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arriage作者 UYC (平靜就是福)標題 Re: [心情] 老婆說了令人心痛的話時間 Tue Oct 29 02:45:00 2024
看來,你對憂鬱症的狀況很不瞭解,才會有這樣的反應。
我在臨床工作十幾年,遇到很多各種年齡層的憂鬱症患者、或是在這樣家庭長大
的成年人、或是憂鬱症患者身邊親友的求助。
根據我實務工作經驗的觀察,在此做幾點扼要的分析:
1.憂鬱症的認識:
憂鬱和憂鬱症是不同的;後者需經診斷後確認,才會用這個詞。
憂鬱症的成因很多,除了"可能"有遺傳或生理因素之外,從我的視角,
後天的因素更大(曾發生的事件、個人成長歷程或生活等環境各種原因) ,
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身心狀況。
不分年齡,通常憂鬱症者,平常的生活功能、反應,都會不如未憂鬱時的自己。
專注力、體力、記憶力、思考力等,都會變短和慢。
他們需要時間和心力去關照內心的自己,心理狀態會比以往還要 "阿雜(台)"
這種情況,他們需要的是先照顧自己,而不是去照顧別人。
2.單純吃藥是不夠的:
我遇過很多個案跟我說,他們不喜歡吃藥的感覺(因會變得沒有情緒、像機器人)
也看過不少個案吃了藥後更嚴重,懷疑藥的成效,所以開始來做心理諮商。
我會說,讓憂鬱症變嚴重的,不是藥物,而是心理因素一直沒解決,所以才愈來愈
嚴重。
在我的觀察,台灣人很喜歡在情緒不佳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找身心科,而不是諮商。
前者是吃藥(但很多時候根本沒有到需要吃藥的程度);後者是跟你一起探討憂鬱
或焦慮的原因。
前者治標,後者才是治本。
但台灣很多人,都以為只要吃藥就沒事了,所以治了標、但還是去自殺了。
(新聞裡的自殺事件、名人的自殺事件、我身邊聽到的自殺事件,其實這些人都有
在吃藥,但還是走了。)
上述的情況下,我會說最好的作法,應該是要:藥物+心理諮商【同時進行】。
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單純吃藥,可以解決一切呢?
一個人不會莫名憂鬱的;藥,無法和這個人梳理他/她為什麼憂鬱,但心理師可以。
一個人會想去自殺,代表找不到活著的意義、沒有生活動力,這些不是藥可以協助的,
但心理師可以陪他/她討論。
再者,有些藥產生的副作用,不是當事人和身邊的家人可以控制的。
同一種藥物,在不同人身上,會產生不同的副作用(例如幻覺、幻想、疲倦、沒力氣、
夢遊等可能性),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受不了,何況是年紀大的長輩。
只要有來諮商的個案,我都會追蹤和關心他們用藥狀況,若我判斷後覺得不對勁,
會主動請他們盡快回去找醫生討論用藥狀況。
但原po的母親,若吃了一些有強大副作用的新藥而不自知時,試問其帶來的影響
若對小孩照顧造成問題,是你和太太可以承受的嗎?
3.風險指數:
憂鬱症有分輕、中、重度(而且它可以隨時變動);
同樣的,自殺也有分風險的高低。
原po的母親,非只是有自殺意念,而且還有計劃、舉措。
一年兩次自殺未遂,是高風險族群,為何認為單純吃藥就可以平安無事?
沒有一位醫生可以保證病患吃了藥就不會想自殺;心理師也無法。
但心理師只能努力和個案建立好關係,讓他/她想自殺前,會想到心理師,
願意跟心理師求救、跟心理師說一聲。
有用嗎?有些案的確死前有這麼做,所以命救回來了。
原po說,你母親自稱想帶你的小孩,你自述她幫忙帶小孩後,心情有改善。
若這句話是事實,那她近期又自殺第二次,你沒有發現到問題很大嗎?
兩次自殺未遂了,還要等第三次嗎?我真心建議帶她去做心理諮商吧!
你的母親不會跟你說她怎麼了,請讓她去跟陌生人(專業的心理師)說。
4. 當主要的照顧者有憂鬱症時:
如同我第1點所說,憂鬱症者,需要時間、空間和心力先關照自己。
Baby和兒童,是個需要成人給予很多attention的階段;甚至國小、青少年階段的
孩子,也都很需要情緒上的支持,更甭論成年人都好需要。
我看過不少由憂鬱症父母照顧長大成人的個案們,其呈現的心理議題和成長歷程之間
的影響。
請不要以為【照顧】就只是 "生理上" 的滿足(吃喝拉撒睡),照顧者能否提供幼
童情緒上的回應、引導、陪伴、支持等,更是重要。
但是,回到上面第一句話,憂鬱症者本身要照顧好自己就已經很耗能,甚至對有些
人來說,每天要離開床、吃飯、走出門,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如何忍心再把一個很需要關注的小孩交給這樣的憂鬱症患者照顧?
你的太太會擔心,是非常正常的事;
若你不擔心,我反而擔心你的小孩,和,你的母親。
5.憂鬱症者會好嗎?
我看到有人說這病症會一直復發、也曾聽一些人說,永遠不會好。
這些話都太絶對。我完全不認同。
我親眼看到好起來的人,沒有再復發,而且生活過得很豐富、幫助不少人。
這些不是靠藥物,而是在心理諮商裡,把內心卡住的那些東西一一拆解,
學到了面對生活的新技能、瞭解到了過去的思維如何影響自己看世界的方式,
也更瞭解了自己。
我的實務工作讓我見證,人是可以改變的,不會永遠停在某一個狀態。
憂鬱症只是生命在某個階段當了機,有些人一年、有些人五年、十年以上;
藥物只能處理生理的症狀,心理諮商才能陪一個人去瞭解自己當機的這幾年,
怎麼回事。
-----
近兩年台灣自殺率增加,年齡層也大幅下降,也請大家多關心周遭的親友~
希望被憂鬱症所苦的每個人,願意給自己一次機會,除了用藥,也試試心理諮商,
找一個可以深談的心理師,陪你渡過低潮期、一起討論生命的意義。
這個世界很美,千萬不要因為生命幾年的當機,而提早離開世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6.67.225 (臺灣)
※ 作者: UYC 2024-10-29 02:45:00
※ 文章代碼(AID): #1d7zl4Qo (marriag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730141124.A.6B2.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心情] 老婆說了令人心痛的話
10-29 02:45 UYC
推 marra: 謝謝你!要wn來幫憂鬱症/躁鬱症者發聲實在是OOXX…2F 10/29 03:19
推 ckzzz: 某w真的搞笑,以為憂鬱症自殺二次像治療感冒一樣,吃吃藥就好了3F 10/29 03:34
推 saluawu: 好用啊 推!
….我沒有要打前面那幾個字的啊XD6F 10/29 04:53
推 anidori: 推,wn那個帳號直接黑掉就好了8F 10/29 05:36
推 ssixty: 推 感謝分享 諮商真的很有幫助9F 10/29 06:40
推 Agneta: 推 wn 只是要把產後憂鬱症拉進來當吵架本而已12F 10/29 07:17
推 yenrong: 那人真的有老婆小孩?感覺就硬要製造對立有夠無聊15F 10/29 07:33
推 likangrace: 總算有個可以清楚表達憂鬱症常見的心理運作狀態
忙著和自己和解都很累了17F 10/29 07:41
推 rudium: 專業好文~推20F 10/29 07:48
推 djboy: 推,值得改標題m文22F 10/29 08:04
推 mcgrady12336: 醫院也很愛開憂鬱症的藥啊,一是藥價貴二是又不能亂停藥,每次吃都以年當單位,賺錢堪比三高癌症藥競爭又沒那麼激烈24F 10/29 08:11
推 misa1015: 推,謝謝分享,同意有些話只願意跟陌生人說29F 10/29 09:03
推 dodoru: 有些人對於憂鬱症一知半解,這個本來也沒有關係,一般人也不敢說全懂。但憂鬱症真的不是什麼穩定配合吃藥,就漸漸復原良好,就可以跟一般生活一樣。Wn把這件事情想得太可控,但問題是這真的很不可控。31F 10/29 09:12
推 dodoru: 實際上是很複雜的,舉例來說,患者會最想執行自殺的時候,其實有可能是那些看起來逐漸恢復良好的時候,而不是看起來狀況最糟糕的時候。36F 10/29 09:19
推 ctwed: 大推!當機的生命階段需要採取有效的行動39F 10/29 09:21
推 condenza: 樓上說的好有感喔..就是在陪伴的人都逐漸放下心來覺得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的時候40F 10/29 09:22
推 leocat: 推,原po的想法不是狀況外,就是太可怕了42F 10/29 09:23
推 selenahu: 推。用藥和諮商要一起進行。43F 10/29 09:30
噓 yha: 憂鬱症很複雜,病生理機轉有各種說法,但是絕對不是心理過不去找人聊聊天,心結打開就好了。它是真正的"疾病" 有實質組織細胞功能改變。心理治療有幫忙,但有它的限制,不要太誇大了。44F 10/29 09:32
推 dodoru: 也有患者在精神狀況不穩、吃藥有一搭沒一搭或根本沒就醫,生活一團糟時,其實是沒有餘力去執行自殺的,即便執行也容易失敗。但是在週遭親友努力關心陪伴、下積極就醫、穩定用藥、頻繁諮商後,看起來狀況越來好也時常露出開朗的笑容時,其實正是當事人開始決定積極自殺的時候到了,真的想自殺的人狀況越好越會一48F 10/29 09:33
推 levs: 找身心科沒問題吧,身心科也有健保諮商
也可以先找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辦的諮商54F 10/29 09:37
推 dodoru: 刀斃命的堅決的死,想做的人狀況好時正好有動力執行56F 10/29 09:38
→ levs: 我在台灣看身心科,醫師說我可以不用吃藥,幫我排健保諮商。
我在國外也遇到一樣的狀況,身心科並非只開藥。
不過大多數人可能怕看身心科留下紀錄
所以身心出狀況不會想先去看身心科吧57F 10/29 09:38
推 sfie: wn早就封鎖了,看他的留言除了智商被拉低以外沒什麼用。但您po出來這篇真的很棒,感謝您的分享。62F 10/29 09:46
→ yha: 憂鬱症患者沒辦法控制自己不憂鬱,他們的大腦出了真正的問題。錯誤歸因憂鬱症是患者個人想不開,會讓家屬無法諒解然後就是不爽跟憤怒,造成他們的衝突。憂鬱症就像肝硬化心衰竭,不是心情不好,它是一種疾病。64F 10/29 09:47
推 levs: 一般說的憂鬱症有分兩種 重鬱症或精神官能性憂鬱症樓上說的是前者吧 那就得吃藥了 不吃惡化會有精神症狀
至於是哪種藥給醫師判斷,所以還是建議看身心科
因為重鬱的精神症狀幻聽或妄想一旦出現就很難處理69F 10/29 09:52
推 opmina: 推do大,我自己就經歷過換藥後很有用狀況最好的時候,就像生病前一樣對生活有動力重拾興趣,可是一旦有了念頭行動力也會非常強,但幸好我還是有去分析覺悟要是不夠,不是白白受苦就是半殘才沒有真的執行,事後回想連我自己也嚇到了(生病後也從來沒有過自殘的舉動)。但你要我去心理諮商嘛我也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我就是學生時期的某天就發病了,也沒有受過霸凌什麼的,目前還是當作治療生理疾病穩定吃藥。75F 10/29 10:00
→ erty: 會把諮商簡化為聊聊天就已經可以看見既定立場了。83F 10/29 10:02
噓 NomeL: 吃藥不是只治標不治本 我不知道你是覺得你的工作好重要還是怎樣 人會憂鬱除了遇到一些糟糕的事以外也是有單純生理因素的 諮商師帶頭說吃藥治標不治本我覺得很糟
請你在諮商的同時對科學有些了解 不要誤導病患85F 10/29 10:19
→ ovalcircle1: 曾在精神科工作過的非諮商派表示,諮商效果不大,定期服藥不斷藥到一定程度才有幫助90F 10/29 11:15
推 levs: 比方說有的人被父母虐待致病的 諮商想通遠離了不再試圖想改變父母 想憂鬱也很難憂鬱得起來吧
我反倒聽醫生跟心理師說 身心科有很多患者是心因性的 例如被虐待被霸凌或被性侵過的
這些患者很多服藥或諮商一段期間後好了就不用再去了只是很多沒有閒到出來講而已
當然也有些是生理上的問題非心因性的 那種就當慢性病終身服藥92F 10/29 11:22
→ ManaBear: 就像看醫生,大家去診所醫院,不太會遇到密醫假醫生;要諮商去諮商機構,也幾乎不可能遇到所謂沒執照的心理師。若是自行找非正規管道(報紙小廣告、網路推播廣告之類),那遇到假心理師/醫生的風險自然比較高445F 10/30 14:40
→ wn7158: 台灣看診費用有健保,不像美國看診費用這麼高,所以不用跟美國人一樣在那裡賭。450F 10/30 14:41
推 ManaBear: 如果覺得自己情況還行,想先諮商看看也OK的,就直接去合格諮商機構(他們會把開業執照掛牆上),要找到合格心理師方法很多,不需因噎廢食。若心理師建議搭配精神科就診,也可以協助開轉介單給個案。總之,覺得自己需要心理資源協助,管道有很多,可依照自己狀況選擇,而非一定只能怎樣。這就跟藥物與晤談一樣,有些人兩者皆需,有的人一主一輔,有人展示則只需其一。
看事情非黑即白、只有單一選項,是很辛苦的。452F 10/30 14:47
--