)
※ 作者: empireisme 2023-05-12 08:42:48
※ 文章代碼(AID): #1aNOkAP4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83852170.A.644.html
※ 同主題文章:
[請益] 重點是建造時間而非屋齡?
05-12 08:42 empireisme
ceca: 是,技術和屋齡影響比例大概是8:2以上
技術包含法規,審核等等1F 05/12 08:46
kusomanfcu: 重點在建照時間
不是使照
尤其是平價房
高價例外3F 05/12 08:48
wagotow: 透天也一樣?7F 05/12 08:49
kusomanfcu: 透天沒差
透天你自己補強就好 ,大樓是怕有住戶不同意
用碳纖維 拉皮補強彈性 +H剛補強支撐 然後屋頂防水 這三樣下去就再戰20年起跳8F 05/12 08:55
Anyotw: 你無限補強可以補到天荒地老12F 05/12 09:00
piliwu: 921後法規要求大改啊13F 05/12 09:25
AssetDebt: 請問建照時間要怎麼查? 一些1x年案我只能查到完工日14F 05/12 09:26
Robben: 以前老公寓都馬亂蓋15F 05/12 09:36
KoPisloser: 建照時間怎砍16F 05/12 09:40
wang56: 買新房很盤,坪數小,結構用料還沒中古屋紮實安全,懂房正常不太會去買新房當盤子17F 05/12 09:40
iamneptune: 買不起是樓上的缺點 不是房子的缺點19F 05/12 09:53
Throwout: 有一個重點你沒考慮到,雖然房子的樣子不變,但你對房子的標準會變。你現在認為屋齡20年的房子就算變40年也可接受,但20年後看到另一個世代新房子的工法或設計可能會讓你的標準改變,可能就變成無法接受了。20F 05/12 10:06
fatb: 買新房真的很盤不知道在想甚麼 趕快跌吧我要買~24F 05/12 10:06
piliwu: 中古屋比較安全XDDD哪個人跟你講的25F 05/12 10:13
hebemike: 這篇有誰說中古屋比較安全嗎0.026F 05/12 10:16
Anyotw: 我小時候3310掉地上,殼竟然破了。中古屋>3310>地球。得證超硬27F 05/12 10:17
hebemike: 喔喔是噓文的29F 05/12 10:17
Goog1e: 很多數百年古蹟就是用無限補強大法30F 05/12 10:17
z5411: 對啊 一堆盤子買新房 建商真傻 一直蓋來賣給我這個盤子31F 05/12 10:17
xup654z: 想詢問二樓K大,如果考慮到防震,不是一開始地基就要補強了嗎?你提的那些補強,對於後續遇到大地震真的有用嗎?32F 05/12 10:20
ceca: 主要是新的東西外觀和設計上會有邊際效應.
所以很難"一值讓你感受到大幅突破進步"..XD
透天大多倒掉都是梁柱斷裂,而不是地基整個翻掉.
https://reurl.cc/7R52pd34F 05/12 10:23
住老公寓比大樓更安全?建商直斥「大錯特錯」:倒塌是人心貪婪
[圖]
918台東強震再度喚起台灣民眾恐懼。過去台灣發生多次大地震,不少高樓層建物應聲倒塌,也讓民眾認為住老舊公寓更安全。但建商直言「大錯特錯」,認為施工水準才是主因。 ...

 
xup654z: 比較好奇,上述所說的百年古蹟用補強大法,有工法可以補強地基工法嗎?一百多年前的地基工法應該蠻落後的吧?為何卻可抵擋大地震?38F 05/12 10:25
ceca: 純論地基的話,H鋼直接打到地下就好了.
只是很貴而已..XD
and...你看我們總統府也一百多年了.
而且絕大多數透天倒掉都不是地基的問題.
甚至透天倒掉最大的原因是.
上面加蓋.....所以下面梁柱成重過重.
因此自住沒事不要住有加蓋的.41F 05/12 10:26
xup654z: 感謝C大回覆,不過台灣加蓋文化…大概沒救了48F 05/12 10:29
qilar: 我覺得軟弱層問題比較大 一樓店面有時候太愛把牆壁打掉 造成建築物軟腳 倒掉的常常都是一樓被壓扁49F 05/12 10:31
ceca: 維冠倒掉理由之一就是一樓把剪力牆給打掉.51F 05/12 10:32
xup654z: 台灣房屋倒塌的比例,在世界各國中應該很低吧?52F 05/12 10:35
bnn: 以台灣地震的頻度和因此產生的法規 倒掉的比例當然降低
不然台灣來蓋木頭房子吧 雖然地價不會變便宜 但營造便宜點?53F 05/12 11:00
LeMirage2000: 因為台灣都鋼筋水泥,還挖地基。55F 05/12 11:03
Mimmature: 原木不會便宜到哪裡去56F 05/12 11:07
deepdish: 結構技師表示57F 05/12 11:19
onejune: 主要是135度箍筋
後面的補強大多都是補安心的58F 05/12 11:20
ceca: 怎麼會,你直接給他一根H鋼,就取代原本的梁柱.
不然在旁邊做一根新的就好..
透天就像樂高,拔一塊插一塊而已.60F 05/12 11:23
onejune: 呵呵 柱子的力傳導到基礎跟樑 旁邊補一根只能是補強63F 05/12 11:25
clamperni: 鋼筋有綁好比較重要64F 05/12 11:29
onejune: 現在鋼筋幾乎都綁得不錯了  鄉下地方才要多注意65F 05/12 11:32
abel0201: 台灣濕熱氣候蓋木屋不適合66F 05/12 11:49
ILike58: 有一說是06年以後法規才更完全,所以買那之後開的建案,細節是沒去查,但想想也是合理,畢竟從921發生到法規的完全本來就需要時間。67F 05/12 12:03
Windblast: 為何建照打成建造大家還看得懂..70F 05/12 12:05
ILike58: 另外台南的維冠大樓是921之後蓋的,有看到節目找技師去現場看,他看到樑的鋼筋綁的疏密不均,也不符合該有的施工規範,聽起來就有偷的意思,至於真正原因如何還是得看調查報告。71F 05/12 12:07
ceca: 唯冠大樓怎麼會是921後蓋的?
他是199x那一批..1995年完工.
06年的法規也沒多多少,主要是多消防相關.
因此之後的房子,公設比平均多5%...XD
多在消防空間上面.
and...旁邊一根是直接取代舊的柱.
他新的柱上去抓住樓地板和外牆.
沒甚麼力傳導的問題..
另外他立柱,就會做梁.
而如果是單純做梁,則是會坐在舊的柱上面.
另外新立柱,通常舊柱也不拆.
強度等於1.x根..XD
so..有興趣自己去看有人在改透天有做新梁柱的工地.
至於植H鋼,那你家就直接從甚麼磚造或是RC,變成鋼構了..XD75F 05/12 12:11
onejune: 柱幹嘛去抓樓板跟牆這兩個不屬於結構的東西?89F 05/12 12:16
ciswww: 雙逃生梯是因為蘆洲大囍市火災90F 05/12 12:17
ceca: 你柱上去都不抓,那是要支撐雲朵還是支撐飛機..XD
那你立那個柱要幹嘛?91F 05/12 12:18
onejune: 補強結構至少要成為框架 補強完費用通常接近新建結構
空間還變小93F 05/12 12:19
ceca: 你是既有框架下,把原有的柱用新的取代.
所以會貼在旁邊拉根起來.
你既有的柱在旁邊多一根,佔到的空間影響很小.95F 05/12 12:20
onejune: 你知道結構計算的時候是忽略牆跟樓板嗎?98F 05/12 12:21
ceca: 你立柱起來,你不抓樓地板和牆面?
然後單純就只是去支撐本來結構的其他梁柱?
我是沒看過這樣施工的..XD99F 05/12 12:21
kusomanfcu: 去看看橋樑怎麼強化拿來用在透天,直接上頂的材料 還要去算結構嗎 XD 那個錢不如用來施工
https://i.imgur.com/lQbE2Fn.jpg
https://i.imgur.com/5E3mJeW.jpg305F 05/12 13:39
[圖]
 
[圖]
onejune: 東星的問題有點複雜 主要是少算樓層重量跟施工問題309F 05/12 13:45
horb: 屋齡很重要。新房才能裝電動樁。舊社區根本不可能通過。過十年價差很大310F 05/12 18:00
LALAPP: H鋼很夠用了 算結構有個屁用
媽的 拿明朝的劍砍清朝的官
40年老房子 係數算個鳥
H鋼很夠用了 台電都h鋼裝300公斤的tr
你算結構係屬能吃嗎
40年的房子你多會算 算個屁
你po的那個是40年的透天嗎
以為自己說的很屌 我覺得房蟲的還比較可信
人家務實 你應該是嘴砲吧312F 05/12 22:46

--
作者 empireisme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